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时代公共管理开放式创新刍议

    王超 董殿文

    【摘? 要】社会化媒体是信息传播的新形式,相关人员要深入调动社会化媒体中的各类资源,进一步推动公共管理的细化和发展。公共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大的挑战,但同时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能够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公共管理部门要积极推进开放创新,特别是资源整合和宣传方面的发展,这对公共管理的开放式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公共管理;开放式创新

    【Abstract】Social media is a new form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ould mobilize all kinds of resources in social media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fin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facing great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which can promote its better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social media, public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open innovation,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publicity, 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open innov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Keywords】social media; public administration; open innovation

    1 引言

    社会化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与时代相融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整个公共管理体系得到更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实际上,公共管理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另外,开放式的管理能够使得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将公共管理和社会化媒体资源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各公共管理部门的公共资源,促进公共管理逐步细化、优化,对公共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2 社会化媒体时代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第一,社会化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一方面这种特点对原有的公共管理机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从另一方面也为公共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如果社会化媒体的传播速度较快,一些公共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就不能迅速应对社会化媒体的一些批评和信访工作。因此,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公共管理需要改善原有的管理机制和模式。特别是及时解决一些紧迫问题,早日平息社会化媒体中的舆论波动。这一方面为公共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在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其速度不断加快,因此,公共管理部门通过有效手段应对舆论危机,彰显公共管理的权威性,在日常公共管理中能够明显提高工作的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因此,不断加快的传播速度对公共管理机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内容十分丰富,群众管理特别是思想领域存在一定的矛盾。社交媒体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进一步报道当今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某些变动,尤其是其形成的过程。以往的媒体着重反映社会的深刻变化,而社会化媒体推倒了以往单纯的传播意义,推倒了一种传播模式,分析社会中一切的公共管理问题,其中包括一些媒体。媒体在提出意见时,他们也强烈地提出批评和呼吁,呼吁对公共管理具体行为的批评,反思为现有公共管理模式提供支撑的价值观,并对理念领域产生影响。這些都暗示公共管理机构如果不通过科学思考来应对社会化媒体的扩散,特别是不打破在千篇一律的价值观下存在的公共管理模式,就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公共管理的要求。

    第三,在社会化媒体影响下调整公共管理工作,对现有社会化媒体结构优化等社会公共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社交媒体认为,对以往群众的需求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呼吁,应进一步报道、扩大影响,公共管理也要根据媒体反映的社会现实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在现有的公共管理格局中,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部分是对现有公共资源管理的深层解释不合理。群众管理工作的干部或核心干部要深入思考,在社会化媒体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推进群众管理工作。优化公共管理,不能只靠中央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要求来决定,而要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的需要。这种应对方式,不能只考虑拟定计划和方针,而要考虑在具体的业务水平上真正满足群众的要求。

    3 社会化媒体时代公共管理的主要问题

    第一,公共管理中危机管理宣传相对不足。目前,大多数公共行政机关的危机管理部门在基本上消除公职危机管理现象后,利用死板的思维方式是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主要问题的。虽然需要引导舆论,但是公共管理部门仍面对诸多问题,如社会舆论界反映的问题、社会管理和城市发展的问题、宏观调控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无法得到彻底解决或有效优化便会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公共管理部门应具备有效解决危机的公关机制,以免发生管理人员出现问题或消极应对的情况。只有科学应对社会化媒体时代出现的各种挑战,才能深入考虑和推进当前社会管理的优化。这是公共管理人员应具有的责任感和公共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能力。

    第二,对于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复核。公共管理人员不是与本单位的人打交道,而是与公众打交道。这意味着公共管理者追求更高的职业道德。从目前公共管理者的职业伦理框架来看,管理者本身是否具备相对较高的职业伦理素养、能否适应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要求等问题暂时不能置之不理。过去对公共管理者的要求比较低,大部分具有较好的工作能力即可,但如何平衡自己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公共管理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一部分挑战,主要是因为社会化媒体时代对公共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当前需要快速解决的。

    第三,当前公共管理者能否很好地利用由社会化媒体带来的各种公共平台,特别是现在的社会化媒体在配置多种资源及公共管理宣传方面的实际性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部分。实际上,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公共管理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环境对于公共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环境直接影响了资源的配置,而这必然会使当前的公共问题成为管理者思考的重点。此外,许多公共管理运作方法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的效果,他们目前针对社会舆论导向、舆论状况尚可作出科学判断。

    总而言之,从以上三点不难看出,在如今这个社会化媒体传播的时代中,所形成和发展出来的各种特征,都是需要在公共管理方面加以创新的,创新思维方式以应对当前公共管理所面临的挑战,能够更科学地应对社会化媒体带来的各种影响,更科学有效地处理其带来的各种问题。这对当前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推广带来了更大挑战,对公共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

    4 社会化媒体时代公共管理的开放式创新策略

    第一,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优化公共管理组织结构。公共机关负责人应该在公共机关长期设置相关危机管理部门。如果进行危机公关,就可以解决突发舆论和对现有公共管理框架产生的影响等更多问题。由于公共管理者需要对部分公共管理领域和社交媒体进行重组,其应本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处理社会批评性媒体提出的各种意见与问题,开展各种公共资源的管理运营,重视公众比较关注的重点领域,提高公共管理的科学性。

    第二,公共管理者要积极运用社会化媒体传递信息。社会化媒体传播速度较快,傳递内容比较丰富,可作为各类公共管理机构宣传的窗口,以各类社会化宣传媒体为主要社会化媒体资源。从优化公共管理部门的重点措施考虑,推进公共管理。通过社会化传播渠道和大众传媒对于一些相关信息和内容进行传播,重点是通过传播过程中的专业人员对内容进行审核,使编辑运营接近大众的社交传媒,加强传播时效性较强的新闻内容,发挥舆论传播效应。

    第三,公共管理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和社会当中可以调动的资源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地加强管理,促进公共管理研究的优化。公共管理部门和有关资源调配人员要高度重视反映在社会化媒体中的各种特殊问题,深入分析各种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

    第四,公共管理部门要善于利用各种社会化媒体资源配置专业部门和专业人才。人才培养和人才细分,是公共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促进公共管理与社会化媒体相结合,将一些原来的公共管理宣传员转移到社会化媒体平台。各级公共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这种资源整合,细化和优化公共管理渠道。

    5 结语

    公共管理者要把握好社会化媒体新趋势,充分把握社会化媒体的各种变化,真正把握好社会化媒体时代公共管理出现的新变化,向更加开放的思想创新。在社会化的媒体时代,应该注重培养专业公共管理人才。把握社会化媒体运行模式,把握好传播媒介的行为规范,对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资源的整合和公共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剑.学术新媒体:缘何难以脱颖而出——兼及学术传播领域媒体融合发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17.

    【2】熊建.多媒体技术在应急管理培训中的运用初探[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5(4):94-96.

    【3】时溢明.治理视阈下应急管理参与体系的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