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汪伟华

    摘要:课堂承载着教育人的梦想,体现着教育人的价值。叶澜教授认为:好课堂应具备“五实”:即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可见,好课堂是有意义、有效率、有活力、有韵律、有追求的“真实课堂”,是“神形兼备”的课堂,是学生受益终身、难以忘却的课堂。

    关键词:物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2-0133

    现如今,中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过重,产生焦虑、依赖、畏惧、厌学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在物理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但收获却是最少。因此,在物理学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他们的学习心理状态,促使他们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人化”和“人化”的教育应践行促进“心灵的转向”的使命,让心灵转向“仁爱”、转向“善良”、转向“智慧”。“仁爱”是课堂的底色,教学要绘好仁爱之色,方可精神饱满、精益求精、精彩纷呈。善良是对生命、生活、生态的敬畏。泰戈尔一句“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之所以让人荡气回肠、感心动耳,是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

    二、尊重学生主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物理教学课堂气氛是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教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物理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

    三、精心设置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对认知的兴趣,兴趣是启动心理追求的最好策动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很大程度决定新课的引入,用新奇的演示实验引入新课,能极大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例如,在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笔者自制了一只“魔具”可乐罐,内部拉上两条橡皮绳,在其中一条绳子中间悬挂一个重物,这样就制成了一个能在稍倾斜的平面上利用重力势能滚出去,又能利用弹性势能神奇地慢慢滚回来的装置。学生看了好不奇怪,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动下急切想探根究底,教学效果自然很好。又如:在教学《摩擦力》时,创设如下情景:首先让一个胖男生和两个瘦女生进行拔河比赛,男生很轻松地赢;然后让胖男生站在滑板上再与一个瘦女生再次进行拔河比赛,女生轻而易举的赢。问题1:在第二次拔河比赛中女生为什么会赢?难道是她的力量突然增大了吗?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问题2:在拔河比赛中这小小的滑板又蕴藏着什么物理道理?这样的设置,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入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带着问题听课,主动寻找答案,效果很好。所以,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密切联系教材与学生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醉,从而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课堂的氛围被激活,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被激发,学生的心理也得到极大的满足,这一点也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要领。

    四、改变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经院式的课堂缺乏生气,弊端在于“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归属于一个可以栖身其中的观念体系,而泯灭自己鲜活的个性”。师徒式的课堂缺乏活力,它“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权威具有神奇的力量,学生对教师的爱戴带有绝对服从的特点”。而“苏格拉底式的课堂”强调师生平等、“精神助产”和“整个精神得到生长”,践行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学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不断地向学生提问;课堂的使命就是把学生心中的太阳所蕴含的能量释放出来。

    在研究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课前预习本节课,以思考题的方式给出学生本节课的演示实验课题,即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求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实施以下过程。

    1.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关键是让学生考虑好实验原理,怎样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变为可以观察的对象。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不同的实验方案达十余种,有的比教材上的方案还简单,有的让火柴梗吸收电热升温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有的让灯丝发热升温而发光……这样将演示实验变为开放性的研究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自主选择实验器材

    在完成设计后,有的学生到实验室借实验仪器,有的学生找教师帮忙安装实验装置,有的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小器材,这样将“纯观察性实验”变为“创造性操作实验”。

    3. 自由组合,探索研究

    经过交流,一些学生的实验方案相似,于是他們就自动组合,在实验过程中,互相交流、切磋沟通、共同研究。在交流中学会团结协作,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在最后的评价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去“发现”,培养学生的成就欲和自信心。

    总之,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教师要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这样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设好绿色通道。

    (作者单位:安徽省绩溪县适之中学? ?24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