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视角下研究我国女性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彭琛仪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5-169-02

    摘要 体育女性主义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支重要的体育社会学理论流派,核心是研究在体育中的性别关系,寻求女性在体育中身体的解放。本文通过对女性体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了我国女性体育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性体育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女性主义是指独立于阶级斗争之外,专门为女性问题而奋斗的主义。体育女性主义是不同流派女性主义在体育领域中的运用和发展。体育女性主义对早期体育社会学理论以男性视角为主导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挑战,在分析体育现象中植入了常被忽视的女性的视角以及价值观,研究在体育中的性别关系,寻求女性在体育中身体的解放。

    由于我国对女性体育相关的系统研究较少,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对我国女性体育发展的问题进行考察,并依据当前的社会环境做出原因分析,为我国女性体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

    二、体育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理论开始介入体育,不断发展壮大的女权运动将视角从过去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扩展到原本不受重视的体育领域,体育女性主义在此种环境下产生。体育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在体育中的性别关系,批判以男性主导的体育霸权,寻求女性在体育中身体的解放,针对女性体育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女性体育权力、地位平等与报酬等,进行深入的阐释与解读。体育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理论流派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它所体现的政治实践性要求我们不仅要分析性别在体育中的表现,而且还需要探索性别在体育实践过程中的演进、发展、改革等进程以及最终实现男女在体育中平等地位的战略。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并开启了本土化构建的历程。其间,女性主义的相关观点和理论也渗入到体育社会学的领域,对现实社会的体育现象进行了重新阐述。

    三、中国女性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大众对女性运动员的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亦称性别偏见,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它表明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当人们说“他不像男孩”或“她像假小子”时,就是在用性别刻板印象来评价某个男性或女性。

    在体育领域,大部分运动具有危险、激烈的特点,如足球、篮球、拳击等,在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下,女运动员参与此类运动时,会得到许多类似于“没有女孩子该有的样子…‘行为真像个男孩子”等负面评价;许多女性从小被教导要成为一个“温顺、善良、依恋、体贴,以他人為重,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因此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她们更多选择一些温和、柔美、能展现外表吸引力的运动,如舞蹈、健美操等。在社会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体育成为了一种文化产物,塑造着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差别,使得部分女性在选择运动和参加锻炼时不是为了自我满足,而是为了满足他人的眼光和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选择体育运动的自由,减少了女性在体育中实现真正自我价值的机会。

    大众对运动员产生性别刻板印象的原因在于:传统医学对两性生理特征的过分强调,造成女性运动员在生理上处于劣势的印象;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性别认知的影响,使得许多人从小就对性别产生了固化的刻板印象,青少年在培养体育兴趣时也因为性别而有所侧重;社会环境和媒体对大众认知的引导作用。

    (二)女性运动员同工同酬问题

    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区域等差别,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

    在体育领域,男女运动员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虽然在体育赛场,男女选手的参赛权益逐渐被平等对待,但同工却难同酬。在2016年3月31公布的退役运动员收入榜单中,乔丹以1.1亿美金的年收入连续第三年蝉联榜首,收入最高的退役女运动员李娜仅排在第14位。尽管李娜凭借个人影响力签约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珠海网球精英赛和WTA新加坡总决赛等众多比赛,但年收入几乎只是乔丹的零头。由此可以看出,女选手的吸金能力和男选手比差距巨大;2016年3月30日,山东女足主帅殷铁生在齐鲁网的报导中透露,“现在女足的工资待遇一般的是2300元,多一些的是2800元。而山东女足的姑娘们每月的工资加上补助也仅仅是3000元左右的工资水平。”尽管中国女足表现优异,但由于女足受到的关注较少、媒体曝光率较低,女足运动员工资远不及男足的薪资水平,产生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出现男女运动员同工不同酬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社会仍以男性价值观为主导,男性的性别审美意识成为体育赛事观众审美意识的主流,使得女子赛事受关注程度较低,赛事影响力也相对较弱,从而导致薪资的不同;男女参与体育的机会不均等,女性体育消费所占支出也远远低于男性,女子比赛项目的出现远远晚于男子项目,这些都导致了人们对欣赏女子比赛的不习惯和女子比赛发展的滞后。体育组织的决策层以男性为主,为女性运动员的发声渠道较少。

    四、中国女性体育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女性体育的舆论环境,重塑女性审美标准

    媒体应当加强对女子比赛和女性运动员的宣传,积极报导有关女性运动员的正面新闻,并及时曝光体育中存在性别不公平现象,增加民众对女性体育的关注度;同时,应当正确引导公众舆论,重塑女性形体审美标准,将“力量、健康、阳光”作为女性新的审美依据,改变大众对女性运动员的刻板印象,从价值观上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二)完善女性体育法律政策,保障和落实同工同酬

    我国体育组织和妇女组织应当推动我国赛事的男女同工同酬化,积极为女性运动员的权益发声;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女性体育政策,对女性运动员及女性体育从业者的薪资水平及基本权益进行明确的规定,从政策层面为女性体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完善学校教育,加强女性自我观念的更新和性别角色的转变

    学校应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向青少年传授体育中的性别平等观念,形成青少年对女性体育的新认识;同时拓展体育课的内容,开设有关妇女体育文化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同时加强女性对自我观念的更新,破除传统观念,只有当女性真正享受到体育给身心所带来的愉悦时,她们才能自由地追求在体育中的平等权利。

    (四)鼓励创建女性运动团体,使女性参与体育的机会实现均等化

    鼓励女性运动团体的创建和女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女性运动团体可承担起丰富女性健身内容、强化女性的健身意识、完善女性体育的组织管理的任务,并为参与运动的女性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

    五、结语

    我国女性体育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完善和进步,但性别刻板印象、同工难同酬等问题依然存在。应当增强女性参与群众体育的积极性,提升女性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实现女性体育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