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学启示

    王亚南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教学;问题解决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即儿童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潜在发展水平即在知识丰富的成人(教师、家长等)的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为“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特别强调学校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获得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从理论上给予教学实践很多深刻的启示。

    一、教学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最近发展区”理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教学与学生发展关系的认知,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学的独特价值。教学不应停留在学生的原有水平,要依靠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心理状态创造“最近发展区”,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人际互动,促进学生高级心理的发展,即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在智力发展的台阶上提高一级。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走在某个发展过程的前面,另一方面要与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教学是一个相互交往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应建立动态评估模式

    学生的心理是通过与人的交往与合作,在系统的教学等影响下,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维果茨基始终把教学看成“一种交往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商讨、沟通与协调,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在交往中能够发现自我,增强主体性,形成主体意识;在交往中学会合作,形成丰富而健康的个性。这充分凸显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以及认知发展的社会性。

    “最近发展区”因人而异,评价也须关注个性化,要着眼于推进学生的发展,重视教学所创造的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维果茨基认为,传统的静态评估方式(又称“标准化评估”)注重的是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是有潛力的个体,忽视了学生智力发展的动态变化,无法有效反映学生的智力水平。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时,不能只做定性的静态评估,而要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评估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变化,并随着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做出相应调整,直到进入下一个“最近发展区”,不断循环,由此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做出动态评估。动态评估注重过程的互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动完成学习任务;评估方式应多种多样,突出学生新颖、独到的见解以及批判性思维;学生的思维是有弹性、有潜力的,评估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水平,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

    三、拓展因材施教的内涵,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锤炼自我

    “因材施教”指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发展。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拓展因材施教的内涵,不仅要知道学生现在的实际发展水平,更要了解其潜在发展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不同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问题解决在学习分类中属于最高级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维果茨基认为,学习应当与社会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在实际情境中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则应当为学生提供难度适中、易于开展、具有发散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解决平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兴趣。例如,“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instruction)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倡导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强调把学习过程设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碰撞、质疑、分析、交流、表达等环节,共同解决复杂的、真实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