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考查在高考政治试题中的呈现和作用

    刘媛

    

    摘? ? 要:综合性考查是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反映,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选拔性考试特点的体现。2019年北京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在综合性考查上进一步探索,较好地发挥了引导教学变革的作用。开展议题式教学和以案例为载体的综合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北京卷高考政治试题;综合性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2019年北京高考思想政治试题按照“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积极探索能够反映学科本质、具有学科特色的考查内容与形式,在试题的综合性考查上进一步创新,突出考查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发挥了考试评价对教学的正导向作用。综合性如何考查?综合性考查对教学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如何改进教学?本文结合2019年北京卷高考典型试题对此加以分析和阐述。

    一、加强“综合性”考查是深化政治课程和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

    高考试题加强综合性考查,符合思想政治学科性质和特点。高中思想政治是旨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学科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领域。因此,教学和评价要体现内容的广泛性,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学科同一模块或不同模块的知识以及生活常识,多角度、多维度观察问题,多途径探究问题。

    高考试题加强综合性考查,契合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的,能够灵活地整合学科观念、思维方式、探究模式和知识体系,应对和解决各种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的综合性品质。[1]可见,核心素养是见之于能否综合地、系统地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应对来自真实生活的问题。[2]50如何测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考试,考查学生能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内容,在真實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48将能否“综合运用”作为区分素养水平的重要维度以及学业水平的要求,这表明综合性考查对测量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有重要作用。

    高考试题加强综合性考查,是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3]4 “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综合性,要求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的融会贯通,也包括不同层面之间的、纵向的融会贯通。[3]7客观世界是复杂的,实际问题往往是多种条件的组合,发展变化又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试题加强综合性考查,有助于引导学生借助问题情境,将学科知识与真实社会生活相联系,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整合,形成对问题的整体性认识,从而应对真实复杂情境的挑战解决新问题,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综合性考查从操作的角度看,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是对学科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整体性思维和对问题全面的思考。近几年北京卷高考政治试题加强综合性考查,在考查目标、考查内容、呈现形式上深入探索与实践,得到师生普遍认可,并引导课堂教学不断改进。

    二、“综合性”考查在试卷中的设计与实施

    情形1:将不同形式的素材进行整合,丰富考查内容与形式。

    例如,2019年北京卷第34题。

    34.中国是世界上最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国家。图12为关于“企业使用机器人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1)表明劳动力成本的降低会促进机器人的使用

    ②(2)表明工人流动性越低的企业越倾向于使用机器人

    ③(3)表明产品市场的需求会影响生产要素的投入

    ④(4)和(5)表明机器人暂时无法全面替代劳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该题在传统文字表述的基础上,增加了“企业使用机器人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图,从而构成具有综合性和形式独特的问题情境,其情境真实、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文信息,识别影响企业使用机器人的正相关、负相关因素;再结合情境和设问,调用经济学知识对每一个题肢作出判断。这种判断不是简单断定题肢中知识点表述是否准确,而是要求学生基于问题情境深入思考,结合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方法,运用相关知识作出分析、推理和判断。可见,试题考查学生的是综合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点的记忆和再现。

    情形2:打破模块界限,注重考查对问题和学科体系整体认知。

    例如,2019年北京卷第27题。

    27.清扫街巷、修剪花木等社区劳动,果蔬种植、木工制作、机床操作等学农学工实践,“医生”“博物馆讲解员”等职业体验……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同学们在不一样的学习中收获成长。开展劳动教育,旨在引导学生

    ① 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② 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劳动力市场充分竞争

    ③ 树立职业平等观,推动社会分工的细化

    ④ 树立正确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该题以北京市中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为话题,要求学生基于情境深入思考“不一样的学习”带给自身的收获与成长。从四个题肢设计上看,试题要求学生能够围绕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意义,检索不同模块知识,建立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从哲学角度看,劳动是实践活动,中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和对活动的思考中,增强对劳动最光荣、劳动伟大的认同,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价值观,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经济学角度看,劳动教育与劳动就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内容有关联。命题人设计的四个题肢涉及哲学与经济学内容,引导学生综合不同模块知识来认识问题。试题打破了高考选择题考查单一模块的传统形式,凸显“跨”模块的综合意识,重在考查学生能否围绕问题和情境建构不同模块知识间联系的能力。这一考查方式也反映出素养立意下考试命题的思路。

    情形3:试题开放,注重考查知识、能力、思维方法、价值观的融会贯通。

    例如,2019年北京卷第38(3)题。

    材料三 “歌以咏志”,歌声承载着历史,歌声礼赞着时代,歌声放飞着梦想……

    70年长歌未央。《我为祖国献石油》唱出了石油工人投身祖国建设的豪迈,《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了改革初期农民心底的喜悦,《幸福在哪里》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春天的故事》唱响神州大地荡起的滚滚春潮,《不忘初心》情深意长、催人奋进……在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更是响彻了大江南北。

    (3)结合材料三,综合运用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歌以咏志”的理解。

    这道试题是2019年北京卷中的一个亮点,模块融合的考查方式首次出现在主观题中,试题形式新颖,分值较大(11分)。试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和哲学两个模块的知识阐释对“歌以咏志”的理解,设问强调模块“融合”,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整体性,多角度观察和认识复杂现象。试题考查要求:其一,学生能够立足文本,整体把握情境信息,理解“歌”与“志”的关系,而不是按照标点符号逐一解析试题信息,这就要求学生立足整体看材料,抓住主旨理解信息,考查信息加工整合能力。其二,学生能够结合设问和情境信息,灵活运用文化、哲学知识展开分析:“歌以咏志”来自哪里?来自实践……“歌以咏志”有什么用?指导实践,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歌以咏志”咏什么?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歌以咏志”为了谁?礼赞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试题作答要求凸显不同模块知识的融会贯通和逻辑思维能力。其三,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试题以讴歌不同时代、激发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歌曲为话题,通过歌曲铺展从新中国建设、到改革开放唱响春天的故事、再到新时代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画卷,引导学生感悟70年来伟大祖国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伟大祖国,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培育政治认同。因此,该题较好地达成了促进学科内容、关键能力、思想方法与价值引领融会贯通,进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目标。

    该题为开放性试题,采用等级评价、水平赋分的评价方式,如对最高水平(水平四)的描述为: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论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试题评价标准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整体性评价,更好地反映学生思维品质的差异,克服评卷采点给分而对学生整体能力评价不足的缺陷。试题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化学习成果,学生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文化的作用等角度作答,反映了综合性试题命题从单点到多维的特点。SOLO评价分类理论指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多是由数个要素相互联系组成的问题,问题嵌入到实际情境中,指向考查综合运用知识。学生作答此类问题,要能根据题目现实背景的情况,对试题作出整体性判断。

    三、“综合性”考查有机衔接考试评价与教学,发挥对教学的正导向作用

    试题综合性考查本质是指向应用的。解答这一类试题,不能靠罗列知识点企图覆盖答案,更不能对题面材料简单抄写或翻译解释。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学生必须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症结,揭示问题的本质,通过分析、重组、综合已有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建议。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将头脑中零散的杂乱的知识点、支离破碎的所谓“问题”、孤立的“因果关系”,重新建构,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综合性考查引导学生将知识、能力、思维方法、价值观融会贯通,从而独立地得出合理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019年北京卷高考试题“综合性”考查要求,对教学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教学如何改进,笔者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与教学实际提出两点建议。

    1.围绕议题开展议题式教学。其教学基本要求是: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问题,以序列化活动为载体,运用学科知识对议题展开深入探究,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有逻辑地建构知识联系,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例如,以“公司如何创业与经营”为议题,学生组建公司,体验企业经营,他们在初尝经营、小计赔赚的过程中有了真实的市场体验,课堂上师生共同探究创业背后的经济学秘密,让学生结合经营感受,讲述如何成立公司、如何给产品定价、如何营销、如何分配收益……这样,抽象的、零散的知识点还原到真实生活中,学生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并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建构了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形成整体性认知,提高参与实践的能力,培育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素养。

    2.以案例为载体进行综合性教学。其教学基本要求是:“既要着眼于同一课程模块的内容,综合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又要着眼于同一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综合不同课程模块的内容”。[2]45案例式教学核心要义是:根据案例的来龙去脉,剖析影响因素、解释原因、预测结果、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整合知识、应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以《国家宝藏》节目为案例,对案例多角度挖掘:讲述印象最深的文物、辨析为什么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起来、讨论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介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能做什么……通过对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体悟文物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内容,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明确传承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使命,增强文化自觉。

    现实问题具有复杂性,对这些问题作全面阐释和评价,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展开分析,注重认识学科整体的知识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融会知识、能力、思维方法与价值观,从而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向东.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8(10):39.

    [2]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于涵. 新时代的高考定位与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