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南新霞

    内容摘要: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主要内容之一,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本文旨在探索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使其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 培养兴趣 指导读书 成为习惯

    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是有缺陷的,其源泉应源于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主要内容之一,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2019年【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也对课外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在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这一款,第7条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这一款第9条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这一款第8条指出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一.新版教材中课外阅读能帮助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

    新学期已经开始了,这个九月,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教材被统一换成部编版的教材。那么部编版语文教材,究竟有哪些改动呢?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除了文言文,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综上所述,新的部编教材对于国学经典的重视程度更有加深,内容也趋向于多样化。语文课本的“文学性”更强。

    那么对于老师和学生,需要注意的点在哪呢?部编版语文教材统一之后,中高考中的语文将会出现3大变化:第一,古文古诗词的考试内容必然会增加。第二,卷面字数的增多代表题量的增多。第三,课外阅读涉及更广分值更大。由此可见,在对部编版教材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孩子有更多语文知识的积累。本学期,老师们都深有感受,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虽说单元缩减为八个,但每个单元的精读、略读课文少则三篇,多则四篇,有些文章的后面还有阅读链接,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作例文,古诗一课一般为三首,且课文的篇幅加长,难度加大,阅读能力不强的学生,已经力不从心了,阅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在未来,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分数,如果阅读能力不过关,连卷子都做不完,考试更是会吃大亏!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这是“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公开演讲中的原话,因此,大量阅读对于语文成绩的提升更加重要。大量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古文的意思;大量阅读可以让学生快速读题加快做题速度;大量阅读可以让孩子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二.教师怎样有效的指导课外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扩展学生课外的阅读面,对各个年级的阅读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首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活学生读书的欲望,尽最大限度地使人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故事或问题引趣。把一篇篇幅较大的读物缩成一个故事讲出来,或提出一个与原著有关的问题引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去探究原著。如引导学生读《西游记》,可以先把这本读物缩成一个简练的故事讲出来,然后告诉学生要想知道其中的细节,那就请你自己来细细品味,再如引导学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提出问题,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老师看谁读书仔细,对保尔这个人物理解的透彻,老师将给你加两颗星。

    2.巧借课文激趣。例如:教过《跳水》一课,问:同学们还想了解托尔斯泰写的其它有趣的故事吗?那就请你看《列夫托尔斯泰文集》吧。再如教过《草船借箭》,问:同学们还想知道诸葛亮更多的故事吗?请你看一看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好不好?

    3.定期开展阅读汇报课及利用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交流阅读点滴。让学生谈课外阅读情况、谈体会,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情趣。如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了解的故事多,谁认识的人物多。在学习民间故事这一单元时,安排学生多读其他的民間故事,并举办一个故事会,比比谁的故事讲得好。

    (二)课外读物的选择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家在创作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定位,在内容上比较适合儿童的口味,从而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小学低年级应以图画书作为学生阅读的主体,小学中高年级可阅读一些经典的长篇作品。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教师在不同场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去选择。首先,可以根据文体选择课外读物。例如:在进行《白鹭》这篇文章的教学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领悟散文的表达方式。接着推荐学生阅读相同文体的《背影》、《小橘灯》等。即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进一步了解和巩固散文的特点,又增长了见识。其次,可以根据作者选择阅读作品,在文章教学时让学生抓住作者这一线索去查阅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如学习了《麻雀》这篇文章,可以推荐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这本书;也可指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时代背景去选择并进行交换阅读,这样既可以增加阅读量又加深对一个时代的认识,如读了五年级教材中节选的梁晓声先生的《慈母情深》这篇文章,可以安排学生课下读他的短篇小说《父亲》和长篇小说《母亲》。

    (三)教会学生如何读书

    (1)指导写读书笔记,可以记的内容有:语文基础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a.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用“△”或“○”等表示重点词的符号表示重点词句(这种方法只能用于自己的书籍上);b.写读书心得即读后感,只要抓住原句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剪贴有价值的阅读资料:剪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阅读时,学生要学会把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贴在课外阅读本上,同时指导学生们贴时要认真保持本子干净整齐,并鼓励他们用彩笔画上花边。这样一来学生的读、剪、贴、画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未来的时间里不时欣赏欣赏,也是一种享受。

    (4)学会阅读评价:阅读评价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自身阅读效果的评估与检查,并通过这种评价结果反馈,促使阅读者及时调整阅读过程,有助于阅读质量的优化。阅读评价包括读者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或分析利弊。通过阅读评价可以考察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作品内容的把握程度、对作者的内心情感的理解程度。这样有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快速获取信息打好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则会成为一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因此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反复观察的好习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中各种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主要情节,还要提倡动笔,随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观察事物要注意分析;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更要注意保护,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读书,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強或太暗时读书。

    读万卷书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使自己先成为一个热情的读者,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这样才有能力指导学生,为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的拓展保驾护航。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家长的共同关注。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成长,让孩子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让课外阅读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习惯!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西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