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脏介入术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及预后影响

    邹健

    

    【摘要】目的 探究心脏介入术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 收集96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标注法为基准分组,48例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应用循证护理,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及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介入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循证护理效果良好,还有助于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围术期护理;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2..02

    在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介入手术技术逐渐成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减少创伤、加速康复,备受患者认可。不过手术期间还是需要做好并发症预防,才能避免病情复发,改善预后。这就要求围术期有合理的护理方法,循证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理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的实践性和科学性,本次我院就经其应用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并围绕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中筛选9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标注法分成各48例的两组。观察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38~76岁,平均(52.46±3.37)岁。对照组男33例,女15例;年龄37~75岁,平均(52.19±3.64)岁。手术类型: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冠脉支架置入术、冠脉造影术。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应用传统护理,内容包括:知识宣教、术前准备、生命体征监测、日常给药、康复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步骤如下:

    1.2.1 组建循证护理小组

    由有着丰富临床和护理经验的医师、护士组成,并进行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学习。

    1.2.2 循证问题

    结合患者临床特点、介入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总结护理相关问题。

    1.2.3 循证支持

    利用互联网数据库、图书馆文献等,对护理措施的实用性、可靠性、真实性做评估,同时进行补充和修改,制定出最科学的护理方案。

    1.2.4 循证护理内容

    ①知识宣教:术前耐心的为患者讲解介入手术相关知识,消除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手术和护理配合度。②穿刺点护理:术后在穿刺点近心侧1~2 cm部位用加压带加压,持续至少6小时;穿刺肢体限制活动;密切关注皮肤颜色、张力,如有异常及时处理[1]。③前臂血肿护理:严密监测穿刺动脉情况,保证穿刺准确性,术后及时使用止血器压迫止血,1小时后减压;如果患者上臂功能、手指血供、皮温、手臂周长等发生改变,需要进行局部冰敷,并垫高穿刺手臂,停止给予抗凝药物[2]。④低血压:指导患者术前4~6小时禁食禁饮,术后1小时喝少量的水,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饮食不要过饱;术后24小时逐渐将饮水量增加到1500 mL,加速造影剂排出[3]。⑤动脉痉挛:穿刺前做好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紧张情感,同时通过注射镇痛药、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方式降低疼痛感。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24小时、48小时评估两组患者的舒适度,使用舒适状况量表(GCQ),项目包括社会文化、環境、心理、生理,最高120分,表示舒适度最好。②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软件整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x±s)描述,用t检验,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

    观察组比对照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均有着更高的舒适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1例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为2.08%,对照组1例动脉痉挛、3例低血压、2例穿刺点出血、1例前臂血肿,发生率为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909,x2=0.027)。

    3 讨 论

    介入手术治疗凭借恢复快、疗效佳、创伤小等优势,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不过还是容易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以及低血压、前臂血肿等并发症,提高手术风险,降低舒适度及预后效果[4]。围手术期做好护理工作,能有效控制手术并发症,循证护理是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患者需求、临床经验等制定护理措施,并通过查证科研成果、文献资料等方式寻求询证支持,进而制定有证可循的护理方案,让护理策略更具有效性、可行性[5]。该护理模式弥补了传统护理直觉、经验护理的不足,提高了护理的科学性,应用到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中,能将术后并发症作为问题展开循证,使患者得到针对性护理。在本次研究中,围术期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实施传统护理的对照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舒适度评分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分别为2.08%和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舒适程度,减少并发症,保证预后效果。

    总而言之,心脏介入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循证护理效果良好,还有助于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孟广丽,王翠香.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3):2772-2776.

    [2] 王草源,李国宏.FTS措施在心脏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0):72-75.

    [3] 杜 军.对进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015(022):25-26.

    [4] 康立惠,李志忠,林 运,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复杂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6):705-708.

    [5] 叶翠玲,苏建薇,梁清梅,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干预[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4):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