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专业素养提质的拓新路径

    南长森 许楠

    【内容提要】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人才队伍建设,关乎少数民族地区新闻舆论工作能否健康发展。面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的现实困境,创新在职培训模式,提升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复合能力,成为缓解人才困境、增强队伍能力的破局之策。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在职培训需要向政策借势、向学界借智、向业界借力,协同院校专业教育形成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人才培养的逻辑闭环。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闻人才 ?新闻队伍 ?新闻工作 ?传媒教育

    “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①的新闻人才之争是媒体竞争的重头戏,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既要“懂新闻”又要“懂民族”②的更高要求对于新闻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考验。面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课程教材同质化较严重,师资来源单一、储备不足,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路径搭建不足”③等院校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在职培训通过讲座、交流会、研讨会等形式,以参观学习、交流访问的方式,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条职业能力提升的在职教育发展路径。此举可以将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提质”,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少数民族地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业务培训,充分释放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的创作活力,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的竞争力。

    一、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在职培训的主要模式

    (一)省级统筹:优质资源沉基层,人才质量提档次

    省级统筹模式,即由省级媒体单位或省级新闻事业主管单位主办,组织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新闻理论素质培养和新闻业务能力提升的一种在职培训模式。其辐射全省,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集中培训提升新闻从业者的職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一般在少数民族居民较为集中的省份,便于开展从省或自治区层面出发的针对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业务或理论项目的在职培训。2018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与甘肃日报社联合举办新闻通讯员培训班,为期3天的培训中,甘肃日报社派出新闻宣传骨干,分别从大型专题和系列报道的策划、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融媒体宣传策略方法与实操案例等方面进行讲授,为甘南藏族自治州200余名新闻宣传骨干带去新闻宣传的实战经验。省级媒体的优秀资源下沉到市、县,便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新闻工作者拓宽知识视野。通过省媒牵头,联合地方的新闻业务培训开展路径能够建立起协同建设、共同受益、良性循环的媒体与地方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然而,省媒不止一家,牵头的省媒又该是哪家?报业系统与广电系统的相对独立,如果没有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众媒体蜂拥而上或者各管各家,不仅会消磨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接受培训的热情,增加培训负担,同时也是对培训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市级组织:扎根本地谋发展,交流实践出新知

    市级组织模式,即由少数民族自治州、盟一级的媒体或自治州、盟一级新闻事业主管单位围绕本地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新闻理论及新闻业务项目培训的模式。它没有省级统筹模式覆盖的范围广泛,也没有县级自主模式那样设计灵活,在充分利用本地新闻传播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新闻理论及新闻业务项目培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景颇、汉、傈僳、阿昌、德昂等多民族的聚居地。《德宏团结报》作为全国唯一一张用汉、傣、景颇、傈僳、载瓦5种文字同步出版的报纸,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更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2015年,德宏团结报社主办的民文报通讯员培训班中,两天时间内,从新闻写作实践经验分享到少数民族村寨实地走访,理论+实践的培训方式让少数民族通讯员对民族文化和民族记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本州实情出发,围绕本州民族文化资源、新闻资源展开,扎根本地,交流实践往往让新闻从业者对生活常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但是囿于两天的时间限制,密集的培训、交流,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难以深入展开的采访实践等问题值得我们追问这种培训模式的价值理性。另外,缺少了省级媒体资源的下沉,缺乏外部经验和资源的启迪与浸入,本土新闻采编经验的潜力或能发掘,但是本土新闻资源的创新化表达或难以有效呈现。

    (三)县级自主:精准定位求突破,善用资源为需求

    县级自主模式,即由少数民族县、旗一级的媒体或该级新闻事业主管单位从本县新闻舆论工作实际情况出发,精准定位,灵活设计,自主选择相关培训项目的一种模式。它的目的在于补齐本地新闻事业发展短板,提升本地新闻人才质量,推进本地新闻事业发展进步。囊谦县隶属青海省玉树州,是藏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及汉族居民聚居地。2018年12月,囊谦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从业者赴京进行为期5天的新闻业务学习。县级自主模式的突出优势在于,它可以打破地域空间的限制,接触最顶尖的媒体资源和媒体管理运营经验。囊谦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从业者聚焦自身的需求,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媒体的发展需要,善于运用媒体行业资源,从而为自身发展提供较为精准的服务。囊谦县广播电视台台长久美旺加表示,“通过这次业务技能培训,明确了新闻从业者的使命和方向,将吸取此次学习经验,讲好囊谦故事,传播囊谦声音。”习得的经验对于囊谦美名远扬有借鉴价值,但是囊谦优良媒体形象的塑造还是靠囊谦的本土故事、囊谦媒体讲故事的技巧。这份经验需要经过本土化的改造,才能形成一套适合本地媒体的方法论。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这种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人才培养方式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地资源有很大的相关性,既包括当地管理层对于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又包括对于媒体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的价值态度。

    二、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在职培训的结构问题

    (一)国家规培:缺乏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的专题性培训项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新闻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充分重视,自1996年5月就成立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训中心。培训主体从新闻出版行业重要岗位负责人到新闻出版行业的新晋人员,培训内容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到出版企业经营管理、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等。党和国家已经充分意识到新闻人才队伍建设与时俱进在新闻传播工作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发挥中的关键作用,并且通过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的方式提升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然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人才队伍建设,除了通识性的专业基础教育,还需要包含民族思想特征和民族文化符号的项目培训。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训中心从2015年1月至今的上百期培训项目内容,涵盖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全媒体记者业务培训、数字出版与网络营销等各项内容,却很少有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开展的民族新闻工作采写与报道、民族文化出版物编辑与出版发行等主题为专题的项目培训。从国家层面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展开较为集中的新闻理论或新闻业务培训的确有许多实际开展层面的困难,但是借鉴比较成熟的文艺创作交流会等成熟项目,发现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相关项目培训和交流依然存在广阔空间。

    (二)管理培训:忽略了少数民族地区新闻舆论工作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④当下的社会治理主体正在发生协同化转向,作为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各地党委部门对新闻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直接关乎本地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发展质量。高风险社会背景下,网络舆论场域喧嚣不断,民粹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种族主义势力有所抬头,移花接木、歪曲事实的舆论操控与吹毛求疵、添油加醋的恐怖宣傳使我国网络空间生态遭到很大破坏。在此背景下,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宣传主管单位更需精准把关,主动作为,关键是培育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全媒体时代的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队伍。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的在职培训,给予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积极协调培训资源。培育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的国际视野和扎根情怀,在国际形势中反思本地新闻宣传,在本地新闻宣传实践中回应国际社会关切,让中国之声搭配民族旋律传向世界。

    (三)媒体依赖:摆脱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引进的盲目依赖

    少数民族新闻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之所重,高等院校教育使命之所系。当下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数量已初具规模,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例如西藏大学、新疆大学等院校纷纷开设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培育少数民族传媒人才。传媒市场的激烈竞争,关键是对传媒人才的竞争。优秀的少数民族传媒人才更是炙手可热,面对颇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职业晋升体系以及科技感十足的工作设备,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单位的人员招聘难以提供更强的吸引力,即使进来的员工也需要完成从实践到工作的蜕变过程,这需要项目的锻炼也需要时间的支持。院校传媒教育依然是培养传媒人才的主要路径,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传媒人才更需经过院校专业教育的洗礼和熏陶。在瞬息万变的媒体发展背景下,发挥在职员工培训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队伍质量提升、业务提高、理论提炼、思想提纯的辅助作用,克服对院校培养人才的盲目依赖,形成人才培养体系的闭环,这既是无奈之举,亦是破局之术。

    三、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在职培训的培养思路

    (一)向政策借势:在国家战略中明晰发展导向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人民群众搜索习惯、信息接收习惯的显著改变,社会化媒体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作用。面对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和不断触网的银发一代,面对一个移动终端成为人们信息接收主渠道的传播局面,顺势而为,顺势而动,拥抱互联网,寻求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发展的超车弯道是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责无旁贷。《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也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指引,培养一批适应全媒体背景的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成为当下少数民族新闻工作队伍建设的要求之一。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云南福贡的傈僳族双语新闻播报,贵州三都水族的疫情防控知识普及,新疆布尔金县蒙古族“冬不拉小分队”唱响疫情防控歌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疫情防控宣传的典范。互联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发展路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提供了发展导向。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要遵循导向,走向田间地头和厂矿企业,写出有温度、有力度的新闻精品,展现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二)向学界借智:在高校智库中凸显民族特色

    国家治理体系进行现代化、智能化转向离不开高校智库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事业差异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骨干队伍建设提质增量依然离不开学界的智识相助。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提质的前提是明察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方向,思考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新闻舆论工作者需要具备哪些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学界的智识相助,不能刻板化和教条化,而应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资源基础,从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的自身条件和实际需求出发,以通俗生动的方式串联起学界与业界的知识衔接。例如,囊谦县广播电视台新闻工作人员赴京学习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唐峥通过融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传-受”模式的改变为切入点,以用户信息需求的改变为突破点,带领大家探寻融媒体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地区新闻采写报道规范与选题策划。“传媒业态的最新实践需要系统化和理论化将之吸收进传媒教育课程体系中,而传媒教育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也需要放到传媒业态的最新实践中去检验和校正。”⑤未来的传媒是传媒业态与传媒教育形态融合发展的景观,在业界实践中审视和反思传媒教育,在传媒教育中检验和深化业界实践,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也需要贯通学界与业界,培育一批学界与业界两栖型人才。

    (三)向业界借力:在行业经验中汲取成长动力

    新闻传播工作作为一项实践性工作,需要从生活中搜集素材,从同行的报道中学习经验。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工作者虽然工作对象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但是新闻报道方式和传播手段创新却没有民族的限制。民族文化以交流为贵,新闻传播更以同行之间相互学习为益。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事业设备有限、人才班底匮乏、专业功底薄弱是不争的事实,更需要“走出去”和“引进来”从业界借力。玉门市广播电视台通过组建“设备+文化”的传媒公司合作框架,改变以往简单采购设备、申请项目一次性买卖交易形式,由索贝公司负责硬件设备,电视台做内容生产,⑥从一个身居西北内陆的县级媒体到形成独树一帜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玉门样本”。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单位面对先天资源劣势,转换思路变“买卖”为“合作”,与技术公司形成合作互利的伙伴关系是一条发展路径。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并肯定了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记者顾仲阳采写的《驻村三记》。顾仲阳强调“更了解贫困,才能更好地新闻扶贫”,贴近“三农”不仅身近,心也要近。⑦在多年的基层采访中积累了丰富的采访经验,这些来自业界记者、编辑的亲身经历和一手经验是培训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的宝贵教材。

    四、结语

    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历时性工程,树立终身学习的价值观念是每位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信条。无论是院校的专业教育还是媒体的职业培训,德与责、道与术、艺与技始终是相辅相成,共同塑造复合型传媒人才的主要内容。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事业仍有民族特色潜力尚未全面开发、技术发展红利尚未完全使用、传播体系构建尚未系统搭建的问题,这是挑战亦是机遇。其关键在于激活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人才活力,完善新闻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新闻人才质量。这需要国家层面的专题性规培和针对性指导;需要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新闻主管部门意识到在媒介融合时代,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担当、政治强、业务精的少数民族新闻骨干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单位摆脱对人才引进的盲目依赖,盘活存量,激发单位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力。少数民族新闻人才培养工作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界、学界、业界等多主体多部门充分参与其中,给予政策支持,贡献学界智识,传授行业经验,以系统之力弥补结构失衡,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精准之策。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研究”(编号:14BXW07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县(区)级融媒体建设与西安城市形象建构研究”(编号:2019CSWY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01).

    ②白润生.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③吴芳.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思路[J].青年记者,2017(14):112-113.

    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17(11):15-34.

    ⑤廖祥忠.未来传媒:我们的思考与教育的责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3):1-7.

    ⑥沙垚.资本、政治、主体:多元视角下的县级媒体融合实践——以A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为样本的案例研究[J].新闻大学,2019(11):1-10.

    ⑦顾仲阳.更了解贫困,才能更好地新闻扶贫[J].青年记者,2017(30):9-10.

    作者简介:南长森,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楠,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编辑:孟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