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水平

    王颖怡

    摘要

    专项资金指国家为了扶持以及发展某项事物而专门建立,是具有专门来源以及专门用途的现金。专项资金是我国经济成长的重要保障,目前,也已成为了地方经济成长的推动力量。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和一般性质的资金相比,其最根本的用途就是具备特殊性以及指定性,需要和其余资金进行分离并单独管理。但是,以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状况来看,其中还存留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利于专项资金的有效运用。因此,需要制订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并明确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工作,为加强经济建设以及社会成长提供有利的保障。本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并对此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便于能够提升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水准。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

    专项资金管理中所存留的问题

    (一)对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涉及财政、使用单位、审计等监督单位等多个单位。做好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工作,需要所有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目前,对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普遍还是处于探索阶段,财政部门有心无力,不知如何使用;资金的使用单位普遍不重视。还停留在“有钱给我花,花完了就行了”的观念,并不重视资金使用后的效果如何。没有前期的可参照标准,审计等监督单位的监督也没有办法落在实处,也只是关心一下,过问了事。

    (二)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形式还不够标准

    目前诸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形成一个具有标准化以及规范性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形式,这就意味着他们很难达到预期的管理效益。有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运用专项资金的时候,并未遵照专款专用的原则,甚至还存在着随意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这不单单影响了专项资金的正常运用,还降低了其运用的效益以及运用成效[1]。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专项资金,也并未依据专项资金的特征制订和其相应的运用规范以及管理标准,对专项资金的运用不规范,从而导致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难以展开。

    (三)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机制还不够健全

    绩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是单位具备完善的管理机制,但是目前许多的行政事业单位都还未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管理机制,因此,很难保证专项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职责需要落实于个人,相应的,相关领导也应担负起相应的领导责任。但是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还并未明确区分其管理职责,领导责任也只是集体决策所以集体负责,没有具体的责任人。而且,在现实工作进程中,越权管理或是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较多,在出现问题时也未对有关负责人实行考究以及惩处,从而致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得不到合理的落实。

    (四)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财务掌控相对弱化

    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不单单包含经济性,还包含了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近些年,在诸多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当中,并未做到绩效管理工作的综合性以及合理性,并且对管理的着重点更加倾向于资金报告、审计以及拨款等环节,而对资金的运用状况并没有取得有效的落实,对专项资金的合理性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在专项资金管理的工作当中,因为岗位职责设置的原因,基层财务人员通常只承担着资金的预算以及支出等事务性工作,对专项支出的规范性仅进行形式审查,没有进行也无法进行实质性审查。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

    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水准的合理举措

    (一)对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强化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对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学习和培训,使参与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各级部门和单位提升绩效管理的专业水平,强化绩效管理的意识,深切了解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上而下认真对待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工作。

    (二)制定具有标准化以及规范性的管理机制

    要想充足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运用价值,提升其管理水平,就一定要制订出具有标准化以及合理性的管理机制[2]。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在启动专项资金时,应当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为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提供有力的保障。第二,应当依据专项资金本身的特征,制定出与其相对应的专项资金运用标准与规范,并做好專项资金的组织以及规划,从而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以防止专项资金产生反复运用的情况。第三,需要提升专项资金运用的标准化程度,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完善性以及准确性。

    (三)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

    1.设置合理可行的、科学的绩效目标,加强绩效目标的管理。

    绩效目标是预算资金在一定期限内计划达到的产出和效果。绩效目标应当指向明确、细化、量化、合理可行。绩效目标要格式产出和效果,要与明确的用途相关联,要用具体的指标来表示,还可以量化即可测量。

    2.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绩效监控。

    事中控制也是加强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除了使用单位自身的管理外,监督部门也要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特别要加强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事中监督,以便及时纠偏,有利于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3.在专项资金使用结束后,要做好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

    绩效评价工作是整个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也是核心工作内容。绩效评价是根据设立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因为绩效目标是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前期绩效目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绩效评价工作还要做到多层次和全覆盖。专项资金的使用单位要进行绩效评价的自评工作,财政部门也要进行专项资金的重点评价工作。全覆盖是指绩效评价工作的面要广,所有的专项资金都应进行绩效评价。

    另外,还应注意绩效评价工作人员的独立性。绩效评价工作人员要独立于专项资金的使用人员,使评价工作更具客观性。

    健全的管理机制能够加强专项财政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从而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机制进行探析,通过多方数据以及调查,寻找出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完善。第二,应当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状况出发,结合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的对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进行改善以及健全。此外,还需要制订出完整的监管机制以及绩效评价机制,以保证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的合理落实。

    (四)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员工培训

    要想体现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合理性,就需要不同部门的团结协作和财政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增强内部之间的协作,并做好对财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展开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进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不同部门的责任实行合理的区分,以保证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并且能够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交接,并充分的发挥出不同部门在专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当中的作用[3]。与此同时,要不定期的对财政人员实行教育培训,以提升财政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并加强财政管理人员的职责意识,端正工作态度,牢记工作使命,使其能够认真且有效的做好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

    (五)增强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

    财政部门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将各种财政资金专户统一归结于同级财政国库部门管理,逐渐实现对专项资金的集中管理、分账预算以及统一调节。另外,要对专项资金的运用以及绩效考核执行全进程的财务监管能力进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一个完善的专项资金的内部财务机制,根据财务机制管理的需求,建立完善項目财务管理以及健全的财务预算系统,对专项资金实行独立预算和核算。在专项资金运用时,依照国库集中支付机制的相关规定以及各项财务的规章机制与专项资金执行制度,应当及时的办理专项资金用款规划报告与资金支付手续,以保证专款专用。

    结束语

    在新的发展阶段当中,要想充足的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社会的职能,就需要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为出发点,对其管理的形式进行改造,并提升对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的规范性,确保专项资金运用的更加具有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实现专项资金运用价值以及运用效益的最大化。针对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当中所存留的问题,采用制订规范性以及标准化的管理形式,建立出一种完整的管理机制,提升对财务掌控的关注度,增强部门协作与员工培训力度等,由此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水准。

    参考文献:

    [1]李英.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6):123-123.

    [2]丁钰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No.591(16):126-127.

    [3]朱明明.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5(2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