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和绵羊

    刘超然

    说起经典童话,一定要提到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这篇只有短短几万字的童话故事,却登顶“人类有史以来经典读物”书单,被誉为“每个人不可不读的心灵之书”。第一次翻阅它时纯粹为完成任务,草草浏览,觉得索然无味。六年后,身为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我再次打开这本书,以新的视角阅读这个故事时,彷佛茅塞顿开,也更懂得什么是“理解儿童”,什么是“站在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其中,有两个关于“画画”的情节,让我印象尤其深刻。

    《小王子》开篇的故事是“一顶吃掉大象的帽子”。故事中的“我”在翻阅一本描写原始森林的书,书中描写了一条蟒蛇正在吞食一只野兽,“我”的头脑中瞬间出现了很多奇妙的想法。于是“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其画了出来,兴致勃勃地拿去给大人们看,还生怕“我”的画会吓到他们。结果大人们异口同声地问:“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为了能让大人们看懂,“我”对这幅画进行了反复修改,但是大人们依旧不感兴趣,还劝说“我”不要继续画了。这对“我”的打击很大,直接导致“我”放弃了当画家的梦想,长大后做了一名飞行员。

    在一次飞行任务中,“我”第一次见到了小王子。小王子请求“我”给他画一只绵羊,“我”先后画了几只,小王子都不是很满意,我的耐心也被消磨殆尽,最后为了敷衍了事,“我”直接画了一个箱子,告诉小王子他想要的绵羊就在里面。小王子却一下子高兴起来,说了很多箱子里的小绵羊的故事,而“我”也逐渐被小王子讲的故事感染,加入了小王子的想象世界中。

    “帽子”和“绵羊”,两幅画的背后折射出儿童与成人的“两个世界”。在孩提時代,我们也像故事中的“我”一样,曾因为不被理解而沮丧、失望,甚至因此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但当我们长成大人,再面对儿童时,却一如故事中的“我”一样,也成为了那些让儿童“失望”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习惯了用成人的视角去看待儿童,习惯了用成人的思维去评判儿童,习惯了用成人的规则来约束儿童,忘记了我们也曾是个孩子,也渴望被理解,被尊重。

    我们总是在说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儿童,但我们所认为的“理解儿童”,却往往是成人自己建构的成果,不经意间带着成人的傲慢和成人世界的枷锁。成年人应该把儿童作为榜样,找回我们的初心。尤其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给予儿童充分的支持、信任和理解,看到儿童的不同,理解儿童的不同,尊重儿童的不同。学会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积极探索儿童眼中的世界。做一个看懂“帽子”,而不是画“绵羊”的人。让我们的爱与支持,成为滋养儿童成长的丰厚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