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静下心来读一篇小说

    张宝娟

    今早醒来,我像往常一样,人还躺在床上,就习惯性地点开微信朋友圈,浏览着朋友圈信息。突然,晓苏的《松油灯》映入我的眼帘。这是晓苏2007年在《作家》第11期发表的一篇小说。我开始只是想随便扫上一眼,没想到一读就放不下了。

    “这是一盏松油灯,一只不大不小的搪瓷碗被三根细铁丝吊着,铁丝的结合处套着一节竹筒,算是提手柄,搪瓷碗里装着半碗从松树里流出来的油,一根不粗不细的麻线绳插在松油中间,这就是灯芯。”松油灯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虽然那是十分陌生的东西,但是作家对松油灯样子的描写,搪瓷碗、铁丝、竹筒手柄、松树油、灯芯等介绍得具体细致。可以说,松油灯如今在油菜坡已经算得上老古董了,也写得很真实形象。这种细致的描述、写实的笔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他一个人过日子,两只眼睛都是瞎的,一不能外出打工,二不能在家种田,只有靠着帮别人家推磨挣点儿钱吃饭穿衣。”这一句指出了冯丙由于眼睛的失明生活不易、过得艰辛,为进一步体现冯丙的可怜作下了铺垫。

    “冯丙是个实在人,到了别人家磨坊里,将磨杠朝肚子前一横便围着磨盘转个不停,脚步迈得就特别快,有时候别人还以为他在磨坊里跑步呢。”写出了冯丙的为人很实在。“除了眼睛看不见,其他任何地方没毛病,膀粗腿圆的,浑身上下都是劲儿。”除了说明冯丙体魄强健可以胜任推磨的工作,也为后文冯丙的正常生理需求埋下伏笔。

    “大家心甘情愿地给冯丙加钱……冯丙的爹妈在冯丙只有十五岁时就死了,留下两眼一抹黑的他和一個年仅十岁的妹妹冯珍。为了妹妹,冯丙吃的苦受的累三天六夜也说不完……冯珍当时正挺着一个六个月的大肚子,她被丈夫的话吓坏了,于是就跟着风水先生的儿子去了黄坪,将瞎子冯丙一个人扔在了这里……”这段话不仅体现了冯丙的可怜、厚道与善良,同时也写出了油菜坡当地人的质朴与仁慈,这是人最本真的性情。

    “冯丙说起来也真是够可怜的,三十多岁了还打着光棍儿,日子过得一点滋味也没有……”从这段话中我知道了人最可怜的还是情感的缺失、精神的空虚。“够可怜、打着光棍儿、一点滋味也没有、能讨上一个老婆就不会这么可怜了、失去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连女人味儿都尝不到了”都可以体现出女人对男人的重要。“好多眼睛亮堂堂的男人都一直打着光棍,瞎子冯丙又怎么可能讨上老婆呢?”不仅体现冯丙的可怜,找老婆有多么困难,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男人的困境、女人的价值。

    “事实上冯丙是非常渴望女人的。这也不能怪冯丙,虽然眼睛是坏的,但身体上的其他地方都好好的……”这段话的描写我觉得很有意思,不仅写出了冯丙对女人的渴求,是不是也写出了天底下男人的心思呀!“身体上的其他地方都好好的,甚至比别的男人还要好”这话意味深长;“看一看别人的老婆,可以望梅止渴”“即使别人的老婆脱光了站到他面前,他也看不见啊”很幽默;“竖起耳朵去听女人,听女人说话,听女人走路,听女人洗澡,甚至还听过女人屙尿”“他将头歪着,脖子伸得长长的,嘴巴微微张开,红通通的舌头如一只绣花鞋垫子吊在嘴唇上,舌尖那里还挂着一些口水,看上去像清晨草尖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摇摇欲坠,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还是他的两片耳朵,它们像野兔的耳朵那么直直地竖起来,因为充血了,所以看上去红红的,亮亮的,仿佛两片用烟火熏过的黄牛肉。”笔者观察非常细致,这些细致的描写不断地回绕在我的脑际,也引起了我的遐想,老师也够风趣呀!与其说作家对人物细节描写十分细致,同时也不乏夸张手笔,不如说我这时似乎也感受到了笔者那细腻的心思,诙谐幽默的性情。我在想,很多人物的心理状态,没有深入的体验和了解,怎么能写得这么深入细微呀!我既有窥视洞察到不曾熟识的晓苏内心的感觉,又觉得自己怎么能从一篇文章去看人物的内心世界呢?那岂不是太狭隘了?不过,注视着眼前的文字,我发现我的内心是很舒畅的,我的思维是被文中的细节描写给牵动着的。

    “其实冯丙是一个很正派的男人,仅仅就是听听女人而已……”晓苏真是能洞察人物内心呀,隔着屏幕都知道呢!我这边正想着晓苏有趣的地方觉得好笑呢,晓苏下段文字就有诸如“正派的男人、从来不……也不……更不会……引狼入室”等词汇把我那些刚长出来的想法统统给摁回去了。

    “大家不停地打听,不断地琢磨,嘴唇都问裂了,脑壳都想破了,却还是没弄明白”“冯丙却始终笑而不答,他笑得还是那么神秘而又甜蜜”“神秘而又甜蜜”这些词语很能绷紧读者的心弦,引起往下读的欲望。

    “公的叫一声,母的叫一声,公的又叫一声,母的又叫一声,像从前一男一女在山上对歌似的”比喻很形象。“冯丙喝下那酒就有些迷糊了。迷迷糊糊中,他感觉有一个人从半掩着的大门里进来了。谁?冯丙惊恐地问了一句。”刚读到“惊恐”时,我对“惊恐”一词有点小疑惑,“惊恐”是不是在清醒状态下才有的神情,男人喝得迷迷糊糊状态下是否会“惊恐”地问?但是当我读到“冯丙马上意识到进来的不是小偷,同时还听出那是一个女人!冯丙的耳朵本来就灵活,喝酒之后显得更加敏感。冯丙是从那个人的呼吸中听出她是女人的”时,我明白了——原来男人都是酒醉心里醒呀!“女人的呼吸声比男人的细,比男人的密,比男人的软,如果把男人的呼吸声比成一根拴牛的棕绳,那么女人的呼吸声就是绣花的丝线。”既把女人的呼吸与男人的进行比较,又把女人的呼吸比作绣花的丝线,不仅细腻形象,也反映了男人粗狂的性格特征中隐含着柔软的一隅呢。“一听出是女人,冯丙顿时就激动起来,心跳得砰砰直响,仿佛有两把铁锤在他心坎上此起彼伏地敲着,砸着,打着。”不仅写出了冯丙对女人的渴求,也道出了男人对女人的喜欢,同时不得不勾起读者的遐想呀!

    “冯丙的脖子马上转了一下,然后将一只耳朵对着床那边高高地竖了起来。”从冯丙的这些动作描写我仿佛感受到了冯丙那颗激动的心也开始升温了。“几丝难以辨认的摩擦声,那声音若有若无,仿佛一朵桃花落进了水池,又像是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翻飞。”笔者对脱衣服的声音都描述得这么形象逼真,还把这种声音比作一朵桃花落进了水池,比作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翻飞,不仅写出了冯丙作为一位盲人听力的灵敏性,更把冯丙此时此刻如花似锦般的美好心情呈现得非常形象。“冯丙一下子激动异常,全身上下的血在一刹那间都沸腾起来,迅速从饭桌边起身,只用三大步就迈到了床边上。冯丙从饭桌迈向床的过程,有点儿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他伸着头,裂着嘴,身体朝前倾倒着,两只手呈八字形张开,好像随时准备迎接什么。”这些对冯丙的心理、动作的细致描写,把冯丙作为一名男人此刻激动的心情、正常的表现写得很真实,同时也体现了笔者对盲人的生活、心态、精神上的缺憾与心理上的追求有比较切近的了解。“冯丙的耳朵真神”与前面“将一只耳朵对着床那边高高地竖起、很快猜出了女人在干什么”相照应,体现冯丙听力灵敏。“冯丙一到床边就摸到……刚触摸到……时,不由大吃了一惊,双手马上触电似地缩了回来。过了一会儿,那双手又快速伸出去,他撒开十指,先……乱摸了一阵,接着就准确而有力地抓住……”这些细节动作的描写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冯丙作为一名三十六岁的处男在初次接触到女性身体时的神情和心理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冯丙作为一名成熟的男子由于眼睛的残缺导致自己长期处于黑暗世界中的脆弱而又正常的心理、生理需求。“一丝不挂的身体、温热而光滑皮肤”这些言辞让初次读小说的我感到有点羞涩,“抓住了两个肥硕的奶子”则让我产生惊吓一跳的感觉,这么赤裸的描写立马让我感到作家的手笔好大胆!出现在我面前的似乎是一股惊涛骇浪,而我,有一种冲浪的感觉,既觉得自己读下去会有点难为情而不敢冲,又想一探究竟绷紧心弦往前冲。这个时候想继续读下去已然不是为了看冯丙的故事,而是为了探寻作家是怎样描述情境的。

    “冯丙的两只手抓住那两个奶子后就停止了游走,他一手抓一个,像抓着两条活蹦乱跳的鱼,他抓得紧紧的,抓得牢牢的,抓得死死的,仿佛一不小心它们就会从他手指缝里溜走。”读到这里,看到作家把冯丙抓住奶子比作抓着两条活蹦乱跳的鱼,抓得紧紧的,抓得牢牢的,抓得死死的时,我心想:怎么不说冯丙宛如抓着从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采摘下来的两只仙桃呢?那应该是如获至宝、呵护备至的,生怕抓坏了、捏碎了、分外珍惜的。或许是因为作者更能深入冯丙此时那种急不可耐、如饥似渴的心情吧!“冯丙抓住女人的奶子足足有五分钟没动”,五分钟意味着什么?表面上看,五分钟的时间对于冯丙来说好长,但又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冯丙此刻可能处于一种惊疑的状态,如痴如醉如梦,呆愣了半天才回过神来发现一切都是真的,我觉得笔者的这种手法更加出神入化,激荡回肠。后面的情节中,作家直接用两个“死”字,很干脆地隐藏了故事高潮处冯丙的感觉,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小说第三部分,叙述的是冯丙每天提着那盏松油灯四处推磨,目的就是为了找到那个为他三十六岁生日送去特殊礼物的女人。如果说小说的前两部分带给我的多半是感性上的认识与触动,那么后面部分则带给我更多的是理性上的认知与思考。作者笔下的三个女人周紫竹、田作美、邱子红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她们对憨厚老实又可怜的冯丙都有一种共同的认可和同情。作者用具体的情节描述了三个女人与冯丙之间微妙的故事。周作美的“冯大哥,你的心肠真是太好了,你说我该用什么感谢你呢?只要你说,我一定……话没说完,把冯丙的手抓得更紧了,冯丙还感到有两颗热泪滴在他的手背上。”这些语言和行为曾给冯丙带来无限的温暖。田作美是个善解人意的嫂子,曾几次热心帮冯丙找老婆,没找到又让冯丙花了钱心里过意不去,还开玩笑说恨不得自己陪他睡一觉,这样的玩笑话都荡漾过冯丙的内心,她不但没帮到冯丙反而让冯丙为她受委屈而说补偿他的话以及擦眼泪的行为都让冯丙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邱子红虽然是个很风骚的女人,但她对冯丙并不排斥,而且还对冯丙表达过她闷骚的一面,激荡过冯丙那颗发疯而又心惊胆战的心。可以说,作家对三个女人的安排,不仅使松油灯这条主线更加鲜明突出,而且围绕着松油灯发生的故事也更加撲朔迷离,生动具体,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同时也揭示了以松油灯为主线的故事背景下的社会生活的一面。

    冯丙是可怜的,身体的残缺、精神的空虚更需要强大的意志去支撑,松油灯的女主人在他的生活、精神、心理和生理极度困顿时出现,无疑给他带来了无边黑暗中的一丝曙光,给了他生活下去的一线希望、力量、决心和勇气。哪怕找不到那个女人,但是他已心存念想,已心生力量,这份力量可以支撑他找下去,找下去的过程就是活下去的过程,就是活着的过程,不再如行尸走肉般没有灵魂。就像当初父母双离,哪怕年幼的妹妹还要靠他一个瞎子抚养,哪怕日子再艰难,作为兄长的那份责任与担当,足以让他能支撑住自己活下去的理由。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有血有肉,要具有灵魂。如果说抚养妹妹的艰难岁月已经使那个两眼一抹黑的少年历练成为一个意志坚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善美的个体形象,那么松油灯女人的出现无疑使此时的冯丙真正感觉到了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罢!至于三个女人,虽然她们貌似已冲破了道德的底线,但究竟什么是道德?这是值得思考的。至少在周紫竹、田作美身上,我认为作者笔下的她们是至真至善的。首先她们认可善良实在、憨厚可怜的冯丙,不排斥、不嫌弃、不欺负他,而且请他做事,同情他,也对他说些温暖他心窝的话,没有使冯丙感受到人世间更多的凄凉与欺凌,而且她们对他的同情、流下的热泪或者是擦泪的行为,都体现了她们至美的一面。至于即使她们中是否哪一位才是松油灯的主人,即使超越了道德的底线成为了冯丙手中松油灯的主人,又能说明她就是道德败坏吗?谁知道除了对冯丙的同情促使她这样去做,还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呢?是谁说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在松油灯时代,即便是煤油灯时代,中国女性的思想是被封建思想固化了一般的,确实是不敢做出这种“不道德”的事情的,但是也有多少女性在不幸的婚姻生活中被这种封建礼教禁锢一生没有出路?有多少女性在苦难中挣扎与徘徊甚至寻短见了却自己的生命也难以捍卫自己的尊严?如果她在那种痛苦无边的状态下这样勇敢地去做了,她为什么不可以通过这种至善的方式去平衡自己失衡的心态?她凭什么不可以满足自己找寻自己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家庭的完整而活下去的力量?有多少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就是因为缺少理解缺少勇气可歌变成了可泣?没有一个女人承认松油灯是自己的,她仅仅是平衡自己罢!即便是为了报复她那可恶的丈夫又如何?她既找到了平衡点解救了自己,她也给黑暗无边中的冯丙带去了生存下去的力量,她还保全的是对孩子的亏欠,对家庭的责任,她怎么能说不具有大爱不至善至美?

    《松油灯》的故事很感动人,情感真挚有力,既能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能体现笔者大胆的手笔、浪漫的情怀。读了《松油灯》,我觉得自己对什么是小说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语言通俗、质朴、接地气,选材多源于生活,构思巧妙,不乏夸张、比喻等手法。这部作品虽然是十几年前写的,我现在才读到她,但我觉得她依然宛如一颗参天的迎客松,既能历久弥新地呈现自己厚重的姿态,又古朴自然地包含着浓郁风情的和她的读者脉脉含情地交流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需求。作品的情感表现得如此鲜明与炽烈,把人性中最美的情感需求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不仅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这种大胆酣畅的手笔更能激起读者对人性的认知与思考。人更多的情形是不敢去爱,不敢于去表达。试想,如果敢爱敢恨,会是怎样一番结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情感的相互作用难道不会从某种程度警示世人反思自己?那些不幸中的女人,她的男人或许连瞎子都不如,她却要受人渣的禁锢?厚道善良勤恳老实的冯丙又凭什么不能拥有爱情?我读着读着似乎也听到了作家发自心底的声音,那是一种呐喊,替瞎子冯丙?替冲破底线的松油灯女人?我不由得对作家的情怀肃然起敬!

    (作者单位:湖北省嘉鱼县教育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