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万秋实

    摘 要:在鱼龙混杂的电视影片中,《大话西游》的成功问世和其他广受观众欢迎的文化现象,不得不说是一次奇迹。《大话西游》的精彩对白、夸张的剧情动作,深受中国影迷尤其特别是年轻青少年的喜爱。现代化是电影创作的主流。但在逐渐现代化的电影产业中,纯粹的现代电影也许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因此,将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相结合,既能让观众在影院中体验后现代的荒诞感,又能让观众受到现实主义的冲击。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影片喜剧的外衣下包裹着悲剧的内核,盛大的狂欢下是一片荒原。本文以《大话西游》的内容为依据,分别对大话西游现代化和大话西游的后现代化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思考,具有一定研究意义。

    关键词:大话西游;现代性;后现代性;意义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341

    1 《大话西游》简介

    《大话西游》作为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典悲喜剧,于1995年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由周星驰影业打造,上映初期的票房并不理想。但不久便风靡内地大学院校,深受大学生欢迎,甚至被奉为一代经典,至今仍广泛争论,显示出其长盛不衰的艺术生命。其先冷后热的经验也可以说是影史上一朵奇花。在影片里,除了夸张的肢体表现外,奇妙的角色设定,无意义但有趣的对话,以及荒诞剧本,都让我们体验了具有丰富内容的后现代“大礼包”。《大话西游》从一开始无人问津走向了大众的力捧,甚至进入了后现代经典的行列,离不开刘镇伟的导演水平和周星驰的创作能力。本文将基于后现代文化理论,对《大话西游》的剧本构思、角色台词和表达思想进行深入剖析。

    《大话西游》包括《月光宝盒》和《仙履奇缘》上下两部,二者相对独立而紧密地互相钩连。整体来说讲述的情节是一个或离奇的,或浪漫的,或奇幻的戏剧性故事。故事的剧情内容主要如下:孙悟空和牛魔王秘密计划谋杀一同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同时盗取月光宝盒。这件事被观音知道,需要赎罪的孙悟空,因为唐僧求情,得到判决五百年后投胎为人。时限到了,孙悟空投胎成为至尊宝。由于在投胎前孙悟空和白晶晶曾是一对恋人,所以这世二人遇见了且一见钟情。但白晶晶和春十三娘作为妖怪,觊觎唐僧肉已久。至尊宝谨记菩提祖先关于妖怪姊妹的真实身份的劝告,率强盗部下对付二人。搏斗过程中,为救出至尊宝的白晶晶,和自己的同类反目成仇最终两败俱伤。为了使时间返回原点,至尊宝使用了一个月光宝盒。时光倒转五百年前,至尊宝巧遇紫霞仙子,且脚底被紫霞烙下烙印,至尊宝此时才发现自己变成了孙悟空。紫霞仙子对拔出紫青剑的至尊宝一见倾心。由于心里还有白晶晶,至尊宝拒绝了和紫霞在一起。后来紫霞在荒漠中失踪,被牛魔王救了出来,却不料牛魔王心想和她成婚。至尊宝危急时刻将化身孙悟空及时赶到,欲救紫霞。此刻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了紫霞仙子。但在激烈的斗争中,为护师父的安全至尊宝终于只能睁眼看着牛魔王将紫霞杀死,他悲痛欲绝,断了心,一心向佛,随唐僧到西天去取经。

    2 《大话西游》现代性分析

    现代性是现代主义的一个特征,在电影业中,“现实主义”一词最初指的是电影文学的基本创作手法之一,也是电影艺术的基本创作手法之一。把现实的生活用光影的手法来表现,这样科技的艺术表现形式就不能和普通的艺术分开来了。现实主义通过增加反映现实现实比重,增强客观性,使现代特征得以集中表现。此外,我们还从中得知,人们在困难重重的生命中无法实现大程度的自由,而且在兼具现代和后现代的环境下,具有非绝对的现实性。只有把个人的社会责任肩负起来,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实现自我的生活,获得更完整的生活体验。而为了使人物在典型的情境中真实地还原,它更注重对现实的仔细观察,并要以生活状态为原貌,细致、客观地描写,反映最精准的情形。而这与其所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注重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甚至还包括他们自己的心灵诉求。

    《大话西游》出现了许多无厘头画面,运用过渡的夸张手法,电影情节是光怪的,若不仔细看,恐怕还看不清。这种无厘头也从理论上与现代有相似之处,产生的故事情节与作者构思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联系,但也包含了较为真实的一部分。把生活实际客观反映出来,通过把现实生活集中在一起,创造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社会人物形象,使这一形象具有典型的、真实的意义,这应该是一部现实电影的含义。虽然《大话西游》的影片现代化很弱,但是不可否定的现实主义思想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特殊的存在。但仔细研究《大话西游》,将视线投向现代社会的大环境,就会发现在大话西游的作品中,导演以人物的对白、电影的主题等方式,消解宗教神圣的感覺,以及在社会伦理中担负父权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的消解。在这一过程中,把一位具有草根精神的平民英雄塑造的有血有肉,通过思考与审视社会固有伦理道德制度,以其独特的方式解构与消解传统价值制度,远离了社会中心的话语权。通过塑造源自草根层级的平民英雄形象,完成了对社会固有价值制度崇高的颠覆,在不自觉状态中实现了对传统价值制度的颠覆,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不自觉回归,具有一定的现代性特点。

    3 《大话西游》后现代性分析

    后现代主义起源于西方,它继承了近代哲学,并带着对现代社会不满和批判,于60年代在欧美产生,是在批判和思考西方文化时产生的,并于70和80年代风靡一时。后现代影片倾向于把宏大叙事解构掉,它秉持一种怀疑论,这使得它抵制“权威叙事”及其变体(即一切整体性的事务,如共识、确定性的历史、甚至是科学),然后宣告了多元化与相对性的时代的到来。机械式复制,反权威,无深度,零散化等成为后现代主义时期文化的主要特征。

    当年《大话西游》杀青后,不论是导演刘镇伟还是演员周星驰,两人都对这部用心打造的影片寄予了厚望。但于1995年经电影公司和制片厂摄制后,万万没想到的是《大话西游》的票房成绩却与二人期望大相径庭。不过谁也没想到,经历极大挫折的《大话西游》却在几年后成为人人力捧的佳话,而这部早前无人问津的影片甚至在未来被大众奉为后现代经典。不过在曾经朱大可对《大话西游》的批判中,他认为这部影片不仅糅合了好莱坞电影风格以及后现代主义,还添加了言情、武侠元素,同时将许多低级趣味与黑色幽默杂糅其中,将“大话美学”以一部集锦的形态呈现出来,其中既有夸张荒谬的部分,也有幻想、时空错位的部分,甚至还有文化的另类表达与下层市民的低俗趣味等。由于元素太过复杂,使得各种因素混乱而矛盾地拼接在一起。但这几个方面反倒恰巧体现出《大话西游》特有的后现代特征。因此不难发现,《大话西游》涵盖了所有后现代的元素,既有复制性、结构性,也含有平面感,且凸显其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