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激学趣,因势利导促成长

    杨安琴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时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生的心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图片、视频、音频、意象等形式为学生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进而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一、在景物情境中渗透心育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景物情境,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深入本文,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本文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渗透心育。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课时,作者在诗句中将天街、小雨、野草、烟柳等景物融合在同一幅画面中,将早春景色的独特之处非常形象的表现出来,给读者一种早春更胜仲春的感受。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诗句中描写的早春景观图片或视频,构建景物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入感受早春的景色之美,使学生有目的性的观察天街、小雨、野草、烟柳等独特景物,从而体会到更多的人生乐趣,这对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如,在教学《钱塘湖春行》一课时,作者描写了自己一路而来的所见所闻,末尾又描写了白沙堤等景观,作者的足迹遍布西湖,诗句中的孤山寺、早莺、乱花、杨柳、白沙堤等景物构成了一幅沁人心脾的美丽画卷。同样的,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这些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春天的美景,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在意象情境中渗透心育

    意象情境是意境的具体体现,是作品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意象构建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主旨,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陋室铭》一课中,作者被贬为一个小小通判,住着简陋的居室,但他并没有屈服,也没有因此消沉抑郁,而是借仙山、龙水等意象比喻“陋室”,表达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道理,很自然地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文章主旨,抒发了自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图片或视频为学生呈现陋室的意象,让学生在意象情境中体会文中表达的“虽为陋室,但因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主旨,领悟文中体现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面对人生逆境,遭遇困难挫折时依然能苦中作乐,坚持操守的精神以及安贫乐道的情趣,这些品质也正是学生们最需要学习的。

    三、在历史情境中渗透心育

    正所谓“文史不分家”,语文和历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如《史记》便是文史融合的典型范例。从古至今,一切文学作品的誕生都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而一切历史内容都需要通过文学形式记录下来。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涉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学生构建历史情境,让学生结合历史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实现文史结合。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次北固山下》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入宰相张说亲自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题在政事堂的历史典故,以此增强学生对诗句的印象,从而引入对诗句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体现的面对失败敢于重新再来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初中学生需要的。又如,在教学《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作者苏轼这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来构建历史背景,这首诗词是作者被贬之黄州期间所做,当时的苏轼因受到“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官之黄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苏轼当时的境况可以说非常糟糕。因反对变法被屡次贬官,现在又患病,如果是别人可能就会感觉人生悲凉,哪里还有游玩的兴趣。但是,苏轼就没有整天唉声叹气,而是将“听唱黄鸡与白日”反其意而用之,这时一种多么豁达乐观的心态。通过这个历史故事,让学生明白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乐观面对。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饮酒》一文时,教师也可以给介绍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典故,让学生了解其一生不图名利,不慕虚荣的高尚品格,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全文主旨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作者的心境,领悟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学习作者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生命感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淡泊名利的良好品质。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在渗透心育方面的作用不可取代。特别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情境,疏导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品格等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阶段的初中学生,非常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育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努力优化教学方式,进行设计教学情境,将心理健康教育巧妙融入教学情境中,从而有效促进在初中生的人格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