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教学的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冯冲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智力提升的关键时期,也是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将学科知识讲授给学生们的同时,也应当做好思维本质的培养工作。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简要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师做好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加强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旨在培养出数学思维素质水平更高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审题能力? 变式教学? 初中生? 教学策略

    一、变式教学简介

    变式教学在中国由来已久,这种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掌握好关键点,将各种各样的条件变化宏观化,归结为一大类,这种系统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具有变式精神以及全面素养提升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很大帮助。在相关教育内容的开展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对于知识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践和不断的创造,使相关知识和技能得到有效激发。“知行合一”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其主要内容就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着重阐述其认识论以及实践论重要性,在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身为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要以知行合一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以德化人,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做到因材施,诲人不倦。最后,教师还应当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制定出更加适合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模式,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将各类课程与数学工作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成才。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这是变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所在。简单来说,在变式教学视角的要求下,课程改革应当逐渐向“做中学”不断靠拢,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做出来。现阶段,变式教学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学者的关注,并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对变式教学的内在含义进行归纳,还有相关文献对变式教学在我国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途做了深层次剖析,除此之外,对于变式教学本质以及功能也有学者进行了重新定义。

    二、变式教学视角下课程的教学现状

    数学这门学科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新课改要求下,对老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育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初中老师逐渐认识到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在不断推进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对于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认识不够清晰。这一现状导致一些老师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认真程度不够,从而教师对于学生开展的数学教学成果令人担忧。目前,有许多学校在开展数学教育时遇到了较为严峻的问题,其中一点是由于缺乏合适的表示教学相关教材,在教学的选择上要避免完全由理论性叙述的枯燥文本,但是,如果加入了一定的应用与实践内容,则不是十分适合应用教学。最后,在开展数学变式思维培养课程时,师资力量与开展教学活动的相关方法存在着较大问题。教师对于实际教学经验掌握不够,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没能更好地将新媒体技术与优质在线资源充分利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该名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降低。

    三、变式教学对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提升的益处

    结合初中数学的内容设定来看,初中数学学科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抽象性以及逻辑性。因此,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调动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力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索学习。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正处于好奇心较强,且思维发散性较强阶段。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对于知识学习持久力不足,且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存在一定排斥感的现象。因此,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就显得较为重要,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审题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探索学习,还能够推动学生有效的养成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爱上学习、乐于学习,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数学整体学习质量。

    數学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将核心素养思想贯彻始终,这种培养方式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初中生来说,其正处于智力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如何正确的将初中生智力充分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持续默读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数学教师在初中审题的课堂讲授过程中,能够给学生们带来更加优秀的发散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培养学生在题目中找到主要信息,这样学生们的思维逻辑便会得到有效加强,其在表达某一项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会变得更加科学,更加精准,对于初中生理清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着一定的提高。在这一基础上,学生们更容易形成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以及创造思维等各项能力,在具备了这些能力后,其整体的素养也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升。

    四、变式教学对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提升的策略

    1.合理引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知识主动探索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数学思维仍旧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教材中一些理论化的知识存在理解程度不足的问题。而结合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设定来看,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大多与生活的实际联系都较强,甚至许多知识都是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到相应的运用实例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合理地引入生活实例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更加熟悉的场景化学习中,对一些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主动探索。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解方程这一板块内容学习时,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对一些生活中较为贴近的情景进行了解、掌握,并且在生活中所运用的场景较为普遍的特征,为学生引入一些生活实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给出2个例题,小明在商店买文具,一支笔5元,一个本子10元,已知他买了3支笔,总共花了45元,请利用相关方程知识计算出他买了几本书;小红一家3口人去春游,儿童票打折,成人票80元,一共花了200元,请利用相关方程知识计算出儿童票打了几折。教师通过引入这些十分简单的生活实例来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更熟悉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有效的了解。并且,难度系数低的题目更加便于学生们清晰地观察到两道题目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找到共通的解决办法,因此,学生在对待较为熟悉的问题情境时,更愿意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并且乐于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去进行相应的问题解决,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2.巧妙运用教学科技,优化学生知识学习趣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教学辅助设备被创设,并应用于不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设备新颖、内容可集中呈现度强的特征,应用广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教学科技为学生进行内容呈现的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更加新颖的知识接收方式,来对数学知识进行了解,增强课堂活跃程度,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投影与视图”这一板块内容学习时,可以先将课本中需要为学生进行的不同图形形象在网络上进行寻找,并将寻找后匹配度较高的图形为学生进行收集,再结合教材内容制作成一个丰富的教学PPT。在教师为学生进行授课教学时,教师再通过为学生播放教学PPT的形式,取代传统方式下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本图形认识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教学PPT制作时,要在其中为学生展示出不同图形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变化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能够更加直观地通过眼睛观看的方式,对一些不同的图形呈现形式进行了解,同时达到变式教学的目的,将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关的题目,深入审题,从中找到共通点。还可以使学生在对一些趣味教学视频进行观看的过程中,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在视频中对一些图形的外在形态,以及不同图形的组合方式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优化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趣味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知识深入理解程度。

    3.引導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构建相关的数学知识体系,这样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思维能力提升的目标。就目前数学教学课程,学生在对于数学内容的学习上不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实现将自身的数学知识以及相关体系的建立进行一定的转化。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总结归纳,有效地将综合知识融入同一模板的同时,促进学生不断探索,积极地进行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达到思维拓展。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直角三角形这一板块内容学习时,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知识点,也可以利用等边对等角、勾股定理等其他知识点解同一道题,不以得到最终结果为目的,而是注重解题过程的多样性和同一性,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实践学习,还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趣味性,思维发散能力,促进学生进行知识主动理解的同时,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依据每个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情况以及独特的个人能力,在自身所具有的数学素材积累程度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整合,不断地形成自身的数学体系,进而形成自身能够完全理解的数学系统。在这样周而复始日积月累的训练下,使学生们在初中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表现就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结束语

    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落实到实践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变式教学的方式,通过合理引入生活实例教学,巧妙运用科技教学科学,开展教学游戏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强化学生的知识主动理解程度,培养数学审题能力。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