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跨门类选修课《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探索

    曹咏 方永美 韩方珍

    

    摘 要:在“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工科和工程类学生、作为跨门类选修课程而开出的《工程经济学》课程,需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本文拟基于PBL模式,探索从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建立案例库、进行多种教学手段融合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以期加强工科学生经济素养和经济分析能力,适应“新工科”培养需要。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跨门类;PBL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218

    1 引言

    2017年以来,为了适应新时代下的科技和产业变革,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工程学科在“新工科”背景下,应当针对社会需求、产业需求和国家需求,构建专业新结构、完善学生专业素养、增强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因此,面向“新工科”的学生培养也应当与时俱进[1],即需要加强经济素养和经济分析能力的培养。《工程经济学》是一门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的边缘科学[2],通过研究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寻求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与方法。因此,跨门类选修课《工程经济学》为工科学生拓展经济思维及经济分析能力提供了契机,课程适用于所有工科及工程类专业,旨在提供工程经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工程活动、工程项目、工程技术方案等进行比较、评价,从而提高技术活动开展和工程项目方案实施的经济效果和效率。而目前,该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还不能与其地位及目标相匹配,对跨门类选修课《工程经济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十分必要。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构建基于PBL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使工科及工程类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升经济素养,为其在专业活动中有意识、有能力践行《工程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经济分析提高工程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符合新工科培养要求。

    2 跨门类选修课《工程经济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具體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跨门类选修课《工程经济学》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学生背景知识基础薄弱

    跨门类选修课程《工程经济学》的面向工科及工程类学生开出,而这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经济、管理类课程,普遍缺乏足够的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相关背景知识基础薄弱。因此,受到基础预备知识的限制以及思维定式影响,多数工科及工程类学生难以将课程中的理论方法进行消化吸收,与现实应用进行有机结合的难度也更大。

    2.2 课程内容呈现相对枯燥

    《工程经济学》中的内容如经济评价要素、时间价值理论、确定性及不确定性评价方法,涉及大量的概念、理论和公式,这些内容属于教学基本内容,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的建立和实际应用方法的掌握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按照传统的教学形式来进行呈现,比较容易流于枯燥,学生接受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2.3 教学案例资料匮乏

    《工程经济学》虽然有多种版本的教材及参考书目, 但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案例资源比较少。有限的案例事实或者并不能很好地和相关理论、方法结合起来、帮助阐述理论或讲解方法,或者与选修学生的专业活动背景相去甚远,学生不易理解,也不能帮助其在相关专业的工程实践中践行《工程经济学》的理念和方法。

    2.4 教学模式和手段落后

    按照传统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通过课件展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或介绍方法,并辅以例题,偶有相应案例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没有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也缺少兴趣和能动性。通过这样的学习,虽然暂时记住了有关的概念和理论,也能够解答一些问题,但知识未成体系,理论和方法不能融会贯通, 也缺乏在实践总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应能力。

    综上所述,《工程经济学》作为跨门类选修课面向工科和工程类学生开出,目前还难以满足新工科培养要求 ,也无法达到加强工科学生经济素养和经济分析能力的目的。笔者针对既有的问题,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资源的建设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3 教学改革的探索

    3.1 基于问题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充分了解工程活动中进行经济分析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凝练教学活动中应解决的问题,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以对工程活动进行经济分析的实际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对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梳理及整合优化,并按教学目标总结凝练成为问题。

    3.2 基于问题建立教学案例库

    从生活及工程活动实际出发,以及选修学生专业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具体内容,寻找收集能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案例库建设根据教学内容、总结的问题选择适用性强、有代表性的案例,收集整理形成教学案例库,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工程活动中所存在的经济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和途径,从而理解相关原理和方法。

    3.3 基于问题构建多手段融合的教学模式

    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针对问题结合教学案例,采用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启发式、分组讨论式等方法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还可以结合选修学生的具体专业,以大学生创新活动、专业导师负责项目、毕业设计中的项目或其他实际项目为依托开展实践活动。

    3.4 示例

    以章节资金报酬原理为例,按照教学的内容及目标凝练出“什么是单利?”、“什么是复利?”等基本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可寻找与选修学生专业背景相近的工程活动贷款项目,使学生结合贷款还款的具体情况来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和解答,详情如表1所示。问题的解决和解答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划分小组完成任务,分组讨论等。

    4 结束语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凝练问题,基于问题进行教学案例库的建立和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工科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问题及其解决过程理解和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工程经济实践应用能力,达到“新工科”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吴翠莲,高远.“新工科”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智库时代,2019(43):105-106.

    [2]郑展展刘唤.《工程经济学》课程教改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8年第9期:367-367.

    [3]林洁.基于PBL模式的《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44):102-10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