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樗牛小说《泷口入道》赏析

    内容摘要:《泷口入道》是日本明治时期评论家、思想家高山樗牛的处女作,也是其唯一的小说作品。小说创作于1893年底至1894年初,其问世与明治时代的历史社会背景有紧密的关系。当时的日本社会,民族主义思想开始萌芽,文坛上拟古文学流行,并迎来历史小说热潮。《泷口入道》便是顺应这一背景而诞生的作品。小说以优美的拟古文体写成,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又可窥见近代个人主义思想的萌芽。作品虽尚有不成熟之处,但其文学价值与地位不可否认。

    关键词:高山樗牛 泷口入道 历史小说 浪漫主义 明治时代

    《泷口入道》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文学评论家、思想家高山樗牛一生唯一的小说作品。1893年底至1894年初,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的樗牛以《平家物语》中一节为素材,用优美的古文体写成《泷口入道》。作品以平家由盛至衰最终走向灭亡这段历史为背景,描写了平家武士时赖与宫廷女官横笛的悲剧故事,寄托了人生飘渺无常的思想。樗牛以该作匿名参加报纸《读卖新闻》的历史小说悬赏募集并获奖,在文学界引起一定轰动。此后樗牛再无小说创作,凭借文学评论与批评在明治日本文坛占据一席之地。本文试从小说创作的历史时代背景及作品所体现的艺术特征两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

    一.《泷口入道》创作的历史社会背景

    《泷口入道》的问世与明治时代的社会背景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明治时代的前十年是日本欧化主义最为盛行的时期。明治政府倡导效仿西方文化、制度、生活习惯,多方面大力推进现代化。然而极端的欧化政策逐渐招致反感,社会上开始出现批判欧化主义的声音。明治时代评论家小岛德弥在其《明治大正政治与时代思想》一书中便提到,当时不少持保守思想的人士认为西洋文化的涌入对日本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担心日本会就此遭到外国的渗透与蚕食。小岛虽不赞同他们的保守思想,但也肯定了造成明治二十年代民族主义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民对外国文化的抵触情绪。①

    除了对欧化主义的批判之外,当时日本社会上民族主义的萌芽还表现在呼吁反对西洋教育、弘扬儒教等方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宣扬皇室尊严的国体论,特别是1889年公布的帝国宪法,是日本民族主义进入繁盛期的象征之一。民族主义兴起在文化上的表现有志贺重昂、三宅雪岭等人提出的“国粹保存主义”。以志贺、三宅等人为中心的政教社成员于1888年创办杂志《日本人》,批判对西洋卑躬屈膝的日本社会以及浅薄的文明开化,宣传拥护日本传统文化的思想。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文学界迎来了拟古主义热潮。由于欧化主义时期对外国文学的大量翻译、引进,使日本文坛首次认识了近代文学,以此为契机,不少文学家试图重新发现本国古典文学的价值。1890年国学院的创办,1891年《日本歌学全书》以及1892年《日本文学全书》的出版等举动均为该热潮下的产物。此外,淡岛寒月等砚友社成员将眼光投向井原西鹤为代表的元禄文学,西鹤的作品对后来的幸田露伴·尾崎红叶等文人的创作造成了显著影响。露伴的《露团团》、《风流佛》以及红叶的《二人比丘尼色忏悔》等作品,除人物对话之外都采用古文体写作,被评价为“是处于对西鹤文学从欣赏到模仿转变阶段的作品”。②在这些作品的影响下,陆续有人开始模仿这种雅俗折衷的拟古文体进行创作,“拟古派”由此出现。

    除拟古文体外,当时的日本文坛在题材方面也表现出了回顾过去、重视历史的倾向。明治二十年代中期日本文坛整体呈现低迷状态,然而砚友社的拟古小说和村上浪六的时代小说却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坪内逍遥曾评述1893年是历史热潮最盛的一年,他认为当时的杂志、报纸多少都有青睐历史的倾向,然而不少都只是浅薄追逐流行,对历史的论述空洞且独断。③伴随这一热潮,文坛涌现出诸多历史题材小说,但其中不乏刻意迎合读者兴趣的平庸之作。而《泷口入道》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受到读者的广大好评。

    樗牛也是复兴古典文化这一主张的支持者之一。他撰写过多篇关于历史小说、古典文学的评论,并明确表示出对古典文学的重视。他在《本国古文学的评论》一文中写道:“今日批评家们对我国文学只知现代而不知过去。对当代末流的作家都不惜批评之笔墨,却对本国古代作者甚为冷漠。因古典文学历时悠久,其研究也须深刻全面,否则便难以超越前人的既有研究。且历史须常以新的视角看待与解释。不论任何时代,古典作品都应为现代所认识。”④樗牛自身熟读日本古典文学,优美流畅的古文体也是《泷口入道》在当时受到读者好评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于1893年底开始着手创作《泷口入道》并参与《读卖新闻》历史小说悬赏的行为,无疑也是敏锐地嗅到了时代的动向,并借助了历史小说这一热潮的表现。

    二.《泷口入道》的艺术特征

    《泷口入道》是受到明治二十年代拟古文学及历史小说热潮影响而诞生的作品,自问世起雖在读者中广受好评,引起不小的轰动,但在文坛的评价却始终褒贬不一。因此需要从作品本身出发,通过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正确地理解这些评价的含义。

    小说以拟古文体写成,行文流畅而略带韵律,避用传统读本七五调而青睐较长的对偶句,多用汉语词及佛教用语。类似开篇“寿永之秋的哀愁”、“治承之春的欢乐”这样的俪句在全文比比皆是。如第四回中“便宛如一池的寒冰溶于春风,又或似绷紧的身躯瞬间松弛”,第六回中“弱女子一人在这浮萍般飘渺的世间,今日将停留于哪方小洲,明日将被吹至何处岸边”等描写,用词优美,读来朗朗上口,受到不少读者的喜爱。作品内容与佛教关系密切,如本作标题“泷口入道”一词,便是因为小说主人公斋藤实赖本为侍奉于小松殿的泷口武士,恋情破灭之后走上出家的佛门之路,而得名“泷口入道”。作品中也使用了许多佛教用语及出自佛教的典故等。

    而作品更为显著的特征是使用了大量出自中国文学的典故或词汇。如描写平清盛宅邸时借用杜牧的绝句《金谷园》,描写平维盛容貌时借用白居易的《陵园妾》中的表达,描写横笛的舞姿时“绫罗翻飞如同花上休憩之蝶翼,莲步匆匆犹似轻点水面之蜻蜓”一句则明显是借用了杜甫《曲江二首》。这些描写均可看出作者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熏陶之深。此外,从樗牛的信件、随笔中也可看出他熟读《平家物语》等日本古典作品,对江户时期歌舞伎作者近松门左卫门亦有所研究。如上文所述,他在自己的评论多次表示对古典文学不被重视的担忧,呼吁重新研究古典文学并从中发现新的价值。从这一点来说,《泷口入道》可看作是樗牛热爱、尊重古典文学的一次实践。

    《泷口入道》还体现了樗牛早期鲜明的浪漫主义思想。小说中,时赖因横笛的舞姿而倾心,却又因感情的不顺而弃世出家,可见人物行为受到感情的强烈驱使。樗牛在描写时赖的心理变化时极为细致,但处处为悲剧结局铺垫。全文更是数十次出现“悲哀”一词。对其进行分析可发现本作中的“悲哀”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主人公的个人悲哀,时赖因恋情无果失望出家,拒绝前来探访的横笛后,不久又得知横笛因自己而死,作品结尾处,时赖也追随破灭的平家自杀。横笛则为时赖出家起因自己而感到内疚,想挽回又遭拒绝,故深感人世无常,出家不久便病逝。这些人物的选择与结局都充满深深的悲哀。另一方面,在个人的悲哀之外,小说时代背景选取平家由盛转衰这一时期,在主人公的悲哀命运之外,描写了平家破灭的过程,反映了社会乃至时代的悲哀与无常。作品表明作者一方面肯定感情的巨大力量,一方面又对人世的无常充满悲哀,这正是本作浪漫主义特征的表现。

    最后,通过与《平家物语》中描写时赖的部分进行对比可发现,《平家物语》在描写时赖与横笛的关系仅用“是泷口最爱之人”一句来概括,而樗牛则对时赖倾心横笛的过程加入大量细节,描写得极为具体。且《泷口入道》中两人的感情并未相通,仅是时赖单方面的求爱,而从《平家物语》中对横笛探访往生院的態度,以及出家后两人交换和歌等描写中可推测,《平家物语》中两人关系是更为密切的。《泷口入道》的叙事主要是从时赖的个人角度出发,描写他对于恋爱感情觉醒的苦恼,面对家族乃至时代的内心矛盾及反抗,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传统的男女恋情物语的范畴。这些描写尽管尚不成熟,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代个人主义的萌芽。另有研究提及,樗牛在学生时代曾试译过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并指出少年维特的形象与时赖的形象有大量共通之处,也可看作是《泷口入道》中暗含个人主义萌芽思想的佐证之一。⑤

    本文以高山樗牛《泷口入道》为中心,梳理了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并对作品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明治二十年代起,日本社会对此前欧化主义的不满不断积累,最终转化为民族主义热潮,在文学上体现为古典文学和拟古文学的流行以及对历史小说的追捧。年轻的高山樗牛敏锐地觉察到时代的动向,《泷口入道》则是他顺应这股时代热潮而创作的作品。小说以优美的拟古文体,浪漫主义抒情的风格以及隐约透出的近代个人主义思想,在文坛获得轰动,成为高山樗牛短暂而激烈变化的文坛生涯的起点。虽然从艺术价值的角度难以说《泷口入道》是一部完美而成熟的作品,但它在当时造成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明治时代文坛的状况,同时透露出作者进入文坛前的文学倾向,其研究价值及文学地位是不可否认的。

    注 释

    ①小岛德弥.明治大正政治与时代思想[M].教文社:277.

    ②平田由美.逆反与流行——明治时期的西鹤发现[J].人文学报67:184.

    ③坪内逍遥.文学各个时期[M].春阳堂:553.

    ④高山樗牛.樗牛全集:注释 第二卷(文学评论)[M].博文馆:261.

    ⑤花泽哲文.高山樗牛:围绕历史的艺术与争论[M].翰林书房:55.

    (作者介绍:高远,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日本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