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方法

    【摘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语文教学理论层出不穷,但在很多理论中只是把语文教学作为应试教育的工具,太过于功利化,将传统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人文本位思想丢失了,抹杀了学生对文化认同的认识。本文主要阐述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和方法,多角度多方面用开阔的视野去全面寻求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民族文化认同感;意义;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1-0024-02

    【本文著录格式】孔祥华.试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方法[J].课外语文,2020,19(31):24-25.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作为基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渐渐发现,要彻底贯彻好《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通常接受的各种语文教学理论将传统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人文本位思想丢失了。在语文教学中只是将各种精美的文章分解,将语文课化成了知识的讲解课,虽然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却丢失了最为重要的東西,将学生对我们传统的文化认同感的培养抛弃了。

    什么是文化认同?所谓文化认同是指一种群体文化被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文化影响的感觉,是一种“自我认同”。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华夏文明从未中断,生生不息,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古代中国就是以自己辉煌灿烂的文化影响了四周的民族,可以说中华文化是“根”,维系着中华民族长期的稳定与发展。为什么要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世界文化大融合的需要

    当今时代,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世界各种文化不断交融。中国近代史,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开始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的未来,当前很多孩子从小接受到的都是西方的文化,看西方的动画、吃西餐、过外国的节日。这样的情形使得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显示出更加重要的意义。

    当然,民族文化应该向所有人类文化开放。母语文化是民族的、国家的,也是人类的,民族文化是在与人类文化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一方面强调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这是根本,是基础,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培养学生具有兼容并蓄的宽阔胸怀,立足民族,放眼世界,海纳百川,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我们世代相传的价值体系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国人民的纽带,现代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祖国栋梁之材。但是当今的学生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是非常淡薄的,学生受到了金钱崇拜文化、享乐文化的影响,使得他们对崇高理想和民族信仰感到非常迷茫;传统的文化道德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影响下基本上消失殆尽了,学生在社会道德认同感上出现了危机;当今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使得学生的精神家园荒芜,从而导致了心理畸形。中小学学生是一群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群体,只有让他们去接受我们的民族文化熏陶,吸收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才能培养他们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才能让我们的民族更强大。

    三、回归语文教学民族性的需要

    当前语文教学成效很低,原因在于一直以来只是把语文教学当成了工具,当作应试教育的手段,忘却了文化的教学,忘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语文教学如果工具化就会完全脱离语文教学的本质,学生掌握就会只是一堆机械性的语言辞藻,在生活中使用是非常难的。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化,认同我们的民族文化,凸显出语文的文化特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前面介绍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的意义,那么我们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具体要怎样实施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改变对语文教学的错误看法

    我们对语文教学的看法各有千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是依然有很大一部分观念是不合理的,再加上中考、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合理的教育观点依然很难在短时间消除。要切实改变将语文教学看成是知识点的学习、技巧的培养过程,就要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提高认同感的培养和我们的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制订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的准则

    我认为对于如何去实现语文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这一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准则:

    1.以批判的眼光接受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是共同存在的,那么我们就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吸收其中的精华部分,剔除掉其中的糟粕部分。在去糟取精中我们需要通过古今中外文化的对比才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

    2.文化的创造生成性

    我们需要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层面放大到世界层面上,文化的全球化使得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理性的文化价值观,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上的各种文化在不断从各自的封闭状态走向了一个交汇融合的过程,我们在面对传统文化或西方文化的时候需要坚持文化的平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这些精华吸收运用于我们的文化创新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新出更包容并蓄的中国文化。

    (三)掌握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针对当今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正确的措施,具体方法策略有以下几点:

    1.教学的体验

    语文教材中距离当前学生生活的时代、内容、认知等有一定差距的时候,学生往往比较难体会到其中的文化内蕴,难以记忆和理解、触动心灵,所以我们需要引导语文教学能够走进时代,还原情形。给学生提供多种途径去感受课文内涵,理解作者创作主旨。

    2.培养学生审美

    我们为什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精美的内容呢?因为只有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的时候才能让学生去发现新的美丽文化;通过强烈的情感来激起学生的心灵,只有通过心灵才能认识、发现、创造出更优秀的文化;老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水平的培养,从而能够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去培养中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3.文化的对话

    文化,是人的思想、情感、体会的结晶,是人类长期创造的成果。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交流、互动进行沟通,让学生不断去创新。也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对话教学,师生坦诚面对交流自己的感受,进行精神的交流沟通。不仅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还有学生交流与探讨,教师欣赏与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学生阶段正是青春叛逆期,对传统主流文化都有反抗性心理,需要老师引导和鼓励。

    (四)熟悉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的途径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要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我们可以通過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

    1.通过名人效应

    可以经常性地介绍或者是引用古今中外比较著名的文人墨客对自己民族文化热爱或者赞美的文章,从而激发中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和追慕之情,间接性地对文化进行潜移默化的认同。

    2.通过汉字汉语

    汉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部分,也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只是将汉字汉语作为工具来认识,往往忽略了汉字汉语中的人文文化性,从而导致了汉字汉语在教学过程中成效比较差。可以通过学生和老师交流对话,在对话中加强对汉语的口语化亲近感,使学生自主投入到潜移默化的汉语学习中来,再引申到民族心理情感、民族文化层面,从而培养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3.通过人物形象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是作者塑造出来的典型,大部分人物身上都散发着人格魅力或者爱国情感,这些人物形象是非常容易拉近和中学生的距离的,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学习英雄人物的民族气概,如语文教材中的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人物花木兰、深明大义捍卫国家的烛之武等,都能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进而加深民族文化认同感,领悟民族文化的内涵。

    本文只是大体上讲述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语文教学本身就非常宽泛,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多角度多方面用开阔的视野去全面寻求更佳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叶波,范蔚.从文化认同视角看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关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2]丛培业.论教育与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