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情和应用为切入点实现高效课堂

    叶国娴

    摘 ?要:为了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文章以学情分析和知识应用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让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情,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情分析;知识应用

    课堂教学效率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高效课堂是教师的最终追求。课堂教学虽然时间短,但却细节多,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大工程。课堂教学相当于拍摄电影,有导演、演员,开拍前要做一系列的筹备工作,拍摄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意料中或意料外的事,上映后还要接受观众的评价。一节高效的数学课要关注的事项很多,如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生新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等。同时,也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如学情分析、情境创设、教学内容选择、探究方法、练习设计等。以学情分析和知识应用作为课堂切入点是笔者近几年实践的课题,具体如下。

    一、以学情分析为切入点实现高效课堂

    学情分析是实施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着课堂中教与学的互动。因此,学情分析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切入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是否端正?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目的吗?学生有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这些学情都是不容忽视的。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问题进行剖析。

    1. 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数学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实践而形成的实用科目。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融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是影响数学教学设计的要素之一。分析数学知识点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设计有效的情境和环节,以学生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提升教学效果。

    2. 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所具备的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等。知识经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起点,对教师判断新知识教学的切入点起决定性作用。在备课形成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准确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制约着教师对教学内容难度和广度的选择,恰当难度和广度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构建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课堂才实用、高效。

    3. 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不足

    学生知识体系的不足,是指学生没有掌握或沒有完全领会的已学的某一类知识。特别是新知识学习中,学生要完成知识迁移,但是涉及的哪些旧知识没有掌握,教师要了解清楚。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的体积”时,笔者要求学生要熟练运用平面图形(尤其是圆的知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但是个别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掌握得不理想,这就是知识经验的缺陷,将影响圆柱的学习。

    4. 分析学生能知的基础知识

    学生能知的基础知识,是指预测通过某节课新知识点的教与学,教学对象整体能达到目标的程度。这个程度决定着学习目标的确定,也是因材施教的基础。简单而言,分析学情应该多角度进行,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未有的”“能掌握的”“怎么知道”几个方面做好学生课前情况的调研工作。学生“已有的”决定起点,学生“未有的”“能掌握的”“想知道的”决定了学习目标,即学习效果预测的定位。学生的“怎么知道”决定教学方法和习惯等。

    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时,学情分析时间用时比较长。笔者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不具备的知识点等的了解非常清晰,在“怎么知道”这个问题上考虑很多。按照笔者所在学校的数学高效课堂模式,情境引课环节后是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完成知识构建的环节。笔者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弱,计算类知识学习比较好,而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缺乏图形类知识的自主构建能力。笔者立刻调整教学策略,没有使用学校高效课堂的一般模式,而是采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即“模型操作—观察变化—巩固练习—课件展示—引导理解—提出疑问”。这样的安排基于学情,以学情分析为切入点提升教学效果。“圆柱的体积”学习考虑到学生自主探究构建新知识的效果会不理想,因此采用师生合作、半扶半放的教学策略完成这一知识的教学。从教学反馈来看,学情分析切入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以知识应用为切入点实现高效课堂

    很多学校是城乡结合学校,生源复杂,家庭教育区别较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平衡。笔者任教的六年级学生,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比例约为2∶1∶2,课堂教学的高效目标很难实现,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很大的挑战。现在的数学教学,教与学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个矛盾是学生知道数学很有用,但是学生学了数学知识却不会灵活应用;更主要的矛盾是一个班级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大,正常的教学设计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让每名学生都有收获。知识点是每名学生形成技能的基础,很难在新知识教学中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切入点。笔者认为,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有所不同,基本技能的训练非常重要。而技能则来自知识应用,即通过一定高质量的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探究知识应用,即练习设计,以此作为教学切入点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就知识的应用而言,可以设计再现型、巩固型、提高型、发散性具有层次性的习题来训练。

    仍以“圆柱的体积”这节课为例,笔者设计了以下知识应用作为提升效果的切入点。

    1. 再现型练习(全体学生完成)

    (1)圆柱的体积 =( ? ?)×( ? ?)。

    (2)圆柱的底面积是120平方厘米,高是1.5分米,求它的体积。

    2. 巩固型练习(全体学生完成)

    (1)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10厘米,求体积。

    (2)圆柱的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6厘米,求体积。

    3. 提高型练习(优等生和中等生完成)

    一个圆柱的高是4厘米,侧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求体积。

    4. 发散性练习(优等生课后完成)

    一个圆柱的高是10厘米,切掉2厘米后,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减少了56.52平方厘米,现在的圆柱体积是多少?

    这样的知识应用设计主要是根据学情完成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别大,因此在新授课环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差别。要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对知识应用,练习设计的难度、呈现方式等结合实际安排,能提升教学效果。当然,在知识应用环节中,如果再结合练习的生活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拓展知识的应用,效果会更好。

    三、结束语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实现高效课堂,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探讨和实践的课题。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口或突破口,它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这一个切入点需要教师不断地寻找和调整。高效课堂是我们的追求,只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不断创新,敢于实践,善于反思,我们终将会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庞玉崑. 常见的“学情分析”错误与解决办法[J]. 北京教育(普教),2012(3).

    [2]邵燕楠,黄燕宁. 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 中国教育学刊,2013(2).

    [3]艾玛·麦克唐纳,戴安·赫什曼. 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M]. 车蕾,龚锐,译.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4]王跃. 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