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中小银行发展展望

    纪盛

    导语: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势必会带来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面对新的变化,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更应顺势而为,借势发展,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与“十四五”规划同步前行。本文通过梳理“十四五”时期中小银行的发展环境,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及挑战,为中小银行“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十四五”时期中小银行面临的发展环境与机遇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為主线,明确了“六新”发展目标,即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建议》确立了十二大关键领域及各领域的重点措施,即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以及国防建设,以此擘画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银行业的改革转型发展指出了新目标、赋予了新动力、提出了新要求。

    扩大消费为中小银行业务发展提供机遇。《建议》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近年来,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占比一再提升,已成为拉动内循环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推进,叠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趋势将进一步增强。中小银行长期扎根于地方,对于地方居民消费特点和消费动向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因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地方消费需求动向和机遇,带动自身业务顺势发展。

    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为中小银行区域发展提供机遇。《建议》重点提出要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结合前期发布的重大区域战略,未来都市圈、经济圈等将迈入快速发展进程,这将催生出诸多区域经济投资机遇。中小银行作为区域性商业银行,区域经济投资的快速增长,也将为其区域发展带来机遇与动力。

    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乡村振兴为中小银行特色化发展提供机遇。针对科技创新,《建议》提出,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对于绿色转型,《建议》提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针对乡村振兴,《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因此,“十四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产业以及涉农产业将诞生出更多投资机遇,这为亟待搭建特色品牌、谋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中小银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

    “十四五”时期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

    新经济金融发展格局对中小银行资产负债表重塑带来挑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等措施迈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时期。新的发展格局和发展阶段将引致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以及个人财富积累方式的变化,传统的资金运作模式将被淘汰,新的资金运作模式将逐步发展壮大。银行作为资金的主要运作载体,也须随着资金运作模式的创新而调整自身的运作模式,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重塑自身的资产负债表。然而,相比于大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底盘扎实、运行稳健来说,中小银行受历史因素、区域经济金融影响,资源禀赋、体制机制以及管理效能等方面的水平各异,应对新环境、新格局所带来的不确定冲击能力有限。如何应对经济金融新格局,做好资产负债表重塑工作,是中小银行“十四五”时期所面临的第一重挑战。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中小银行数字化水平带来挑战。《建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要实现进一步提速升级,离不开数字金融的有效支持,这就需要金融行业加速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进程。目前,大型银行通过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推进业务数字化转型进程,在线上获客、生态构建、场景设计、智能风控、精准营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相较而言,天然禀赋羸弱的中小银行,自身缺乏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加之地域、品牌等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也有一定差距,难以吸引“金融+IT”复合型人才加入;在技术方面,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高端科技的自主研发投入十分巨大,见效周期也相对较长,中小银行很难独自承担,使得中小银行在构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捉襟见肘”。而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多数中小银行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度不够,数字化转型有形似而无神似,还仅仅停留于对金融科技的持续提升上,未能充分认知和理解“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并将其贯彻到产品创新、渠道建设、服务流程优化、风控管理等各方面,导致各方面数字化进程缓慢,效果并不理想。

    新发展格局衍生出的不确定性对中小银行风险管理带来挑战。《建议》提出,“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将成为“十四五”期间银行业的重要工作。从短期来看,尽管当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相关临时性支持政策的退出,前期积累和隐藏的风险将不断释放,特别是一般性财政收入紧张的政府,存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隐患,对于与地方政府密切绑定的中小银行来说,风险管理将面临较大压力。从长期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着力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格局的构建,这势必会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动能、格局和重心出现新的变化和调整,这种新变化和新调整,在创造机遇的同时,也会衍生更多的不确定性,引发新型风险,将为风险管理基础薄弱的中小银行带来挑战。

    银行间分化持续加剧对中小银行经营发展带来挑战。“十四五”规划的核心思路在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这一主导思想的引领下,各个产业不再齐头并进,将逐步呈现分化,落后的产业将逐渐被淘汰,新兴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银行业也将逐步从以规模取胜的1.0阶段走向以结构和质量取胜的2.0阶段,银行的业绩将不再完全取决于资产规模,收入结构和资产质量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银行间分化将持续加剧。一方面,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间的分化扩大。具有较好的资负结构以及资产质量,并且在科技创新上走在前列的大型银行将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而部分中小银行,特别是非上市的城商行、农商行,则受制于化解风险、解决资本缺口等问题,难以跟上大型银行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中小银行个体之间将呈现“马太效应”。经营管理领先、积极探索转型的中小银行,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充足的能力,将会把握经济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而处于风险事件困扰的中小银行,处境将愈加艰难。如何能够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十四五”时期中小银行经营发展所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

    “十四五”时期中小银行发展思路

    夯实基础业务,提升经营质效。存款和贷款是中小银行生存的根基,要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谋求新发展,就需要从强化自身的基础着手。存款业务方面,随着货币政策趋于边际收敛,存款规模决定着中小银行的规模和效益,做大优质存款占比不仅能够有效增强中小银行的流动性,也能提升其净息差,增强其经营效能。2020年,由于疫情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居民倾向于持币储蓄,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银行存款的快速增长。但是,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叠加“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将推进全面消费,预计“十四五”时期居民储蓄率将回归正常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银行的揽储压力。对此,中小银行必须着眼于自身經营区域特色,立足细分客群,通过数据驱动和场景应用,进行精准营销;构建特色产品,搭建平台,提升竞争能力;运用金融科技,丰富和拓展揽储渠道。多措并举,加大存款营销力度,做大存款基础。贷款业务方面,随着市场开始向全面注册制持续推进,养老金、险资、银行理财等潜力资本的介入,监管层对长期资金的鼓励,优质资产的稀缺性会愈加凸显,中小银行必须提高对优质资产的敏锐度和把握度,通过数据驱动、精准营销、综合化和专业化金融服务等手段,抢抓并抓实行业龙头企业、区域领军企业以及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做大做强资产业务。与此同时,中小银行还需要时刻保持风险管理意识。受疫情影响,银行展期、无还本续贷的贷款占比明显上升,一般性财政收入紧张的政府或爆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随着相关宏观政策的调整,前期积累和隐藏的风险将不断释放,这将对中小银行风险管控带来考验,中小银行必须严守风险底线,确保资产业务稳健发展。

    顺应时代趋势,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建设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小银行若不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全面推进数字化发展进程,就会面临被时代所淘汰的风险。因此,中小银行必须切实利用金融科技武装全行经营发展,以“以客户为中心”为主导,形成“客户有什么需求,我如何为其配置金融服务来提升客户体验”的思维模式,构建与客户双向互动的关系格局。这就要求中小银行不仅在产品创新、生态场景建设、前台营销模式上提升数字化水平,更要在中后台建设、管理运营、系统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数字化转型力度,全面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中小银行要切实把握“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通过在内部树立数字理念和数字思维,构建跨部门、跨条线数据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的企业信息数据库等手段,围绕数据流通重塑经营模式。聚焦数据治理,在数据管理体系、数据标准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通过用好、用活“数据”要素,构建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基础和数据动能。

    严守风险底线,切实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防范风险是中小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中小银行要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方案,就需要从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强化风险抵御能力两方面着手。在风险管理能力方面,中小银行需以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核心,持续强化信贷审批、流程管理、分级授权、责任认定、政策传导等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强化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强化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加大专业培训力度,提升专业能力;优化风险管理系统功能,推进智能风控与人工经验相结合,强化评级管理,提升数据质量,加大大数据应用;强化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国别风险等方面的识别和监测,做好压力测试和限额管理。在风险抵御能力上,中小银行应按照国家监管政策要求,做好做细资产分类,真实反映风险底数;在强化清收、重组、抵债的基础上,加快核销和批转,做到能核尽核、应处置尽处置;平衡拨备计提与利润增长的关系,提升自身抗周期波动的能力。

    聚焦错位经营,打造特色竞争优势。金融消费需求所具有的多元化、多层次化且不断创新的特征,决定了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够满足金融消费者所有的金融需求,因此,中小银行需要与大型银行错位经营,聚焦“长尾客户”以及大型银行尚未涉及或涉及未深的领域,进行业务布局。在此基础上,中小银行还应扎根当地,切实把握区域间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个性化特征,开展特色金融服务,重点聚焦“十四五”规划中所强调的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农村金融等方面,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农村金融等方面入手,创新特色产品,构筑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青岛银行总行研究发展部)

    商业银行月度资讯

    原中国银行行长王江调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2月5日,中国银行公告称,董事会收到王江先生的辞呈,王江先生因工作调动,辞去该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及行长职务。同一天,中国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王江担任行长。

    北京市将围绕冬奥消费全场景启动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

    2月6日,北京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称,北京市将围绕冬奥消费全场景,启动“数字王府井冰雪购物节”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将面向在京个人消费者发放5万个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个200元,总计1000万元。

    银保监会发布2020年四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

    2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2020年四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达3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保险公司总资产达23.3万亿元,较2020年年初增加2.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3%。

    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2月18日,银保监会颁布《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规定,银行保险机构应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同行间形成正向互促,自身内部也应将声誉风险管理能力纳入内部审计范畴。

    《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发布

    2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在出资比例、集中度指标、限额指标三方面明确了定量指标,并明确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原光大银行行长刘金将出任中国银行行长

    2月25日,中国银行召开全体大会宣布,由原中国光大银行行长刘金出任中行党委副书记,拟任副董事长、行长。按照惯例,待履行监管部门批复等相关程序后,刘金将正式出任中国银行新一任行长。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廖林出任行长

    2月25日,工商银行发布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聘任廖林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副董事长的议案,并同意廖林在董事会相关专门委员会任职。

    银行保险机构恢复和处置计划公开征求意见

    2月26日,为建立银行保险机构恢复和处置计划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银保监会对《银行保险机构恢复和处置计划实施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