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纬与个人坐标

    乌苏拉

    

    

    

    看到主玛于江的作品,我的直接想法就是想要更多地了解关于他在另一种文化中用以体验和生成其形象化作品的特有方式,这让我非常兴奋。它把我带回了对物质和灵魂中内在光的探寻和感受,而要进入这种可感知的世界,若只用现实思维很难找到对其理解的通道。他这种对描述的颠覆,刺激着我想要进一步认知其内涵精神密码的意向冲动。

    主玛于江用《山水所有制》作为他系列作品的母题。与很多德国当代艺术家相比,主玛于江的作品是基于现实感受,将其异化成一种近乎于抽象、隐喻、象征和表现的外观,实现其与外部世界的形而上的对话。也就是说,德国当代艺术家大多由外向内,而主玛于江则是典型的由内而外的表达。主玛于江外观气象万千,内视章法,文理清晰,这种能量源自特殊的文化属性和丰富的现实体验。文化思想的形成需要走“万里路”,而走过艰难的“万里路”却没有丢弃大义和信仰,这才是作为艺术家应有的人生色彩。

    在主玛于江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其在特殊文化经纬的历史中所具有的个人坐标,是一种复合的文化生成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片土地赋予了主玛于江在人类文化谱系中的多重基因,他的祖上就有用几种文字书写的习惯。主玛于江在不断前进中逐渐拥有国际化的开阔视野,他从一条山脉、一棵树、一条河流和身边故事出发,用心中转译的全新概念,提出关乎个体处境、自然归属以及终极信仰的哲学追问。同时,主玛于江在艺术语言的构成和工具、材料的实验上,也逐步实现方法上的借代以及转换,进入一种与这个时代相关的艺术语言层面的探究。

    主玛于江,1982年毕业于新疆艺术学校,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08年获得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学理论博士学位。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博研究生导师,民盟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首届西部少数民族美术创作高研班责任教授,北京教育科学院特聘教育技术评审专家,北京市高级教育职称特聘评审委员。其教学法和美术教具的系列创新曾获国家专利,并获得了教育学会和教育部教育创新奖。

    其作品曾获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专题展金奖。1999年5月,主玛于江以美术大使身份在凯宾斯基酒店主持亚洲当代艺术节各国大使酒会,为国际红十字会募捐。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初,他曾在中央电视台文艺广角、艺术与设计等多家媒体担任专栏作家。作品曾在美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和土耳其等国展览。自20世纪90年代起,其作品被美国福特基金會等机构和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