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冷链物流对比分析

    谢炜校 李燕玉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现代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人们消费水平也提高,对生鲜食品、冷冻食品以及药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网上购物、生鲜电商、蔬果配送等成为受大众欢迎的新型消费,因此这些消费的运输环节至关重要,为保证这些商品的高品质和高安全,并满足顾客的需求,中国的冷链物流行业也快速发展起来。但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晚,发展较慢,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通过研究中日两国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比较两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差距,总结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概括了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启示和总体思路,为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更新,对于食品,不局限于解决饥饿问题,更要求其质量高、口感佳以及有营养,因此对冷链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冷链物流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以满足消费者更高的消费需求。近几年很多国内电商平台以此为契机,不断投资冷链物流行业,扩大自身业务范围,创新投资领域。从行业发展上看,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规模正在扩大。然而现实却很残酷,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仍存在很多问题。作为世界上水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日本在制冷设备系统、冷藏冷冻技术、运营管理、市场成熟度方面的成就在世界遥遥领先,他们的行业发展经验将对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二、中国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和城市市场以及现代化流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蔬果、乳制品、肉类、水产品生鲜食品的运输过程中,冷链物流发挥着突出作用。目前,中国冷链行业还处于一个粗放、发展不均衡的状态,缺乏可以整合资源的大企业,整体规模相对较小,标准规范服务运营体系并不完善。而且冷链行业主要是价格竞争,对于价值竞争水平难以达到,尚处于初级阶段。

    (一)冷链物流设施设备

    在成熟的冷链物流中,冷库处于中心位置,但我国冷库供需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基础设备也处在弱势地位,它仍处于初始阶段的低水平状态。目前我国冷库保有量为世界第三,但人均冷库容量远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2019年,我国冷库容量达6053万吨,同比增长16%,新增冷库容量为815万吨,国内冷库压缩机组需求量达到9.8万套、冷库设备市场规模增长至127.44亿元,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冷库建设稳步向前。而冷藏车发挥着交通工具价值,从2015到2019年冷藏车的市场销量增长显而易见,是不断递增的。截止到2019年,我国冷藏车数量约214,700辆,同比增加了34,700辆。

    (二)冷链物流技术与标准

    中国冷链物流技术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国外較为成熟的技术还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我国将制冷、冰温、蓄冷、食品加工工艺等技术使用在了物流的生产加工环节;并在运输环节采用了制冷技术、层间技术、制冷技术和多温度共分配技术。除此之外,还将食品储藏技术和冷藏技术应用到储藏和销售两个环节。在销售过程中,甚至使用了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借此来保证食品安全问题,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国在节能技术、预冷技术、速冻技术、冷库安全技术、冷藏运输技术、物流信息化技术等几个方面发展比较落后,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正在跟上世界冷链运输技术体系发展的步伐。

    (三)冷链物流政策支持

    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市场的扩大,政府也逐渐认识到了其对于整个社会经济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为保障冷链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政府出台了各类冷链物流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农产品运输、生猪运输、疫情期间的冷链运输、冷链基地建设、冷链设施及其他冷链物流相关内容等。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出台大量政策鼓励和支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其中人们最关注的食品冷链生产经营卫生规范目前已审核通过,该规范将作为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国家规定发布实施,这是冷链物流行业首个强制性标准。

    三、中日冷链物流对比

    (一)生产流通过程

    由于中小规模农户在日本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农产品结构分散、农户进入市场的成本高,故日本农协会建立了大型农产品加工基地。中小农户在收割后将产品送至农协,农协会在产地冷库对初级农产品进行预冷处理并分拣包装,然后通过冷藏车运送至中心批发市场进行拍卖,售出后立刻通过冷藏车运送到靠近零售商或连锁超市的冷库,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完整过程通常在1-2天就能完成。但中国的农业合作组织尚处于探索、发育的阶段,存在着诸如管理制度、法律政策缺乏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像日本农协会那样对整个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统筹,还未起到实质性作用。与日本不同,中国小且分散的农户在收割产品后,纷纷进入市场将产品贩卖给小贩,然后再经过乡贩、县贩、批发商、农贸市场的一系列传递,才能最终达到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中,由于缺乏农产品整合主体,参与者过多,碎片化严重,使得物流复杂程度高、环节多、成本高、效率低。

    (二)法律法规

    日本冷链物流发展历程经历了在1921年中央颁布市场法,1960年对12种农产品实现进口自由化推动冷库发展。1965年水俣病事件敲响冷链物流的警钟以及1967年猪肉进口自由化促进了靠近产地的冷藏发展。1977年领土领海法的颁布,1991年实现牛肉进口自由化,2003年确立食品安全基本法,2010年食品流通法等政策推动冷链物流从个体冷链配送向共同冷链配送方向发展,在此期间靠近消费地的冷库分配中心也随之而生。与之相比,我国政府一直扮演着“支持、宣传、鼓励”的角色。大型冷链基础设施(如冷存储)的构建仅由物流企业和私人资本完成,很难快速建立和运营冷链物流。总的来看,中日冷链物流差距较大的原因在于日本冷链法律法规健全,且政府直接投资冷库,因此其发展迅速,进入平稳发展期。而中国冷链缺乏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政府以支持鼓励为主,发展滞后不规范,仍处于发展初期。

    (三)市场集中度

    经过几十年的优胜劣汰和产业整合,日本的冷库运营行业已经达到了相对较高的集中度,并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2015年,排名第一位的日冷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拥有 76 座冷库,冷库容量为 1430千吨,相当于412 万立方米,在整个行业中占比为 14%,是日本冷库行业巨头企业。日本冷库行业集中度虽然不及美国,但其集约化程度远超中国。根据我国冷链物流联盟和中冷协会联合进行的全国调查数据,我国百强冷库企业的库容占冷库行业的56%,远远低于日本。

    四、中国冷链物流与日本相比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总体发展落后

    中国冷链物流开始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混乱,冷链物流的设施和资源无法在区域间有效协调,资源难以最大化。冷链物流发展不平衡,行业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低。业内专业化服务型企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

    (二)冷链政策及标准不完善

    由于政府监管缺位,公路货运市场竞争无序,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公路货运市场无法向规模化、集约化整合发展,最终影响到整个冷链物流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很多企业没有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没有通过全程冷链,企业成本低,进而产品价格相对较低,由于消费者难以分辨出产品是否达到了国家冷链物流标准而接受价格较低的冷链产品,因此对于正规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

    (三)冷链技术和硬件设施发展滞后

    我国冷链设施设备匮乏、地区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但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因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冷链发展明显滞后。另外,我国的冷库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慢,使用年限长,功能有限,很難在控制温度时达到精准。目前,我国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应用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甚远。

    五、启示及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扶持

    冷链物流产业的前期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成本,而回报期却比较长,单靠企业自主行为,是无法实现行业规模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政府要将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好,就要科学规划其行业的发展,并辅以政策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大力扶持。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范围和力度,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产品进行全方位跟踪,做好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工作。加大对冷链物流软硬件及相关信息网络覆盖的投入和支持,鼓励“互联网+”农产品走向城市。

    (二)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和政策

    任何产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和政策的扶持,2019年颁布的《道路冷链运输服务规则》、《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冷链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缺乏法律法规约束,将导致冷链物流行业内部秩序混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冷链物流的优势,肆意抬高价格或者以普通物流产品冒充,因此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因此,要规范这些不良行为,前提是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使正规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规范内部秩序,促进冷链物流有序健康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了解中国和日本冷链物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比两国在生产流通过程、法律法规、集中度这三个方面的差异。认识到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存在很多问题,当然也伴随着很多的机遇。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推动中国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加大对冷链物流的扶持力度;完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提高冷链物流技术;健全冷链物流体系。总之,冷链物流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审慎对待。

    (作者单位:吉林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