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共谋发展,构建体育教研新格局

    夏兴明

    

    

    摘 要:“精准教研”是在教研活动基础上对影响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找准学校、学科、教师的发展定位,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本文结合我校体育教研活动中的做法与大家分享,希望体育教师能够扎根教研,在“精准教研”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体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精准教研;体育教师;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2-00-03

    《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国家级文件分别在不同时期对基础教育在落实教研活动制度和深化教研活动形式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一、扎实开展每周教研活动,助推教学质量提升

    精准教研,需要体育教师找准问题,发挥体育教师锲而不舍的精神,聚焦课堂教学,要将常态课作为精准教研的立足点,在教学中要真做、做真。基于此,我校体育组每周都会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教研活动,体育组教研活动的时间定在每周三14:00-17:00,在三个小时的时间中安排两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推出的“每周一课”制度,如表1所示,第一周“每周一课”由高一年级两位体育教师执教《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公开课,全组教师在课后统一进行评课议课,最后由体育教研组组长进行本次教研活动总结和传达上级会议精神,部署工作安排。“每周一课”由三个年级依次负责,全组17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执教两次公开课,每人执教的内容均在开学前上报体育教研组,由组长统筹规划,在上课教师的安排上由专项教师和非专项教师相结合,上课内容的选择要体现运动技能模块之间的联系。在评课议课环节首先由执教教师进行设计理念的阐述,全组教师在听课前均需要准备与“每周一课”主题切合的教学设计,这样的做法能够保证听课的教师在思想上与上课教师产生共鸣,在评课议课环节有的放矢,实现“精准教研”。灌云高中体育教研组扎实开展每周教研活动,不仅夯实了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带动全组体育教师带着问题进行上课、听课,使得教研活动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精准化”,将日常教研活动落在实处,建立长期教研工作机制。“时光不语,静待花开。”全组教师每年都会在省市县教学基本功、优质课等比赛中获奖,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以省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为项目驱动,让体育教师教研“热”起来

    精准教研需要培树典型,精准示范,既要以项目为驱动,培养体育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又要将研究的成果向区域内推廣,对周边地区和兄弟学校的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011年,江苏省为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特色发展,首次提出“课程基地”概念,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体育教研组在笔者的带领下积极申报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全组教师一起“做中学”“学中悟”“做中研”,通过3年的不懈努力,以全省第八名的成绩成功申报了“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并在一年后的省高中课程基地视导中获得“优秀”等级。体育教研组通过本次“课程基地”申报和建设,让体育教师充分意识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换,体育教师不再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而是一个和专家、学生乃至家长共同构建新课程的设计者。通过参与课程基地建设,体育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胆地走出以往只关注体育课的“小体育”的圈子,构建出一个涵盖体育课、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社团活动、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假期体育实践等各个方面的“大体育”课程理念。课程基地建设,不仅能够优化课堂内外教学,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推进我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实现了育人方式的转变,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身体“动”了起来,最终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让体育教师教研“热”了起来。这期间有多项课题被省教科院、市教科所立项、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体育教师正向学者型教师蜕变。

    三、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课题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动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也是实现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精准教研”需要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真做、做真,需要体育教师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解决。因此,体育教师要立足学校体育中的现实问题,在难点中找到突破点,以课题研究为媒介,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比如笔者申报的“GY高级中学2012级学生体质监测跟踪研究”就是基于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不理想这一现实问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来找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具体因素,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做出努力。该课题也于2013年被江苏省教科院批准立项为重点课题,2017年11月结题。体育教研组就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这一焦点问题多次进行会议沟通,并一致认为要扎实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为此体育教研组集合全组力量编制了《趣味田径》《篮球》《健美操》《乒乓球》《板羽球》《足球》《瑜伽》《武术》《无线电测向与定向运动》《力与美》等多本教材,形成了“一科多案”“一师一案”,为选项教学和课外活动开展提供了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体育教研组良好的研究氛围也带动了每一名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中,在课题研究中找准定位。“某校高二1至6班男生引体向上监测跟踪研究”“我校高二7至11班女生800米成绩监测跟踪研究”“健美操教学有效性研究”“GY高级中学学生对自己身体意像的相关研究”“篮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研究”等课题均被市教科所立项并结题,体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实现了教和研无缝对接,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这也促进了我校学生身体素质逐年提高。课题立项后我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优秀学校等表彰。

    四、以线上教研为突破口,改变传统教研模式

    精准教研,需要解决教研效率低下的问题,主动运用新技术来改变传统教研模式,提高教研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教育部等11部门于2019年9月颁发了《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于2022年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覆盖全体师生的目标。我校体育教研组充分认识到“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的能力,在教研活动中融入线上教研,分别邀请北京体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通过视频会议、在线会议等形式为全体教师传经送宝,改变传统的集会式教研活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成为推动教育不得不向线上转变的“催化剂”,我校体育组通过线上教研的形式进行“停课不停学”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黄以松名师工作室、备课组长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利用线上教育平台开展好网络教研,为线上体育教学的发展出谋划策,让体育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过程中有具体的行动方案参考,避免体育教师盲目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杜绝跟风现象。体育教师通过云平台、QQ群、钉钉、抖音等工具进行直播授课,通过线上在线答疑、录制微课小视频等方式引導学生进行居家体育锻炼。体育组成员每天通过线上教育平台进行教学反馈,相互交流,互通有无,真正将网络教研落在实处。

    五、以名师带徒为引领,精准传帮带

    精准教研要立足实际,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我校体育教师中老教师人数偏多,青年教师人数偏少。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普遍不足,这也造成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差异性显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体育教研组开展了名师带徒活动,从体育组老教师中聘请在省市县具有知名度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师傅,发挥老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老教师要从师德、教学、训练、终身学习、科研等方面进行传帮带,考核内容如表2所示。比如在教学考核中,分别从教学计划、备课、听课、上课、教学反思、基本功比赛、优质课比赛、多媒体比赛(微课、课件制作等)、骨干教师、公共课、讲座等方面进行名师带徒考核(表3)。每一对师徒均签订协议,每一学期都要完成规定任务,如果达到既定目标视为合格,超额完成或完成不了目标将在职称晋升、年终考核中有所体现。名师带徒活动充分挖掘每一名教师的潜力,调动新老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名师带徒活动成效显著,多名体育教师在省市县基本功、优质课、论文评比中获奖,多数体育教师具有省优秀教练员、市县骨干教师称号。名师带徒活动也为我校体育组建立了一支有想法、有韧性、有干劲的特色学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