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全国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

    姚静

    

    2019年8月,云南教育网发布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2019年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推荐对象公示》,其中有马琼郭的名字,她是大理州永平县水泄彝族乡中心完小的教师。

    马琼郭,一个山村小学教师获此殊荣,谈何容易!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成长之路。

    一

    1980年,马琼郭出生在永平县水泄彝族乡乐把村。

    乐把村是一个彝族小山寨,坐落在崇山峻岭之间,交通闭塞落后,经济发展迟缓,村民生活困苦。

    “我的家乡和家境最真切的写照就是一个‘穷字。”马琼郭这样回忆儿时的生活。

    她记得每到周末或者假日,自己不是披着蓑衣拿着砍刀绳子上山砍柴,就是背着背箩去打猪草,再不然就是去松林里抓松毛回来给牲畜垫圈。农忙时节还要帮着父母割麦子、收豆子……她还上山挖过药材,采过蕨菜和木耳,拿到集市上卖了贴补家用。她还够不着锅灶的时候就会做饭了,用一条木凳垫在锅台下,她站在上面熟练地煮饭炒菜。那时候还没有电饭煲,家家都用木甑子蒸饭,她得使出全身力气才能把笨重的木甑子抬进锅里,做的大多是苞谷面疙瘩饭,大米饭要逢年节或者有客人时才舍得做。

    那时候寨子里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这样,没有娇生惯养这一说。七八岁、十来岁的小孩子拿着砍刀、镰刀、锄头等工具,跟着大人下地干活,或是和小伙伴们结伴上山砍柴挖药材,都是极寻常的事。

    劳动,让马琼郭养成了自立、自强和勤奋的习惯。

    贫困,让马琼郭树立了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理想。

    上小学时,马琼郭是走读生,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她一回到家里就有做不完的家务活,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无奈之下,她只好把每天往返家校的时间利用起来,一路背着书去学校,又一路背着书回家。就靠着这样的执着与勤奋,她的成绩日渐拔尖,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好评。小学毕业时,她考进了水泄乡初级中学的实验班,也就是“尖子班”,招录的是全乡成绩优异的学生。马琼郭十分珍惜能坐在教室里读书的机会,她丝毫不敢懈怠,每一门功课都认真努力地去学习。

    3年后,填写中考志愿时马琼郭毫不犹豫地把“大理州民族师范学校”作为第一志愿。当老师是藏在她心底的一个愿望。

    马琼郭上小学时,有一年家里经济实在拮据,她曾一度打算辍学回家。她的班主任李老师——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苦口婆心劝说她,千万不能辍学,家里的困难是暂时的,而读书却是关系一生命运的大事,可耽搁不起。听了李老师的话,她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对老师的敬仰之心、感激之情,让马琼郭萌生了长大也要当老师,去帮助更多和自己一样的学生的念头。1997年9月,她如愿以偿,踏进了大理州民族师范学校的大门,成了一名师范生,走出了当老师的第一步路。

    大理州民族师范学校的教学楼上写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大字,每一次仰望这八个大字,马琼郭心里就涌起一阵自豪感。成为一名教师,她深感自豪,同时也感到肩上责任沉沉,“学高”“身正”岂是轻易能够做到的?她用最严的标尺要求自己,提高思想品质,完善专业素养,她拼命向一个合格教师的方向去努力。书写、绘画、唱歌和体育运动等诸多技能都是一个师范生必备的基本功,她认真去学习,反复去练习,尽可能地让自己全面发展。

    普通话是马琼郭遇到的一个坎儿。

    乐把村的村民们大多数讲彝族话,方言也带着浓重的口音,从小生活在这里的马琼郭自然深受影响,她讲的普通话艰涩拗口,老师和同学都听不懂。怎么办?马琼郭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过普通话这一关,她找来许多普通话的学习资料,每天抽时间练习发音,对着镜子校正口形,就这样一个字、一个词地练习着、纠正着,终于练出了一口流畅标准的普通话。

    2000年9月,马琼郭从大理州民族师范毕业了,她回到了故乡,分到了水泄乡阿林村完小,成了一名真正的山村女教师。

    二

    家乡的山坡可曾记得那个背着背箩打蕨菜、采木耳的小女孩?

    家乡的山路可曾记得那个一边走路、一边背书的小女孩?

    时光荏苒,马琼郭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站在讲台上满怀青春的朝气和激情,立志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初上讲台,孩子们纯真的眼神便打动了她。

    马琼郭不过是一个走出大山读了几年书的姑娘,不过是千千万万教师中的一员,可是讲台下的孩子们却用无比崇拜和敬仰的眼神看着她。那一双双眼睛纯净如雨后初晴的天空,充满依恋、信赖和敬爱,这样的眼睛不容辜负。

    马琼郭时常告诫自己:“教师的每一点疏漏都会带来学生一生的知识或人格缺失。”她小心翼翼,谨言慎行,生怕稍有疏忽伤害到学生幼小的心灵,要知道儿时留下的阴影或许会让他们穷尽一生之力去摆脱。

    记得有一次上阅读课,她给学生提了一个难度不大的问题,却没有人举手回答。她有些心急地扫视着他们,恰好碰上一个女生怯怯的目光,她未经思考便指名让那个女生回答。一秒、两秒……一分钟快过去了,那个女生却吐不出半个字来,她反复点拨引导,没想到那个女生不但没有开窍反而哭了起来,弄得马琼郭不知所措。从那以后,她在课堂上更加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目光,更加小心地护着他们脆弱的自尊心。

    马琼郭格外关注那些胆小怯懦、落落寡歡的孩子,要知道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是孩子的天性,可是有些孩子因为家境、经历等原因,他们的天性被压抑了,他们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忧伤。

    马琼郭的班级里曾有这样一个女生,脸上总是怯生生的表情,说话声音小得像蚊子,走路也是畏畏缩缩的。她上课从不回答问题,下课也从不跟同学们玩耍,从早到晚就独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马琼郭暗暗关注着她,从侧面了解到她的父母性格软弱,在村寨里常受欺负,家境也贫困,这样的生长环境导致她十分自卑。马琼郭有意去接近这个女生,经常找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请她帮忙。一来二往,她渐渐和马琼郭熟悉了,在马琼郭面前不再那么紧张,慢慢能放松地和老师谈话交流。马琼郭时不时夸奖她几句,有意无意鼓励她:“当别人都在乎你的时候,你千万别在乎自己;当没有人在乎你时,你一定要拿自己当回事。”小女孩自信的火种终于被点燃,慢慢走出自卑的阴影,性格变得开朗起来。

    有人说,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的性格脾气更是千姿百态、各有特点,每一个班级里总会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要么上课迟到,要么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恶作剧层出不穷……每一次分班,有的老师会祈祷自己的班级不要分到“问题学生”。马琼郭却想:教书育人,犹如园丁种花,不放弃每一株花木才能迎来满园春色。老师要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心态去从教,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成长,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面对“问题学生”逃避不是办法,反而要“多管善管”。马琼郭尝试用“退三进一法”去改变他们。所谓“退三进一法”就是先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三个优点,进行表扬肯定,然后再找出他身上的一个缺点,鼓励其改进。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学生,总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的闪光点一一扩大,表扬夸奖之后,再指出一个小缺点望其改正。这样的教育方式即使叛逆心极强的“问题学生”也会欣然接受,一改和老师对着干的态度,慢慢变成一个乖孩子。

    “退三进一法”是马琼郭用来解救行为特困生的法宝,许多顽劣的孩子都被这个办法“收服”了。一个曾经的“问题学生”在马琼郭的教育下,在学习成绩和行为规范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他在作文里表达了对同学、老师的谢意,说自己真正长大了。马琼郭把那篇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那个孩子一脸欣喜和幸福。马琼郭也是满心的喜悦,她的“退三进一法”又一次成功了。

    马琼郭多年来主要承担小学高段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的教学工作,一直重视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她坚持让学生练习钢笔字,在所教班级和学校带动培养出一批小小书法家。她搭建阅读平台,引导学生阅读,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博览群书、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兴趣。

    为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水平,弥补学历的不足,马琼郭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于2005年取得了专科学历;2010年她又参加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学习,于2012年取得本科学历。

    2004年7月马琼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之后她一直承担着学校党员示范班的班主任工作,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忘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的品德,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担任教务主任和教研组长期间,她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实际,在学校主持开展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学生参与习作评阅,实现小组互批互改”“如何让少数民族学生不厌学”等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019年作为云南省“万人计划”小学道德与法治严劲鹏名师工作坊坊员之一,她先后为老师们上示范课60节,出色完成了送教下乡的相关任务,充分发挥了一个党员的带头作用和名师的示范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琼郭的教学综合成绩一直居全乡前三名,全县前十五名(全县第一名两年),她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她先后14次被授予“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名师”“优秀辅导员”“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其中,2016年5月,指导教师参加优质课评选活动获国家级二等奖;2016年9月,被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2016年“云南省优秀教师”称号。

    20年来,马琼郭一直奋战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第一线,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撰写教学论文,其中1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1篇获得国家级奖励,4篇获得省级奖励,4篇获得县级奖励。

    在2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马琼郭始终坚持做到一点,那就是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了多少烦心事,多少不如意,一走入学校大门,她都能将其抛却,永远给学生展示出积极正面的形象。

    活力无限的马琼郭深受學生的喜爱,她也真诚地爱着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未经雕琢前和顽石无异,一经打磨,他们便熠熠生辉。

    三尺讲台是她激情飞扬的舞台。

    教育教学是她一生钟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