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养猪”要有“中国味”

    近日,自然资源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短短12个字并不显眼,但却引起了业内热议。这代表着“高楼养猪”获得官方正式认可,这样立体化的养殖方式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此次政策明确‘高楼养猪也是受到猪价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说,2019年以来多种因素导致国内生猪大规模减产、猪价高企。为了稳住“菜篮子”,决策层频繁出台政策促进生猪养殖、增强猪肉供应能力,允许“高楼养猪”亦是其中之一。

    自然資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司长刘明松解释说,随着家庭农场、养殖小区等农业生产模式的兴起和推广,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比例不断提高,这对养殖生产、环保及粪污处置等设施用地提出了新的需求。有的养殖企业建设多层建筑进行生猪生产,原有政策对此没有涉及。“从节约资源、集约经营出发,《通知》明确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但各地在实施中,建多层养殖设施一定要注意符合相关规划、建设安全和生物防疫等方面要求。”

    这种立体化的养殖方式最大的优势是节约用地。胡定寰说,“高楼养猪”在黑龙江、浙江、湖北等多地有相关实践,比如湖北宜城市的王集农场,2018年就规划了年出栏生猪40万头的高层立体化养殖项目,分两期建设20栋立体化养殖楼。据王集农场负责人介绍,按年出栏两万头生猪的规模测算,在不计算饲料仓库、环保设施等用地的情况下,传统养猪厂在猪舍上的用地就达到3 hm2以上,而立体化养殖模式仅用地773.7 m2。

    “同时,对提升养殖业的现代化水准也有一定帮助。”胡定寰提到,“高楼养殖”方便集约化管理,各种设施设备也能集中配套,这无论对养殖的智能化还是防疫来说都有很大帮助。

    现在国家鼓励生猪复养,有能力的企业适合往这个方向发展,但同时存在建高楼的成本问题。胡定寰认为,政府之后应该会拿出一部分鼓励资金或是一定的政策支持“高楼养殖”,但之后的可持续性确实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的成本、投入怎么能从养殖当中拿回来?”他建议从猪肉的品质方面寻求突破。

    “立体化养殖和附加值高的生猪结合起来能使这种创新更有持续性。”胡定寰说,现在市场上生猪品种很多,但包括从国外引进的,不少品种吃起来味道一般。“育种方面的突破是关键”,他认为,“高楼养殖”是创新之举,如果能结合有“中国味”的猪肉,品质提升了、附加值高了,消费者是愿意埋单的。

    (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