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路

    刘婷婷 符蓉

    【摘 要】我国高校应把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创新精神等作为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方向。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探索精神、抗挫能力、耐压能力,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对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我国各个高校在创业教育中还存在着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清晰、学科定位不明、内容流于形式、创业教育的环境不高等误区。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重新定位;优化创业环境,拓展创业教育范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分层实践等。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路

    【中图分类号】D669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6-0088-02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此次会议标志着国际创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它预示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即面向未来把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冒险与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作为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方向。

    一、我国各个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清晰、不明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扩大,每年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人数日趋增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严峻。于是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再起高潮。这种为就业而创业与创业教育是激发具有企业家潜能的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并最终使其成长为优秀企业家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相差甚远,功利主义价值倾向非常明显,把创业教育看成是解决就业困境的“应急办法”。导致大学生创业目标定位不清晰、不明确。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目前,一些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只是停留在创业竞赛、创业报告的指导上,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或毕业后马上自主创业,忽视了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高校理论教学仍然占主导,实践教学欠缺,即使有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入了实践环节,也是局限于创办创业园等操作和技能层面。

    (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环境亟待优化

    在我国,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和高等教育体制还有待于构建和完善。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仅使一小部分学生受益,并未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环境。尽管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经济环境各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创业的内容,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力度还不够大。

    二、我国高校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思路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业教育必须重新定位

    从广义上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目的的,而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本质是创新与创造。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面向的应该是全部大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大学生。专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专业教育过程是创新意识与品质不断养成的主要途径。对大部分大学生而言,他们读大学的目的不是自己创业,他们的学习目的首先是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对于立志创业的学生而言,只有在掌握专业前沿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潜在的创业热点具备敏感度,抓住难得的创业机会。

    (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分层实践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进行现有课程体系改革,必须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蕴含创业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开展分层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1)融入创业教育理念的专业教育课程

    ①创业教育教学目标的改革。要把创新意识与品质的教学目标有机融合到传统的专业人才教学目标中去,从思想认识上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地位。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创业的基础,而且是社会最需要的、最有可能创业成功的肯定存在于本学科专业的新兴学科领域。教学内容的改革还涉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内容如何划分的问题。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是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讲授固然占主导地位,但不是全部。授课教师必须分清楚,哪些内容需要在课堂上着重讲解,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己学习,并通过课后作业、阅读书目等方式指导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③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改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方式与比例,将课程考核与解决社会上存在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要鼓励并提供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应用。④创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增设学科前沿专题课、专业调研报告、创新性课程设计等课程,增加学生对本学科专业的了解,并鼓励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拓展与创新。同时,提倡专业课程在不影响本专业学生修读的情况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

    (2)人文素养类创业教育选修课程

    人文素养类创业教育选修课程,能启迪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并学习一些创业的基础知识。人文素养类创业教育选修模块可以细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创业意识启蒙教育模块;二是创业基础知识教育模块。开设人文素养类创业教育选修课程的意义在于:首先,灵活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较有针对性的培养与训练,这是专业教育课程无法做到的。其次,创业基础课程的开设,对于那些虽没有创业意向,但存在潜在创业可能的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3)大学生创业专业课程设立

    对于立志创业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生而言,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类创业教育选修课程所提供的创业知识显然不够。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创业专业、集中短期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小规模的专门化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其中,设置创业专业是最彻底、最典型的方式。创业专业以创业知识与技能为本学科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开设。

    (三)加强大学生创业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是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素质。立足本校现有师资,提升现有教师的创新创业素质。这是培养专业教育课程、人文素养类创业教育课程师资队伍的主要途径。同时,学校也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激勵并监督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其次是聘请兼职教师。目前,高校的教师大多是在高校循环的偏重理论教学的教师,缺乏实务操作训练,创办企业的成功经验更是欠缺。因此,必须聘请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向、创业能力的兼职教师。

    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素质的教育体制,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受挫能力、耐压能力,对于培养具有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对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上官敬芝,李延莉.关于构建高校分层次创业教 ? ? 育培养模式的设想[J].科技信息,2008,(16).

    [2]杨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光明日 ? ? ?报,2010-07-06.

    [3]王文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 ? 出版社,2017.

    [4]董晓红.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 ? 东人民出版社,2013.

    [5]陈敬良,等.创新与创业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 ? ?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