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卵圆孔未闭相关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郑炎 苏小明 来新涛 梅利 马海云 马彩虹

    【摘要】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血管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偏头痛患者中卵圆孔未闭的患病率较高。研究提示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可能存在关联,本文从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着重对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的临床相关性,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学发病机制及其检测方法,封堵效果四个方面进行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偏头痛;卵圆孔未闭;检测方法;封堵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2..01

    偏头痛尤其是先兆性偏头痛患者中卵圆孔未闭(patentovalforamen,PFO)的患病率较高,其与PFO在发病机制上有一定关联, 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PFO的封堵治疗可有效改善偏头痛的症状,本研究对与PFO相关偏头痛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治偏头痛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 偏头痛概述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性神经血管疾病,通常表现为持续4~72小时单侧反复性,搏动性头痛。30%的偏头痛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短暂的神经系统症状,即所谓的先兆性偏头痛[1]。先兆症状通常包括视觉,感觉,语言或运动症状以及脑干症状。偏头痛的高发病率和由此造成的残疾使其成为导致社会重大经济负担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偏头痛,尤其是先兆性偏头痛与PFO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2 卵圆孔未闭概述

    卵圆孔是胎儿发育过程中心房之间的自然连接,出生后逐渐闭合。PFO是指出生一段时间后(3岁),卵圆孔瓣未能与继发隔粘连,融合,致卵圆孔未能充分闭合,故可导致右向左分流的发生。PFO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心内分流。有研究显示,约27%心脏正常的患者中存在这种结构异常。PFO的患病率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在最初的三个十年中发病率为34%,在第三到第七个十年中发病率为25%[2]。

    3 卵圆孔未闭导致偏头痛的可能机制

    PFO患者大多无症状,但已被证明与多种临床综合征相关,包括隐源性卒中,偏头痛,潜水员的减压病和空气栓塞以及高原呼吸器—正畸综合症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血管活性物质与反常栓塞是引起PFO导致偏头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3.1 血管活性物质

    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基色胺(5-HT或5-羟色胺),存在于胃腸道,血小板和大脑中。有证据表明5-HT在偏头痛中起作用,而作用于5-HT受体的药物可用于偏头痛的治疗。5-HT可导致血小板在脑循环中活化和聚集,并被认为是易感人群中偏头痛的起始诱因。

    3.2 反常栓塞

    存在于静脉系统的反常栓塞如血栓、脂肪栓子或空气栓子等,可通过PFO绕过肺循环到达脑循环而发生栓塞, 进而诱发皮质扩散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反常栓塞作为偏头痛的触发剂。目前已显示反常栓塞可引发皮层扩张抑制(CSD),这是偏头痛和先兆症状引起的缓慢的大脑皮层去极化。此外,这种矛盾的微栓塞理论在PFO,偏头痛和卒中之间提供了直接联系,因为较大的栓子可以达到足够的脑缺血阈值以产生梗塞。

    4 卵圆孔未闭的检测方法

    体内PFO的最准确诊断方法是右心导管插入术,即导管穿过房间隔进入左心房。但是,随着现代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巨大进步,现在几乎不需要血管造影了[3]。目前认为c-TEE是诊断PFO的金标准,其可以观察房间隔及其相关部位的解剖结构。但c-TEE具有有创、耐受性差、费用高及Valsalva动作(Valsalva manoeuvre,VM)完成受限等缺点。

    5 卵圆孔未闭的封堵治疗

    近年来, 国内外的研究提示PFO封堵术可有效减轻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及症状, 甚至有部分偏头痛患者得到治愈。考虑到封堵治疗后仍有残余分流的可能及封堵后偏头痛改善的个体差异性。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可证明PFO封堵可为偏头痛的常规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6 结 论

    偏头痛与PFO存在显著的临床相关性,但目前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偏头痛患者应积极完善PFO的筛查,并通过c-TEE确诊,根据患者的症状及分流程度,针对性的选择药物干预或封堵治疗。

    参考文献

    [1] Muge Yemisci and Katharina Eikermann-Haerter:Aura and Stroke:relationship and what we have learnt from preclinical models.J Headache Pain.2019;20(1):63.

    [2] Santhosh J Kottoor and Rohit R Arora:Cryptogenic Stroke:To Close a Patent Foramen Ovale or Not to Close? J Cent Nerv Syst Dis. 2018;10:1179573518819476.

    [3] Kaivan Vaidya,Chinmay Khandkar,and David Celermajer.Current management aspects in 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non-surgical closure of patent foramen ovale.Cardiovasc Diagn Ther.2018 Dec;8(6):739–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