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方式的现状

    虎连继

    摘 要: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是社会养老经办机构定期对养老金领取人员是否继续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进行的核查。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群体越来越大,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是保障退休人员依法正常享受社保待遇,是事关社保基金安全,遏制冒领、骗领、多领养老金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退休人员;养老认证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360

    1 引言

    退休人员是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之一,退休养老待遇是退休人员生活的重要来源,每年的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是保证退休人员获得养老金待遇资格的重要依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推广,认证方式的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优化认证方式,保证养老金发放的准确性,维护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下文将具体分析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方式的现状和对策。

    2 目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的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线上线下都能认证,做到了与时俱进,具体有以下几种:

    1)手机APP自助认证。自红安认证事件后,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在全国受到了广泛关注,继此事件之后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方式进入了“新时代”,“刷脸认证”,全新的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方法进入使用阶段,这种认证方式快捷,方便。各地自主开发手机认证APP软件,退休人员自助认证的历史拉开了帷幕,且卓有成效。其优越性总结起来有两点:一是方便快捷,对客观事项需求少。退休人员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下载软件即可操作,不需要非得在社保机构工作日内进行,也不需要什么证件或者证明材料,只要知道自己的基本信息,足不出户就可完成,而且认证率高。就宁夏来说,2018年实行手机APP认证当年,认证率达到了99%,省时省力又高效;二是有助于提高政府办公效率,与提倡的精简办公理念相辅相成。“刷脸认证”对工作人员来说,不再需要制作全部退休人员的认证花名册,社区工作人员也避免了逐一签字盖章核实,更是有效杜绝了代签认证。这使得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工作更加简化和轻松,提高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和水平。

    但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手机APP认证软件大多都是地方性的,全国还未开发通用软件,居住在异地的离退休人员在认证时容易混淆,按照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文件精神,其中一项内容是:退休人员认证可以在居住地社区完成。异地居住人員在寻求居住地社区帮助认证时,社区工作人员不清楚退休地认证软件的操作,无法顺利协助认证;另一方面软件技术要求高,老年人接受程度低。目前不论哪种认证软件,操作起来针对离退休人员来说还是有点复杂,特别是孤寡老人,基本无法独立完成;再者,手机软件运行过程中,因为升级更新比较频繁,这也影响了使用者的体验感。我们服务的是退休人员,在老龄化大背景下,高龄群体和低文化群体比较多,频繁变换造成操作难度加大,影响了实际认证效果;第四,认证安全性有待保障。APP认证的人像识别功能安全是比较高的,但是在认证时输入详细的信息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风险和漏洞,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借此对老年人进行欺骗、盗刷等情况,这对老年人的财产安全有极大的危害。

    2)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依据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线下数据传输认证。这对于难以用手机自助认证,或者用认证软件无法认证成功的人员来说是另一种认证途径,是手机自助认证的有效补充。就宁夏养老认证为例,对于一部分退休人员在人脸识别认证过程,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完成认证的,在各个社区通过安装政务云系统上传视频认证数据。

    但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随着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推进,基层工作人员,特别是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对象增多,工作量增大,人员数量有限,相关专业技能培训不到位,所以,退休人员需要线下认证的服务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另一方面是县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工作经验少,这样,将认证工作寄托于社会化管理中的指导性和创新性还欠成熟,也对认证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再者,社区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导致他们在社区退休实名认证工作中的责任心不太强,这样就容易出现错误认证,如:享受待遇人员正在服刑或者存在其他不符合领取待遇的情况,但是家人代理录取视频或者拿着证件,工作人员不认真核实就上传认证数据,导致冒领行为的发生。

    3)通过大数据比对信息完成退休人员的生存认证。目前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利用大数据来协助完成此项工作,大数据信息比对更增进了认证工作的准确性,这种认证方式让大部分人员“免于认证”,从另一层面讲减轻了退休人员在认证时的心理负担,同时圈定未认证群体,缩小认证范围,简化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是认证工作方式的一大转变,以前认证工作依赖退休人员的主动性,现在社保经办人员通过比对数据就可以完成。

    但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是大多数地区没有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做好大部分退休人员“免于认证”,需由人社,司法,公安、民政、医院等部门及时推送死亡、服役、判刑、就诊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在各单位的整理和传递应有相应的固定性,便于工作开展,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固定的工作机制,但由于各部门协调困难,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的过程中难度比较大,目前大部分地区都未建立这种机制。有少部分地区虽然建立了联合机制,但也存在数据信息延时或缺失的情况,造成数据比对不及时,容易发生养老金的冒领。

    3 对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的建议

    针对目前认证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优化“APP”自助认证。一方面可以开发全国统一的认证软件,便于社会化管理服务中认证工作的开展。全国统一认证软件可以打破协助认证的地域性,助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目前“掌上12333”认证软件在试点地区认可率比较高,再进一步优化后可推广至全国使用;另一方面对于“APP”自助认证软件,界面设计需便于操作,比如,将认证模块置于界面显眼易于识别的位置,也可以制作相应的操作示例图;再者,我们要对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广泛宣传,让已经退休的人员深知年度认证是一项义务,减少他们的抵触心理;第四,在安全性上,要监护人、社会以及政府部门共同努力,普及安全知识,让老年人自己有安全意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做好老年人的思想工作,让多求助社区工作人员,在APP认证这种新的认证方式上不要有太多顾虑。

    2)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要完善社会化管理,重视养老人员的待遇资格认证工作。一方面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要依靠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所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社区社会化管理,及时掌握离退休人员的情况,避免因认证而导致的冒领、虚领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组建一支稳定的、专业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提高认证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基层是各种数据的收集平台,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对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台账,运用主动性和创新性,可做到认证寓于无形中,这样整体认证工作在推进中既有质量又有效率;再者,要培养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这是和个人素质和工作习惯有很大关系的,在日常工作中要引导工作人员认识到认证工作的重要性,也要宣传认证工作所承担的责任,防微杜渐,从每一次认证中严把关,严审核,让线下认证数据真实。

    3)协调各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由国家大数据管理部门牵头,各地联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能定期将离退休人员的生存情况报送社保机构,这样通过数据筛查,有效的让一部分人“免于认证”,又能缩小认证范围,及时掌握离退休人员的情况,高效率实现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同时,对于未建立联合机制和大数据库的地区,各相关单位要提高认识,主动参与到建立联合机制工作中来,细化职责,让信息共享机制能顺利实现;对已经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地区,要加强协作,让数据信息更准确有效。

    4)加强社会宣传工作力度。社会宣传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为减少因养老保险认证导致的养老金冒领、虚领的行为出现,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净化社会风气是一项有效方式。一是社会保险机构可以和媒体平台合作,制作宣传资料,引导公民自觉遵纪守法并参与社会监督;二是可以开通举报渠道,鼓励民众积极举报不当行为,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助力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三是对已经发现的冒领、骗保、虚领行为,要严追查,严处理,化明责任,对于有顯著特点的骗领冒领作为典型案例,要广宣传,让违法必究的理念植入每个公民的心中。

    4 结束语

    为切实维护养老基金安全,保证退休待遇足额发放,保障离退休人员的权利,遏制冒领、骗领、多领养老金,防患于未然,必须加强和优化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

    参考文献

    [1]陈蓉.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7(21).

    [2]朱春梅.浅谈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现状[J].就业与保障,2017(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