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陶晨雨 周荣艳 贾青

    

    摘要:《家畜育种学》实验课作为育种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对该课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汇总与分析,并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家畜育种学》;实验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3.4;G642?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2-0047-02

    《家畜育种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从事动物生产、育种工作的重要基础[1]。是一门从理论与方法中研究如何改进家畜群体的遗传结构以不断提高其生产性能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家畜起源、驯化与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生产性能测定,选择原理方法,个体遗传评定,个体选配,新品种与新品系培育,杂种优势利用,家畜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技术的应用等[2]。全国大部分高等农业院校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设此门课程,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理生化、动物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等基础课,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由于家畜育种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因此,全国大部分高等农业院校均开设理论课与实验课。但目前在理论课及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完全不会应用的情况。现对该课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汇总与分析,并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

    1? 《家畜育种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目前,河北农业大学《家畜育种学》课程共56学时,其中包括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16学时(共8次实验)。现就实验课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1? 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家畜育种学》实验课的正式出版教材只有山西农业大学刘文忠教授主编的《动物育种学实验教程》一书,但由于课时数的限制及学校的具体情况,该实验教程中的实验并不能完全进行。因此并未选用该教材,而是由任课老师自己编写的实验指导作为实验课材料。由表1可知,第一次实验课是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学生展示国内外畜禽品种,属于演示性质;第二次实验课是学生根据资料自己绘制系谱图;除这2次的实验课外其他实验课均属于验证性质,即计算习题。实验内容涉及的知识偏陈旧,方式单一传统。因此课堂上存在学生动手机会少、积极性不高、不专心听讲、玩手机、走神的现象;课下存在实验报告不认真完成或直接抄袭他人的情况。

    1.2? 上课方式不新颖

    由表1可以知 ,在8次实验课中,有6次验证性实验课,涉及到计算。其中有4次为育种值的估计方法计算(选择指数法与BLUP法),内容本身难度较高,基本为枯燥的数学模型、矩阵的计算。并且由于实验内容的限制,验证性的实验课均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与板书教学相结合,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1.3? 缺乏实践教学

    《家畜育种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但由于与养牛学、养羊学等专业实验课的冲突,家畜生产性能测定的实验并未开设,学生只能纸上谈兵的理解家畜生产性能测定,不能亲自操作,理解不深入。并且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也不能从实验课中学习应用较多的育种软件,因此育种实践薄弱,只了解了几个育种相关概念,并不能对家畜育种工作的整体流程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更谈不上应用与创新。

    1.4? 考核方式有待完善

    目前,在河北农业大学的《家畜育种学》的考核体系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验占20%,平时课堂表现占10%。期末考试比例过高,平时成绩及课堂表现的比例较低,实验课的成绩作为育种学的一部分算在总成绩内。这就使学生不重视理论课课堂的互动及育种实验课程,认为期末考试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导致学生在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课堂上不认真对待,学习效果较差。

    2? 對策

    2.1? 重新确定实验课内容

    针对现有的实验课安排,可以合并相关实验,如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均是关于综合指数法估计育种值的相关内容,可以合并。引入一些简单的动手操作的实验,如家畜的体尺测量实验等,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对相关教师进行常见育种软件的培训,或邀请大型养殖公司专门育种人员授课,加入育种软件的介绍及使用,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贴近生产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2? 采用慕课、案例教学等多种手法

    《家畜育种学》实验课由于验证性质偏多,因此课堂通常采用传统的讲授加板书的形式,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教学效果差。近2年,随着网络及慕课的发展,学生可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优秀线上教学资源,如内蒙古农业大学《家畜育种学》精品课程、华中农业大学《家畜育种学》慕课等海量精品资源[3]。可以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将课程中比较简单的、可自学完成的部分让同学们课下进行自学,课上老师只需要利用较短时间进行总结即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及课堂效率。

    同时,由于《家畜育种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如何将理论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是关键问题所在[4]。因此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个案为例,带出涉及到的育种知识,这样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懂得了应该如何应用。如在讲到“新品系培育”这一章节时,可以以“湖北白猪”为例,介绍这个新品种是如何培育而成,如何制定育种方案,如何组建基础群等多方面的流程。以“湖北白猪”的育成为例,可以涵盖到育种流程及新品系培育的大部分知识点。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会更深刻。

    2.3? 完善考核方式

    强调重视线上课程的学习过程、考核成绩及平时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环节,加强这些环节在期末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减少期末考试的比重,可以使学生重视平时自学及课上参与,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家畜育种学》课程内容多,学习时间长,建议可以组织期中考试,使学生在学期中的时候就及时进行复习,查漏补缺,督促其后半学期的学习。

    3? 小结

    通过以上建议,希望可以改进河北农业大学《家畜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死记硬背、不会应用的现状,提升教学质量,为我国培育更多优秀的动物育种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乌兰·卡格德尔,蒋小怀,许? 斌,等.家畜育种员星级管理制度建设[J].草食家畜,2013(4):12-15.

    [2] 李步高,周忠孝.关于提高《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1):16-17.

    [3] 赵艳红,李金泉,斯日古楞,等.“家畜育种学”精品课程建设及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115-116.

    [4] 俞? 英,王雅春,孙东晓,等.动物育种学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