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2+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刘丹 褚晓锐

    摘 要: 随着新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传统的机械类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并富有创新思维的高质量技术型人才的缺失,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新工科深化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2+2”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探讨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新工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2”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10.052

    0 引言

    新时代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传统的工程技术人才难以跟上国家快速转型的步伐,制约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以深化工程教育革新推动高等教育对新时代工科人才综合素质的改革。在“新工科”、“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为提高制造领域机械类高素质人才质量,适应新形势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正在积极的探索中[1]。新工科“2+2”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产教融合的产物,以企业需求为依托,共同革新传统机械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1 “2+2”机械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2”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2]。采用调整专业课程群结构、推进学科创新竞赛及定制性企业实践实习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2”人才培养模式按两年时间作为分界,前两年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及夯实学习基础。后两年按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及方向课为学习导向,采用学科竞赛、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工程化项目为依托,提高实践能力,进而激发创新意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随着国家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主要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致于缺乏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家推动创新型驱动发展,也迫使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加快教育革新,能够服务和支撑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面对新工科的教育改革,工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储备人才的重要基石。同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才是学生大学生涯最宝贵的财富积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和提升上岗能力。

    2 传统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传统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已经日趋完善,但面临新时代经济转型升级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2.1 课程群建设滞后,复合型人才目标不明显

    机械电子工程是一个跨学科专业,涉及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等基础学科,旨在为新时代经济发展培养富有实践能力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3]。

    目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群建设滞后,培养方案主要还是“重学分”,并不能适用于新时代市场需求和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如何获得更高的学分结点,导致疲于高强度的课业学习,而忽视学习本身的目的,如何将知识学以致用,不合理的教学模式可能导致学生最终怀疑自身的学习能力。

    2.2 “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工程实践能力薄弱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对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综合型跨专业学科,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基奠,所以在课程群体系建设中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更要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将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目前培养方案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的建设,对于实践教学方面比较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3 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机械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还是“重理论,轻实践”,专业基础课程与专業核心课程衔接不当,导致学生处于学习真空期,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等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面向传统的产业,很难支撑新工科中新技术及新领域的发展。同时,学生实践训练的项目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升创新设计能力,最终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3 新工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2”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新时代“中国制造2025”对于制造业人才的严重短缺及现行大学的机械类学生培养模式对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制约,使新工科教改的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革新。“2+2”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几个方面思考,以助力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技术人才。

    3.1 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优化

    “健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长期探索、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体系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2+2”培养模式旨在为社会培养新时代经济转型升级中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及富有创新思维的高级技术人才。但传统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课时繁多、课程周期长,导致学生很难在学习阶段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经过长时间的教学观察,如果学生在大学前两年能够得到积极引导,能够有效激发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4]。而专业基础课程群的优化建设正是基于这个目标来实现的,让刚进学校的学生在前两年学习中储备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

    服务新经济发展的高技术复合型人才,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而能力和思维的形成需要学校按照“2+2”人才培养模式实行阶段性引导。让学生在大学前两年奠定专业基础、发掘自主学习能力,大学后两年以工程化实践、学科专业竞赛及产教融合项目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学科竞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开发创新意识。

    3.3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学校和企业立足自身实际,紧紧围绕社会需求,采用针对性联合培养机制,不仅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实现校企“双赢”,也助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5]。

    校企合作不但引入校企联合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也提前为学生提供了就业的机会。企业根据培养人才目标联合学校制定学生的毕业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通过毕业论文来评价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让企业挖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结合学校的创新型项目,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质量技术型人才。

    4 结语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2”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服务支撑于新时代经济发展基础上,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是从传统机械培养方案中不断革新,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及富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英浩,谢慧.新工科理念基本内涵及其特征[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2):11-15.

    [2] 谢江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南方农机,2019,50(5):158-159.

    [3] 张野.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7):197.

    [4] 谢江怀.应用型本科“3+1”人才培养模式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内燃机与配件,2019(17):260-261.

    [5] 李喜梅,黄安贻.校企协同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J].亚太教育,2019(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