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分析

    张静 周晓鹏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产量与我国粮食产量息息相关,多年来我国致力于栽培技术的研究以提高玉米产量。基于此,简要介绍了当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从以下四个方面围绕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创新分析,分别是高抗病害种子培育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合理密植和间作技术以及水肥管理技术,以期对提高玉米产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9.063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粮食产业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对于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相关科研人员正通过对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提升玉米产量,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促进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玉米的种植技术和产量都得到稳步提升,针对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我国玉米种植的覆盖面已经达到了极大的范围,这些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对于玉米栽培技术也十分重视,多年来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对科学技术的应用,玉米品种的创新,以及栽培技术的更新,在玉米高产栽培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部分先进地区的玉米栽培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种植,玉米种植科技化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一定提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户的工作量和对人力的需求,降低了种植成本,有效提高了玉米的经济收益。除此之外,在玉米的栽培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例如,在整地播种时,选择更加适合玉米作物生长的土地,根据土壤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采用合理的施肥方法和肥料,以及选择适当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等,都有效的提高了玉米作物的产量[1]。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分析

    2.1 高抗病害种子培育技术

    玉米病害在玉米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时有发生,对于玉米的质量和产量都有十分严重的影响。想要实现玉米高产,就要对玉米病害的特征和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对其进行防治,以减少病害对于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包括玉米在内的很多农作物都会在生长的过程中遭受病害,为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通过对玉米种子以及病害的分析,研发了高抗病害的玉米种子培育技术。这种培育技术的重点就是要选取无菌的玉米种子,和普通的玉米种子相比,这种无菌的玉米种子不仅有较强的抗病害能力,而且发育周期较短,能够有效减少病害对于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高抗病害玉米种子培育技术的应用,能够从根源上降低病害对于农作物的影响,在玉米种植栽培的过程中,再配合以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解决病虫害对于玉米的影响。通过目前的实验结果来看,高抗病害玉米种子的栽培技术在抗病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预防玉米遭受病害的侵染,进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2 病蟲害防治技术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方面,除了使用高抗病害的种子,还可以提高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病虫害的种类繁多,而且玉米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抗病害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时候,需要根据玉米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以及病害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防治手段。

    玉米的生长发育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即苗期、穗期和花粒期。在苗期的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差,地下害虫对其的危害较为严重,所以此时需主要防治的是地下害虫,着重关注对于种子的处理。在进行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每20 kg的种子需要使用50%辛硫磷乳油50 mL与1000 mL水均匀混合后进行喷洒,然后进行晾晒,在喷洒晾晒之后再进行播种,以此减少地下病虫对于玉米苗的侵扰。除此之外,苗期的玉米还会出现一些生理病症,例如,玉米苗出现缺锌的症状,此时可以对苗木的叶子喷洒0.2%~0.3%硫酸锌溶液,减少由于苗木缺乏营养而被病虫侵害的情况发生。在玉米穗期,蚜虫是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虫害,所以需要以防治蚜虫为主。一般情况下,抽雄可以减少蚜虫危害,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通过喷洒40%的乐果乳油或者10%的吡虫啉千倍溶液,可以防治蚜虫。对于其他虫害,例如,粘虫可以使用联苯菊酯或者溴氰菊酯,稀释到2000~3000倍对叶面进行喷洒;玉米螟通过3%辛硫磷颗粒剂进行防治。另外,还可以选用生物措施进行防治,通过释放害虫天敌达到防治的目的,例如释放玉米螟的天敌赤眼蜂。此外,合理密植和施肥也能够对病虫害防治产生一定的效果。在玉米的花粒期,外界雨水和温度湿度变化会使玉米比较容易受到侵害,当遇到温度和湿度大幅变化时,容易由此引起的病症是茎腐病,此时需要通过对土地进行深翻,去除已经遭到病虫害侵染的植株,并配合有机肥的使用,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病虫害对于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的产量[2]。

    2.3 合理密植和间作技术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合理应用密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率,对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在应用密植技术的时候,需要参考当地的环境条件,例如土壤环境、温度、湿度等。再结合使用科学的玉米培育技术,改善玉米的种植环境,为玉米提供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养分。在同等条件下,通过应用密植技术,合理控制玉米的种植距离,使光和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通过科学合理的密植技术还有助于玉米病虫害防治,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使用密植技术的基础上,还可以与其他作物搭配种植,这种间作技术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措施之一。当前玉米间作技术主要应用在一年一熟,有热量剩余但又不足以做到一年两熟的地区。目前适合与玉米间作的农作物有大豆、豆角、马铃薯等。正常玉米植株间的距离较大,所以将玉米与其它作物进行间种,不仅能够对种植空间进行合理利用,最大程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肥料、水以及光照,在减少病虫害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例如,玉米大豆间作,玉米的种植间距大,可以种植大豆,大豆在玉米地间的种植具有一定防风作用,玉米植株较高,大豆较矮,能够增加光照的利用率,积累养料,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

    2.4 水肥管理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水肥的应用对于玉米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改善水肥管理对于提升玉米产量也有一定作用。在玉米播种之后可以使用微灌带进行玉米苗浇灌,一般情况下,这种浇灌方式每100 m2只需要浇灌3 m3的水即可,在玉米栽培过程最需要补充水分以及肥料的时期,需要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合理定时灌溉水量。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使用玉米水溶肥的量大概在25 kg左右,在玉米吐丝时期,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追肥,此时水溶肥施用量每667m2为10 kg左右,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灌溉水用量是10~20 m3左右。经过水肥管理所栽培的玉米能够有效节约50%~60%的水资源,以及20%的肥料,与此同时甚至还能够使玉米增产10%~15%。另外,可以运用高科技建模技术,通过对玉米动态生长过程模拟对水肥作用进行研究,进而提高水肥管理的水平。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加强水肥管理水平能够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3]。

    3 结语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研究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我国科学技术和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调整。相信在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创新中,我国玉米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一定会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乐,白小明,党润海.玉米种植环境条件与新技术应用探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11):102-103.

    [2] 王哲武.玉米栽培技术中水肥应用创新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15):129-130.

    [3] 夏广军,单辉,李延军.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新技术探究[J].种子科技,2018,36(10):52+54.

    作者简介:张静(1983-),女,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