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讲好中国故事的探索与实践

    孙为征 李洪燕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故事 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志码: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

    一、“一带一路”上讲好中国故事重要意义

    (一)“一带一路”上讲好中国故事是树立国家形象的需要

    “一带一路”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在这样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在“一带一路”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共商共享共建”理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维护树立国家形象的题中之意。

    (二)“一带一路”上讲好中国故事是企业凝心聚力的需要

    在“一带一路”上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企业故事、讲好奋斗故事,既是上传下达、统一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励海外员工扎根一线坚守奋斗的重要措施。尤其是油气项目,基于行业特点,生产一线的员工一般面临着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石油精神,既是对员工的鼓励,也是对员工的关怀。以中国海油米桑油田为例,面临油田作业面广,作业区域分散,自然条件恶劣,洪水迅猛,高温酷热等恶劣天气周期长,油田区域两伊战争时埋的大量地雷,作业地点周边经常发生恐怖袭击及阻工等事件,安保任务艰巨且作业出行受到严重制约,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工期要求紧、产量合同要求高等巨大风险与挑战,不断挖掘一线的生动故事、典型经验,不断宣传石油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是企业凝心聚力的现实需要。

    (三)“一带一路”上讲好中国故事是海外企业加强当地融合的需要

    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习俗等存在差异,国有企业“走出去”求生存、谋发展、不断壮大,首先要获得业务所在国和地区的认可。以共商共建促进共享发展成果为基础,讲好中国故事是与合作伙伴交流融合的现实需求。中国海油紧密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聚焦“深水勘探开发”和“绿色发展”两大主题,打造宣讲专项品牌,加强世情国情企情教育,对广大干部职工关心的“中国特色国际一流”战略目标、“三步走”阶段,以及“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等重要政策措施进行精准解读,用典型宣传丰满海油形象,挖掘和选树一批像郝振山、楚金勇、屈长龙一样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海油典型,讲好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情,发挥示范引领激励作用。中国海油米桑油田项目将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成就、中国海油的改革发展巨大成果和“双赢理念”与伊拉克伙伴分享,获得了高度认可,并進一步增强了信任,融洽了合作关系。

    二、中国海油米桑油田在“一带一路”上讲好中国故事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海油伊拉克公司携手合作伙伴扎根米桑油田在“一带一路”上共商、共建、共享,贡献中国智慧、开展管理和技术创新,历经9年排雷拆弹9500万平方米,将油田产量从8.8万桶/天提升到26万桶/天,建成伊拉克境内最大油气水处理中心,为当地创造4500个就业岗位,社会贡献项目投入2300万美元。2018年4月,伊拉克石油部长卢埃比到米桑油田视察时指出:米桑油田现代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离不开中国海油卓有成效的管理。项目建设不仅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工业机会并提高了就业率,更为伊拉克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卢埃比认为,中伊两国油气合作互补性强,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期待未来深化与中方的合作。

    (一)建立了宣传工作机制,培育了一支宣传队伍

    中国海油伊拉克公司建立宣传工作机制,明确宣传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营造有利于公司科学发展的舆论环境,增强企业凝聚力;挖掘宣传资源,开展具有中国海油海外特色、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发挥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更好地为海外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提升中海油驻伊企业形象、展示企业优势及特色、凝聚员工向心力,融入本土,弘扬中国央企精神,进一步拓展伊拉克区域市场。确立了宣传范围涉及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里程碑、重要领导来访、重大会议、员工精神风貌、先进事迹、典型报道、安全生产、质量工艺、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社会责任等。并落实了职责分工、审核流程、激励机制。同时,联合中国海油驻伊企业一体化成立宣传工作组,优选培育30多名中方宣传骨干,并积极培育国际员工及本地员工投入到宣传工作中来。

    (二)夯实巩固内宣工作,鼓舞了员工士气

    中国海油米桑油田宣传工作由伊拉克公司统一出口,专人负责,发动中方通讯员、国际员工及本地员工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在制度上明确兼职通讯员责任,在机制上激励通讯员热情,在情感上关怀通讯员成长,在技能上邀请专家开展通讯员培训,逐步提升宣传工作能力水平。近三年来,伊拉克公司组织通讯员开展石油精神挖掘,讲述中东故事,并邀请外籍员工撰写外籍员工的中国故事,在《中国海油石油报》《双赢》杂志、中国海油官微、海油螺号、海油思享汇、海油国际官微刊发100余篇文章,讲述中国员工奋斗故事、讲述合作伙伴奋斗故事、讲述中伊合作故事,为米桑油田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其中,《拓荒米桑》《米桑油田探路海外一体化管理模式》作为山海经栏目在《中国海洋石油报》整版刊发,视频《我在米桑》记录了现场员工的生产工作,也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举办的微电影微视频大赛二等奖,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士气。

    (三)尝试探索外宣工作,增强了合作伙伴融合

    中国海油伊拉克公司立足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海油故事、讲好米桑故事,于2019年组织策划实施了人民日报记者采访米桑油田的外宣工作。在与人民日报记者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先后于2月份制定了采访方案,预约并明确了采访对象(尤其是伊拉克合作伙伴采访对象),梳理了采访提纲、回答口径及相关参考资料,经逐级审核报批后实施。人民日报记者对中国海油在“一带一路”上的建设成果高度认可,认真撰写形成文章,分别于4月8日在《环球时报》深度报道版整版刊发《米桑油田见证中伊“一带一路”合作》,于4月22日在人民日报3版头条刊发《中企来了,我们的油田变了模样》,文章影响力非常大,分别被每日新闻、环球视野、环球频道、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中国青年网、北青网、各地方门户新闻网站等纷纷转载,并收录于《人民网评:“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生动实践》。该次策划得到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亲自批示:这个实践好!请继续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海油故事,提升外宣水平。

    三、几点启示

    (一)公司领导重视是关键。项目重大节点的宣传,公司将其作为专项工作,领导亲自部署推进,组织人员、协调资源,提升了宣传工作的意义和力度。2020年3月份以来,伊拉克疫情防控局势凸显严峻,公司领导将挖掘防疫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作为专项部署,激发了员工守土尽责的使命。

    (二)一支优良的通讯员队伍是关键。宣传工作是一件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工作,激励力度有限,关键看通讯员的责任感。一个好的通讯员可抵千军万马,一支好的通讯员队伍是企业巨大的财富。通讯员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在海外宣传工作的质量。

    (三)发挥国际友人的力量是关键。在“一带一路”上讲好中国故事,国际员工、当地员工和合作伙伴的观点更有力度,更容易引起合作伙伴的共鸣。伊拉克合作伙伴管理层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视频采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四)处理好宣传工作界面的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内宣与外宣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非企业内部的中国媒体与国际媒体的关系;三是建立舆情应急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