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议作文教学中的“唤醒”

    刘明军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我们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他的“激励、唤醒、鼓舞”特别是“唤醒”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另一位德国教育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也指出:“教育要唤醒人的潜在的本质,逐渐自我认识知识,探索道德。”当下,“唤醒”一词,成了人们引用最多的概念之一。为了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我们有必要对“唤醒”做更深入的思考。

    一、唤醒意义探微

    唤醒,顾名思义,用呼唤让其觉醒、清醒。唤醒的前提是“固有”的,或者说“存在”的,只不过是处在“休眠”“沉睡”的状态,通过“呼唤”“刺激”的方法让其有感觉,让其清醒,让其发散,而最关键的是通过“唤”让其“觉醒”,从而走入一种思想敞亮、情感丰沛的新天地。这使得哲学不只是逻辑,信仰不只是姿态,经典不只是文献,吃饭不只是治饿,生活不只是遭遇,一切都属于自己内在的东西。就如周国平所说,“有坚定的价值观,知道人生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被社会的习俗和潮流所左右”“有强大的精神性自我,知道灵魂的高贵和自由,不被外部的事件和遭遇左右”。也就是说,通过“唤醒”能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使其生活更有方向价值感,行为更加自主。

    如何“唤”而能“醒”?其前提条件是“唤”者对被“唤”者,必须有契合性。就是说,两者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没有这种契合,“唤”就会不灵,就会“唤”而不“醒”。再者,“唤”者,还要真诚,就是真心实意地希望被“唤醒”,而不是敷衍塞责,虚与委蛇。真心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只有真的“唤”才真的能“醒”。“唤”还需要具有准确性,这就需要“唤”者对被“唤”者有比较通透的了解,知道其特点和需求,所以“唤”不是盲目,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种科学。“唤”还要有激励性,直指其被“唤”者的心灵,通过情感的力量使他发生内在的变化。因此,“唤”也是一种艺术;要想“唤”而有效,被“唤”者,还必须有强烈的需求,没有需求,其“唤”无论力度多么强,也会如重拳打在棉花堆上,不会有任何回应的。“唤”要想做到有效,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对被“唤”者的信任,相信他能通过“唤”而达到一种“醒悟”“觉醒”,达到心灵的开阔和亮敞,达到生命的充实和丰富,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皮马利翁效应”。总之,唤醒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标。

    对作文教学来说,唤醒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打开,一种心结的纾解,而其核心是学生写作自我意识的确立。

    首先是写作信心的唤醒。写作不是加在你生命之外的东西,“生活即写作”。“你怎么写,你就怎么活;你怎么活,你就怎么写。写法和活法,天然相互沟通,相互成全”。写作并不神秘,你能生活就能写作,写作是你生活最真实、最直接的反映。所见可以写,所思可以写,所闻可以写,所想可? ? ? ? 以写。

    其次是写作感悟的唤醒。当写作的信心有了以后,写作要想深入下去,就要逐渐增加其光彩,其诱人的魅力,深入的写作内容必须是经过感悟的。感悟是立体的,是带着自己心灵印痕的,感悟了才深刻,才灵动。感悟是各种情感意识的交织,各种积累的调动。感悟关键是融身、融心、融情的生命内觉。

    再次要唤醒写作的追求意识。写作是一项“技能”,凡技能必须通过训练而达成,“观千剑而后识器,听千曲而后晓声”,需要不断地磨炼,不断地借鉴,不断地揣摩,进而形成习惯。写作就是一种生命的长旅,是一生追求的事业。当写作的追求达到一种自觉,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之后,人生就成了潘新和教授所说的“立言”的人生,“为立言奠基,为存在立本,为人类谋福祉,应作为当今对基础教育课程本体的新定位”。那么,写作甚至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就能达成。

    二、唤醒方法试探

    作文教学中,唤醒是一种打开,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写作力的激发。

    追问式唤醒。追问即面对一个人,一个事物等追根究底的询问。追问不是疑问,疑问是面对问题的存疑,而追问是疑问后继续对答案的寻求,要回答为什么、怎么样、会如何的问题。追问,不是一次的询问,而是连续地问,是问题的多项展开,直指问题本质的显现和解决。它是一种深入式的思维方式。写作教学中,当学生面对一个人,一种事物,一种现象没有写作欲望,不知如何写的时候,通过追问可以打开其思路,从而完成写作。比如面对一个拾荒者穿着破烂的衣服,在恶臭的垃圾堆里扒拉,他为什么这样?他的年龄,他过去是做什么的?他家住何处,什么样子?他家里有什么人?每天能收入多少?捡拾垃圾挣的钱去了哪里等。在不断的追问中,加上实际的调查、了解,一个丰满的人物就出现了。

    对话式唤醒。对话是师生、生生面对同一个问题,在平等、自由的前提下,认知交往的一种方式。古人云,“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其本质也是提倡交往和对话。人们往往在对话碰撞中产生思考和想象,激活沉睡在意识里的思想、事物、故事等,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问题越辩越明,辩论或者对话本身,就是一种表达,如果没有这种对话或交流、碰撞,自己大脑中沉睡的东西便可能永远沉睡。“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只有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只有了解事物的本性,才能获得真理。”

    阅读式唤醒。阅读不仅能扩展人们的认识,提高人们的思想和审美能力,很多时候还能唤醒我们对生活场景的回忆。我们有不少这样的经历,在读到某一个情节的时候,或者读到某一个新颖观点的时候,灵感突现,产生表达的欲望。不少人在阅读中写了不少旁批,我们也提倡学生这样做,旁批的内容就是所阅读的内容,唤醒了我们大脑中沉睡的思想和情景。作文教学中,当我们阅读了某类文章,便让学生也写同类的文章,其本身就是发挥文章内容的激发、喚醒的作用。教学中同样也有这样的情况,某一个学生写了某一内容的文章,我们在课堂上进行表扬、点拨,受到启发,不少学生很快也写出同类内容的文章,这同样是一种阅读式唤醒。

    自我式唤醒。所谓自我式唤醒,就是要唤醒学生,文章中一定要有“自我”,所写内容只有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体验,才具有独特性、深刻性。写作就是写自己看到、观察到、体验到的内容,没有自我的文章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和个性。李白之所以是李白,是由他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铸成的;杜甫之所以成为杜甫,是由他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组成的。当然,自我不是硬性的植入,而是自然的融合。当文章中注意表达自己的观察、体验,有了自我的时候,也就是写作大门真正打开的时候,是逐步走向“立言”人生的时候。

    唤醒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凡是能够引发学生对生活情境加以联想、回顾,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行为都是一种唤醒。以上的方法只是抛砖引玉,对写作教学来说,最重要的唤醒是唤醒学生“立言”者的人生追求。写作具有无可估量的能量,从这点上来看,唤醒责任重大,任务繁重。

    (河北省临西县第一中学;05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