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悲剧与崇高的美学角度看《丰乳肥臀》

    胡圆

    【摘 要】《丰乳肥臀》是莫言的代表作品之一,以中国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段真实历史境遇为小说背景,成功塑造了以上官鲁氏为代表的伟大且默默无闻的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赞扬创造生命的力量,歌颂了母爱的无私奉献、朴实无华的精神。小说诠释了一个比较全面、真实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状态以及人们的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仅从美学角度来看,以往研究《丰乳肥臀》的文章,诸如从接受美学、死亡美学、身体美学等角度进行阐释,但从悲剧性和崇高性的审美角度进行分析,尚且少之又少。其实,《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鲁氏、上官金童、上官想弟以及上官玉女在面对如此生活境遇所进行的人生选择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悲剧与崇高二重性相结合的美学思想,这正是一种人性真善美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莫言;丰乳肥臀;悲剧;崇高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6-0170-03

    在莫言的代表作品《丰乳肥臀》中,人物命运在中国动荡的近代几十年中沉沉浮浮,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最后迎来改革开放的曙光,这五六十年的动荡不安的生活,有的人甚至一生都在与饥饿、贫穷、疾病、战争与死亡进行着斗争。这是命运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在这悲剧中,作者也给予了读者某种痛苦的体感。这种痛苦更是来自于对人性的洞察,对社会的旁观,对人如蝼蚁、命如草芥的时代的无力呐喊。这种痛苦经过了某种情感力量的升华,获得了崇高性的深层含义。因此,在无数小人物命运的悲歌中,我们又看到来自母性的伟大与坚强;在黑暗年代,我们又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宽恕;在历史的浊流中,我们还看到了对爱情的自由追求与奋不顾身的勇气等,这种社会历史酿就的“悲”,饱含着来自崇高精神的涵养。

    虽然悲剧与崇高属于两种不同的美学范畴,但在很多时候,呈现着彼此渗透、相互成就的状态。如果悲剧中没有可以称之为崇高的因素,便很难有悲剧的伟大。若崇高中渗透了悲剧的色彩,这崇高有了内容。《丰乳肥臀》中上官鲁氏、上官司金童、四姐想弟以及八姐玉女这几个关键性人物,都在其悲剧人生中做出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选择,于悲剧的大背景中展现出崇高,在崇高中升华其命运的悲剧性。

    一、悲剧与崇高美学理论探微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艺术和民族、神话和习俗、悲剧和国家是如何从根本上必然地、密切地关联在一起的?”悲剧应用在任何一个分裂、战乱的国土都极为合适,对于一个国家和人民来说,祖国的分裂、国土的沦陷、战乱的侵扰、人民生活动荡等都是造成悲剧的因子。而艺术的悲剧,正是引领人们回到自己家园、安居乐业的力量。对于《丰乳肥臀》来说,当时的社会境遇便是一切悲剧的根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行为致使中华民族陷入祖国危亡的境地;解放战争时期,国家政权的不稳定;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等,饥饿与死亡的威胁时时存在着。尼采写作《悲剧的诞生》时的德国,正处于普法战争时期,其中宣扬的悲剧精神正是一种强者的悲观主义。这种悲剧精神可以带领人们走出黑暗,迎接光明,在悲剧中“希望一切,忘却一切”,就像德国人忘却当时的“德意志天才远离家园,在对阴险侏儒的侍候中长期苟且偷生的屈辱”一样,彼时,我们中国人也在这悲剧中希望着一切。

    至于崇高,伯克认为“惊惧是崇高的最高表现形式,次一点的便是羡慕、崇敬和敬佩了。”在《丰乳肥臀》中,无论是上官鲁氏生养后代的勇敢与坚强,还是上官金童的“恋乳癖”升华出的对乳房、女性的讴歌与认可,还是想弟自卖自身为救活家人的无畏精神,还是玉女为减轻负担,视死如归投河的勇气,都让人为之动容。其中所蕴含的对于苦难生活的抗争、对生命的敬畏、对母性的高歌,都使人生發出崇敬之情,这亦是崇高。黑格尔则认为崇高“来源于它所要表现的内容即绝对实体”,这是针对康德的崇高来源于主观因素的对立面的说法。他认为崇高是“有限表现出无限,无限的内容压倒形式”,这也正迎合了这部小说的情感表述。将人物的精神之可贵蕴意于人生抉择、人生态度之中,从而在有限的文字篇幅中表现出无限的精神力量。

    总之,悲剧是整部作品的社会背景倾向,是小说人物生存境遇的概况,同时,悲剧也是人们从当前社会境遇中所能超脱出来的动力所在,正如希腊精神所能给予德意志民族回归自己家园的力量一样。而崇高则是人物内在精神的显示,是一种体悟、一种感受。悲剧一旦与崇高有了完美结合,就有了无限的表现力,有了超越文字内容的无限深意。这也是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化悲愤为力量,“痛定思痛”,岁月的年轮不断向前,人类生命的繁衍生生不息。

    二、《丰乳肥臀》的悲剧与崇高的二重性分析

    (一)借种生子多坎坷,一人撑起一片天

    社会在进行汹涌澎湃的历史性变革,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又有怎样的影响呢?莫言从细微处入手,向世人诉说了一个个人物在动荡年代中“苟且生存”的故事。作者给予了人物以深切的人文关怀,是对母性伟大的歌颂,亦对人性抱有最真挚的期望。因在命运的悲歌中,看到母性的伟大、人性的善良,亦在面对罪恶与暴力时,愿意执一颗善良的心。这里既有悲剧的“苦”,亦有崇高的“敬”。

    结婚三年多,由于上官寿喜没有生殖能力,上官鲁氏迟迟无法为上官家延续香火,因此受尽了婆婆上官吕氏的冷嘲热讽。这也是上官鲁氏“借种生子”悲剧命运的开始。

    上官鲁氏一生中有过八次生产,但没有哪一个真正是上官家的血脉。无论是丈夫上官寿喜,还是婆婆上官吕氏,都以默许的态度接受了。前七胎都是女儿,分别为大姐来弟、二姐招弟、三姐领弟、四姐想弟、五姐盼弟、六姐念弟、七姐求弟。不得不说作者对这人物名字取得好、取得妙。“来”“招”“领”“想”“盼”“念”“求”,层层递进,各个升级,将上官家想要生儿子的焦急和热切盼望的心情全然烘托出来。最后第八胎是个龙凤胎,终于如了愿。八姐上官玉女和小弟上官金童的降临,算是上官鲁氏作为中国传统女性对“传宗接代”的“历史使命”有了个交代。即便上官鲁氏遭遇了种种不幸,但她依然对生活抱着热切的期望与热情。“生育”自古以来被当作是女性的天职,更是其安身立命的根基。“重男轻女”的观念很显然也是根深蒂固的,深深印在传统中国人的血液里。

    莫言的《丰乳肥臀》向我们展示的不只是母性的温柔、善良、逆来顺受的品性,以及听从命运的安排,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坚强、独立,挑起家庭重担,独自承担养育儿女职责的坚强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当上官家的两个男人均死在日本人刀枪之下,上官吕氏因此半疯半傻时,家中大小事均由上官鲁氏掌握了。她一人撑起了九个孩子的天。为了养活家里的孩子,“全仗母亲用胃袋和咽喉往家里偷粮食。”在粮食短缺的年代里,在“磨房当驴”的上官鲁氏“每天临下工之前,趁着磨房里的幽暗,发疯般地吞咽粮食,胃袋沉甸甸地装满了粮食,哗啦,哗啦,哗啦啦地倾吐到木盆里。”在那个饿殍遍野的春天,“感人肺腑的血腥味儿”伴随着一阵阵清香的豌豆粒,成为孩子们的救命粮。作者不由得发出慨叹“粮食从来是宝贵的,母爱其实永远都是伟大的,母亲偷粮食的方式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做了贼的母亲是光芒四射的。”在那个充满悲情与黑暗的沉重年代里,母爱散发出耀眼的光辉。上官鲁氏在充满悲剧性的命运里,顽强地与饥饿、灾难、死亡进行着斗争。在悲剧的人生中,展示出了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二)恋乳情结深似海,乳罩生意火朝天

    上官金童从出生到死亡贯穿于其整个生命过程的对于女性“乳房”的依恋,是其人生中最具戏剧性,并为人们所耻的存在,这无疑不是其命运的悲剧表现,这是他一生也无法摆脱的梦魇。需要明确的是,在莫言的文字书写里,乳房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典型象征物。书写乳房、歌颂乳房,甚至是崇拜乳房,亦都是对中国女性的赞美与历史性歌颂。在上官金童的悲剧人生里,同时掺杂着某些崇高的因子,这可以是对理想的追求、对母亲的怀念、对女性的歌颂。

    从某种意义上说,乳房对于上官金童而言,已不单单是延续生命的食粮,更重要的是其精神支柱。“一股伟大瑰丽的液体”,是上官金童对乳汁的初次印象。这并非单纯是对“性”的渴望,更多是由于乳房能够给予他无限的精神上的安慰,使其情感饱满、精力充沛,有了生的活力与勇气。上官金童七岁时,母亲决定断奶。“我想到了死亡。我要跳井,或者投河。”他无法接受没有乳房的生存方式,甚至以死亡的方式对“断奶”行为表示抗拒。在那个粮食短缺的饥饿年代里,美食对于人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味觉享受。可是上官金童只是“看着他们抢食动物尸体,我为他们悲哀”,如此种种,也表现了他满怀着对万事万物的感念之情,那慈善、温柔的内心,无疑不是那个饥饿年代里的一股清流。

    成年后的上官金童也有过事业上的成功,他开了一家名为“独角兽乳罩大世界”的乳罩专卖店。其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和社会活动都在经历着大变革。对女性价值的认可,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等,都成为乳罩生意风靡的直接原因。但究其根本,还是在于上官金童对于乳房的热爱与痴迷。“把一切归结到乳房上,用乳头把整个物质世界串联起来,这就是精神病患者上官金童最自由也是最偏执的精神。”乳房对于上官金童而言,成了对于女性以及对于当下世界的独特的认知方式。莫言借上官金童之口喊出了“爱乳房就是爱女人”的口号。对于“乳房”一次次的价值认可,也正是通过上官金童恋乳癖的呓语般表述进行展现的。上官金童基于恋乳癖而开创了史无前例的乳罩事业,于悲哀之中,有了令人敬佩的意味。

    从整体上看,上官金童的一生是充满悲剧性的。他生活在动乱年代里,饥饿、死亡、战争的威胁时时而来。在母亲的庇护下,他平安度过了童年时代,但年长后,恋乳癖使他遭到了边缘化。上官金童对于乳房的尊重与理解,以及他真挚的情感,是令人感动的。他对乳房的崇拜,已然是对女性、世上所有伟大母亲的歌颂。“乳房”已不再只是平常女性的生理器官,而是作为母爱、母性的象征物存在着。作者在小说结尾写官金童躺在母亲坟前的想象:“后来在他的头上,那些飞乳渐渐聚合在一起,膨胀成一只巨大的乳房,膨胀膨胀无休止地膨胀,矗立在天地间成为世界第一高峰,乳头上挂着皑皑白雪,太阳和月亮围绕着它团团旋转,宛若两只明亮的小甲虫。”在这里,日月星辰在“乳房”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了,乳房的精神力量已经升华到最高峰,是崇高的、伟大的母性表达,“天上有宝,日月星辰;人间有宝,丰乳肥臀”,这也是对天底下如上官鲁氏一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赞歌。

    (三)想弟卖身为救母,玉女投河免拖累

    《丰乳肥臀》中最让人感念的还是四姐上官想弟和八姐上官玉女的人生抉择。他们愿意为了家人的生存而舍弃自身,亲情如此,无私如此。

    1941年的冬天,“我把自己卖了,价钱还可以”,为了救全家人的性命,四姐上官想弟自卖自身沦为妓女。在“文革”中被遣回乡的上官想弟更让人痛心不已,不仅多年以来积攒的财物被洗劫一空,还遭到了严重的批斗,被拉到阶级教育展览馆去“展览”,后来旧病复发身亡。想弟的一生,在众多上官家女儿之中悲哀尤甚,正如书中所言“四姐的历史,是辛酸的血泪史”。在那样一个年代,四姐为了全家人能活下去,卖了自己的肉体,但她的灵魂依然高尚无比,纯洁无比。在她风风雨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她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在临死前,她还神志不清地跟母亲交代:“我攒了好多钱,都换成金子、钻石,够你们吃一辈子了。”她却早已忘了这些带着她一生血泪的金银珠宝早就被抢空了。“我从进了火坑那天起,就发了誓,反正,卖一次也是卖,卖一万次也是卖,只要姐妹们都过上好日子,我就豁上这身皮肉了。”想弟的精神是可贵的,为了保全家人,哪怕豁出性命呢?更何况这一身皮肉之躯。正如鲁氏哭诉的,“千苦万苦,最苦的还是我的想弟啊。”想弟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但她的精神是崇高的,她愿意用一身皮囊,换取家人安宁。即便這种牺牲的实际作用并不是很大,该走的还是走了;应该留的,终究也没有留。

    八姐玉女是天生的盲女。因为与金童是双胞胎,自出生以来就没有喝过母乳,全被金童霸占了去。从一出生,母亲就有“你是多余了的”慨叹。那是个饥饿的春天,母亲用胃装粮食,回家呕吐出来养活孩子。八姐于心不忍,想着了此余生以减轻母亲的负担,又怕在家里自杀坏了名声,担心在水缸自杀给母亲制造麻烦,于是选择了投河自杀的方式。可悲,可叹!八姐短暂的一生,一直被当作是“多余的物件,静静地呆在角落里”,她的死亦是悄无声息,作者给予了她无限的同情和想念,“你二十年里沉默寡言,心中长存愧疚,饭不吃饱你认为自己是家中的拖累,衣不穿新大家认为你分不清新旧。其实盲人也有爱美之心,你心里有我们凡夫俗子看不见的风景。”八姐是东北高密乡那个年代里最纯净、最美丽的女子,她的死亡也写得很唯美,“八姐上堤下堤,站在浩荡春水边缘上,水味清凉,她的脑海里展开一片清琉璃。”仿佛八姐不是在结束生命,而是在迎接一个崭新的开始。八姐的命运也只是如蝼蚁一般,她的死亡亦是悄无声息。但她的纯洁、善良、感恩以及勇敢,是人性的闪光点。虽然是盲人,但是她能够深切体会到人世冷暖、看淡世态炎凉。比起苟活,走向死亡则更需要勇气。这是爱的力量,而非绝望和放弃。八姐甘愿赴死,是为了让家人活下去。在其悲剧的一生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其“向死而生”的崇高精神力量。

    三、结语

    《丰乳肥臀》以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这一段历史时期为社会大背景,展开了宏大叙事。以上官金童的视角来反观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以“乳房”作为女性的象征,对以上官鲁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母亲形象给予了深切关注。他们生不逢时,即便从饥饿、战争、苦难中走出来,灵魂也被抛弃了。有太多人甚至就死在了饥饿、战争中,在仿若无止境的苦难中了此余生;有太多人还没有见到“明天的太阳”,就已经被无尽的黑暗淹没了。这是社会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

    上官鲁氏的一生尽管饱受磨难,但她依然坚强地活着。她的母爱的力量、努力生活的勇气,是那个黑暗年代中最为耀眼的火把;上官金童虽然一生为恋乳癖所困扰,甚至沦为社会的边缘人,但他有自己最为清醒而自由的思想,他赞美乳房和女性,他呼吁社会正视女性的价值;当全家人面临饥饿与死亡的威胁时,四姐想弟毅然决然卖了自己,但是她始终有着最为纯洁和真挚的初心;八姐玉女虽是盲女,却有明亮而清澈的内心,她在沉默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也在沉默中选择了死亡,以沉默的方式深沉地爱着每一个人。

    总而言之,悲剧因崇高而伟大,崇高因悲剧而深刻。《丰乳肥臀》中这几个关键人物身上都体现了悲剧与崇高的二重性元素,这正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成功之处。在人物生不逢时的悲剧命运里,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强与果敢,感受到面对死亡威胁下来自人性的真善美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莫言.丰乳肥臀[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

    [2]埃德蒙·伯克.哈佛百年经典-伯克文集35卷[M].廖红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3]尼采.悲剧的诞生[M].杨恒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4]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9.

    [6]刘衡.黑格尔论崇高——黑格尔《美学》第二卷象征型艺术中的“崇高”解读[J].美与时代(下),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