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

    冯依仁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早在1942年为了克服山头主义和分散主义倾向,在《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中就作出了党领导一切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八十年代为了克服党的一元化领导中出现的弊端,曾经对党的领导作出限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十八大以来,针对党的领导弱化这一突出问题,习近平多次强调“坚持党對一切工作的领导”,“党领导一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多次就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发表讲话,只有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执政安全,才能在党的坚定领导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是完善和提升自我,发现问题、改进作风和推动工作的重要法宝,对全面从严治党有着重要意义。

    1962年,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由7118人出席的空前规模的大会。会议中党内领导干部率先做自我批评,这种实事求是、勇于担责的态度,对举国上下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一时间党内上下共同深刻反思错误、修正方向。这次大会对恢复生产秩序、调整国民经济起到了良好作用,积极推动了一批科研成果的出现。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新时代、新任务、新征程中党员干部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内自我净化的重要武器。可在当下,“批评与自我批评”似乎变了味道,少数干部只对下级批评而忽视自我批评,遇到了问题,不想如何解决、勇于担责,而是逃避推诿、遮遮掩掩,一旦出事先求稳定,千方百计瞒天过海地将事态压下去,或处理几个下级了事。但隐患终究是祸根,当纸包不住火的时候,迎来的不仅是处分,甚至是失去自由的代价。如吉林省长生疫苗事件,如果省政府发现问题后勇于担责,第一时间下架疫苗,把对人民的损害控制到最小范围,又怎会致使大批假疫苗流入全国市场,殃及更多无辜呢?又怎会大批干部受到处理呢?如果上级党员干部不愿寻找自身问题,势必会上行下效,下一级干部也不会积极担责,从上到下“一级骂一级”,从下到上则“一级蒙一级”,严重破坏党纪、违反国法、败坏政治风气,也大大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因此,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树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树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上级党员干部主动承认自身错误,下级党员干部主动担负自身责任,并由党内扩散至党外,使全社会形成有错必认、认了就改的良好风气。其次,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利于在决策中纠错,及时修正方向,保持前进方向的正确性,犯了错误,及时进行自我批评,才能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再次,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让群众意识到党是有能力自我纠错的,同时也能使少数敌对分子无缝可钻,巩固党的战斗堡垒作用。最后,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利于提高各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责任意识,积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让党在自我反省中防微杜渐,切实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

    七千人大会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是党在社会主义事业探索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的改革进程中,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感召下,仍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落实主体责任有着尤为突出的作用。如果底下问题成串,上边麻木不仁,或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甚至在消极腐败面前装好人,不愿坚持和开展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那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干部!更不是能领导一切工作的党的好干部!

    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求上级领导干部放弃“官本位”思想,知错就改,切勿一错到底;同时也要求下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自觉接受批评,知错就改。只有这样,全面从严治党才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才能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党才能成功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