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动量词比较研究

    赵晨璐 郭佳媛

    摘要:本文对比了中韩动量词在句法结构、语义搭配和语用对比三个方面的异同点。发现中韩动量词的基本句法结构不同,且汉语动量词扩展性明显强于韩语动量词。汉语动量词数量多且存在大量的“近义词”,实际运用中需要考虑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功能强大;而韩语动量词数量少,搭配单一,功能有限。

    关键词:汉语;韩语;动量词;结构;搭配;语用

    中图分类号:H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4-0016-02

    1中韩动量词的句法结构对比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次数或动作延续的时间”[1],何杰在《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将动量词分为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两大类。在汉语中,动量词最基本的句法结构为“动词+数词+量词”,量词短语跟在动词后从而形成一个述补短语。例如“动一下、见一次、写一遍”。此结构可以增删。在动量结构中可以加一些动态助词表示“时间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动态”[2],如果缺少或更换动态助词会影响语意的表达,例如“听了三遍、攻击过一次”。“动词+数词+量词”这一结构中还可以加人称代词,但仅适用于部分动量词,不具有普遍性,如“批评她一顿、想她一次”。当动量结构中数词为“一”,基本动量词结构后跟名词或加入了动态助词“了”时,数词可省略,如“挥下手、听了遍”。

    汉语中的另一种“数词+量词+动词”结构则可以根据句法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数量短语和动词之间为主谓关系,如“一次到位”;另一类是数量短语和动词之间为状中关系,如“一下记不起来”。这种结构可以衍生出“数词+量词+词缀+动词”结构,例如“一次性通过、一下子铲平”,此时数量短语加词缀与动词构成状中关系。

    汉语动量词在使用中存在多种重叠形式。一类如“数词+量词+数词+量词+(地)+动词”表示动作有节奏而缓慢地多次进行,重叠的数量短语和动词构成状中关系,可以加入助词“地”。例如“一下一下敲打、一遍一遍看、一笔一笔地写”。另一类“数词+量词重叠+动词”的形式可以表示多次动作连续进行,不强调节奏。此时数量短语和动词构成状中关系,例如“一遍遍放弃、一次次失败”。

    “量词重叠+动词”的形式是各类重叠情况中较少的,重叠量词和动词构成主谓关系,例如“次次成功、笔笔精准”。

    韩语动量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远远低于名量词,在《新标准韩国语》教材中动量词出现频率约为名量词的四分之一。经总结可得出“数词+量词+动词”是韩语动量词最基本的句法结构,例如“? ? ??(笑一次)、? ? ??(跑一趟)、??? ????(批评一顿)”等。此结构可以扩展,如加入助词“?/?”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有收音(1)的量词后加“?”,没有收音的量词后加“?”。例如“? ??? ?? ? ?(?) ???(这个小说已经读了三遍了)”。此外韓语动量词结构“数词+量词+动词”中还可以加入助词“?”表示动作完成的次数。例如,“?? ?? ? ?(?)????(中国我去过三次)”。“?”加在韩语动量结构中还可以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如“? ?? ???(一口吞)”。

    “数词+量词+动词”中的数量结构虽然可以重叠,但出现情况极少,且只有“数量结构重叠+动词”一种形式,表示动作方式和动作缓慢而有节奏地进行。例如“? ? ? ? ???(一口一口吃)”。

    由此可见,中韩动量词在句法结构上存在着诸多相同点与不同点。中韩动量词的重要语法特征相同,无论是汉语动量词还是韩语动量词,都是先和数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再与所搭配的动词结合在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且中韩动量词的基本句法结构均具有扩展性,可以在固定结构中添加其他内容,如助词。汉语动量词和韩语动量词也都存在重叠形式。

    但是汉语动量词和韩语动量词的基本句法结构不同。汉语动量词经常以“动词+数词+量词”的形式出现,量词短语跟在动词后从而形成一个述补短语。而韩语中动量结构常以“数词+量词+动词”的形式出现。其次,句法结构的扩展内容不同,且汉语动量词扩展性明显强于韩语动量词。汉语动量结构可以增加代词或省略数词,但韩语动量结构没有类似用法。汉语动量词结构中可以加入动态助词使其在语意表达上有所不同。而在韩语动量词结构中助词“?/?”或“?”可有可无,助词并不会影响语意的表达。在汉语动量词的日常使用中,重叠扮演重要角色且重叠形式多样。而韩语中可以重叠的动量词仅有个别几个,且使用重叠的情况较少,形式单一,只有“数量结构重叠+动词”一种形式。

    2中韩动量词的语义搭配对比

    汉语专用动量词与韩语专用动量词存在不少一对多的关系。如汉语动量词“场”可分别对应韩语动量词“??、??、?”,“大病了一场(? ?? ? ?? ???)”“闹了一场(? ?? ??? ?)”“雨下了三场(?? ? ? ???)”。而韩语专用动量词与汉语专用动量词也存在一对多的关系。如“?”作为韩语中的通用动量词,使用频率高,可替代多个汉语动量词:“去过三回北京(???? ? ? ????)、请教您一下(? ? ?? ??? ???)、弟弟被打了一顿(??? ? ? ???)、拜访过几次(?? ? ????)、雨下了三场(?? ? ? ???)、读一遍课文(??? ? ? ??)”。

    汉语中借用动量词的表达通常可以直接翻译成韩语的对应表达。此外,还有两种韩语动量词的使用结构比较常见,一种是使用万能动量词“?”来表达,例如“叫了几声(? ? ???)”,“见过一面(? ? ?? ?? ??)”,“瞪一眼(? ? ????)”等。另一种是不使用量词的情况,例如“吓一跳(?? ???)”,“吃了一惊(?? ????)”,“听一听(?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汉语动量词表达的多样化和形象性。

    总的来说,汉语动量词数量多且存在大量的“近义词”,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替换,用法多样。而韩语动量词数量少,使用频率低,搭配较为固定,用法单一。因此一个韩语动量词对应多个汉语动量词的情况较多。

    其次,汉语动量词的实际运用需要考虑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例如“回”多用于口语,“次”多用于书面语;“顿”“经常修飾一些带有贬义倾向的动作。而在韩语中,动量词的功能和价值主要体现在语义表达层面,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等附属意义不太通过动量词本身来表达。

    此外,在汉语中一些使用频率极高且多用于口语的量词在韩语中甚至没有类似的表达。例如“把”用作动量词时“用于手的动作”[3],如“过把瘾(??)”。“个”作动量词时,“用于约数的前面”[3],有轻快、随便的感情意味,例如“笑个不停(??? ??? ??)”。当它“用于带宾语的动词后面,也有表示动量的作用,即使原来不能用‘个的情况也可以使用了”[3],例如“见个面儿(?? ???)”。这个时候,短语最后一个词往往儿化。但以上的表达方式在韩语中不存在,也无对应的韩语量词。韩语量词‘?也只与作名量词的‘个相对应[4]。”这些用法极具汉语特色而在韩语中难以见到的量词,需要引起语言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关注。

    3中韩动量词的语用对比

    中韩两国均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礼貌原则在两国语言的语用层面极为重要。“在行为动机上减少别人的代价,在言语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5]被认为是汉语的礼貌五准则之一。动量词是计量动作次数和进行时长的单位,灵活使用动量词可以在语言表达层面造成尽量减少他人的预期付出,使他人更愿意做某事。例如“麻烦你把这个打印出来”和“麻烦你把这个打印一下”两句话虽然语意相同,都是请求他人帮忙,但是在动词之后使用表示少量的“一下”,可以在心理预期上减少他人帮忙的代价,更符合礼貌原则。而这里的“一下”并不一定与实际行为代价相符。

    在韩语中,量词不直接参与礼貌原则在语言运用中的实现,只具有单纯的计量功能。使用韩语动量词并不会使得表达更加委婉、得体。韩语中有多种句式本身就表达了请求,尊敬的含义,如“?/? ? ?(帮忙)”,“?/? ? ?(尝试)”,“(?)? ?(请)”。韩语动词只需要和这些结构搭配就可以实现礼貌原则。动词在与以上三种句式结合以后,也有出现动量词的情况,但动量词表达的意思通常与实际情况相符,且具有强调动作次数的意味。例如通过“? ? ?? ?? ?(帮一次)”的表达,可以得出说话者以后不会再请求帮忙,就帮这一次的意思,而在汉语中“帮一次”通常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汉语中,适当地运用动量词也是面子理论的重要体现。例如人们在他人或公众面前进行自我检讨时,常说“自我批评一下”“检讨一番”,而不太用语气比较强烈并带有贬义色彩的量词“顿”。这是因为比起“顿”,使用动量词“下”可以减少时量,使用动量词“番”可以缓和语气。这是保全自我面子的一种手段。在提醒他人时,“你要注意一下”比“你要注意”也更委婉,更能够维护他人的面子。

    韩国人少地狭,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较为及时迅速,因此整个民族文化带有直接性和明示性,委婉表达较少。尤其是韩国人在承认、指出错误方面非常直接坦然。从韩语动量词的使用也可以看出,面子理论在韩语文化中的相对缺失。例如“? ? ????(批评一次)”和“??? ????(批评一场)”,并不能根据动量词判断批评的时量、猛烈程度和说话者的心理,显得较为客观,因此也就无法起到维护自己或他人面子的作用。

    总体来说,汉语动量词比韩语动量词的功能更强大。汉语动量词是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重要体现。而在韩语中,由于收到重视直接性的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存在等级明确、表达清晰的各类句式如敬语、平语、命令式,所以韩语动量词并不需要像汉语动量词一样具有使得表达更加礼貌、得体的语用功能。

    参考文献

    [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K].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贺妮娜.汉韩量词对比及韩国留学生汉语量词的教学建议[D].兰州:兰州大学,2018.

    [5]陈新仁.汉语语用学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7.

    (责编:王锦)

    作者简介:赵晨璐(1997—),女,甘肃白银人,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