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加工的“宽”与“窄”

    郑丹 陈进才

    

    

    

    摘 要:編辑加工是一项对编辑各方面素质要求极高的脑力劳动,需要编辑基于已有知识,带着情感对书稿进行规范化、润色、提高。在具体的编辑加工中,编辑落笔时常会犹豫,改还是不改,不改是否算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这“宽”与“窄”的标准如何把握?本文结合图书编辑实务,特别结合2019年7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学术出版规范 表格》(CY/T 170-2019)、《学术出版规范 插图》(CY/T 171-2019)谈几点在图表加工、全文的体例格式统一中可以遵循的依据,供图书编辑们在日常工作中参考。

    成都有一个著名景点“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景如其名,宽巷子道路宽敞,游人在其中可以自由行走;而窄巷子,游人行走其中,少了几分自由,多数时候只能随着大部队,跟着前面的人慢慢行走。如果把整个宽窄巷子景区的道路这头看作作者交付的书稿初稿,道路那头看作正式出版的图书,那么,走过宽窄两条平行巷子好似经历了书稿的编辑加工过程一般。

    编辑加工是一项对编辑各方面素质要求极高的脑力劳动,需要编辑基于已有知识,带着情感对书稿进行规范化、润色、提高。对于书稿所做的这些修改,有的是必须按照规范修改的,比如错别字、病句、科技符号的使用等,这就如同行走于窄巷子中,只能按规则来,否则可能导致道路堵塞,寸步难行,更不用说到达付梓的终点。有的修改则是可改可不改的,比如某些不必要的格式统一、作者的文风等,改与不改没有对错而言,只取决于编辑自身,这就好比行走于宽巷子中,可以走走停停,凭自己的心意。编辑的工作细致又繁琐,处理书稿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不需要的统一之上,那么对于书稿所做的增值性修改肯定会减少。特别是对于刚入行的新编辑而言,养成优质的改稿习惯对于整个职业生涯至关重要。那么在具体的编辑工作中,如何区分哪些是必须改的,哪些是可改可不改的呢?本文结合2019年7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学术出版规范 表格》(CY/170-2019)、《学术出版规范 插图》(CY/171-2019)谈几点在图表加工、公式和科技符号的规范化使用中可以遵循的依据,希望对大家纠结犹豫要不要下笔改时有个参考。

    一、“宜”与“应”

    学术出版规范叙述简明扼要,用词非常准确,我们要按规范的要求来工作,首先要学会的就是“读规范”。我们来看《学术出版规范 插图》中的两个描述:“5.2.3.1 插图宜有图题。”“7.2.1.2 图号应置于图题之前,与图题之间留一字空。” 在限定一个具体的行为时,前一句用的是“宜”,后一句用的是“应”。若用“应”即是必须改的意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窄”,如果用的是“宜”,则是可改可不改的意思,编辑可以根据具体的书稿情况自己选择。

    例如,在数学类的教材中,一个例子可能需要几个图来演示解题的步骤,但并不是每个图都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图题来描述;或是全书大部分的图都只是示意图(图1),添加图题之后并没有增进读者对于图的理解,而且加上之后还会出现有许多图题是重复的情况,都是“运算结果图”“步骤图”。这种情况下,如果非要给每个图都加上图题,反而有画蛇添足之感。这时只需要标好图的序号,并在中文相应的叙述中提及即可。略去了无用的图题,读者的视觉更专注于图本身,在版式设计上也更灵活,减少了不必要的占行,整体页面也更显简洁和舒适。

    图1? 编校中无图题的图举例

    再举一个“应”的例子,如《学术出版规范 表格》的描述“4.2.3.1 表格应有表头”。我们一起来看表1,其看似栏目简洁、归类正确,但细看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没有表头的表,“粗真空、低真空、高真空”只是几种真空区域的类型,这个栏目没有设置表头,如何修改呢?有的编辑可能会想到修改成表2这样,但新规范中已明确说明表头不“应”使用斜线。因此,修改后的正确的表示见表3。

    表1? 真空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表2? 真空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不规范)

    表3? 真空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规范)

    二、插图的“宽”

    插图一般由图、图号、图题、图注构成(图2)。我们依次来说这四个元素。首先,插图中,只有图是不可或缺的,图号、图题、图注都是可有可无的。虽然图号可有可无,但在正文中提到的图应编号,并在正文中用统一编号提及。插图可全文依次编号,如“图1”“图2”,也可以分章依序编号,如“图1-1”“图1.1”,用短横线还是下圆点都可,但要注意,表格的编号方式应与文中插图、公式的编号方式一致,如表号用“表1.1”,图号和公式号也相应采用“图1.1”和“式(1.1)”。插图宜有图题,在数学的稿件中,很多分步骤图不易取图题,这种情况下可以统一不设图题。图题用短语或是完整的句子都可以,如果用的是完整的句子,末尾要用点号。图注包括图元注和整图注。图元注可以直接标在图上,也可在图下方用“1—×××”或“1.×××”说明,最后一条注末加不加句号都可,但应注意全文的统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编辑中有一种“见表如图”的说法,就是说只能说“见表1-1”,而不能说“如表1-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见表1-1”“见图1-1”“如表1-1所示”“如图1-1所示”都是符合规范的。

    图2? 插图的组成示例

    三、表格的“窄”

    表格一般由表号、表题、表头、表身和表注构成。与图题和图号的“宽”标准相比,表题和表号则是“窄”标准。表号、表题和表头都是表格必需的,表号也应在正文中提及。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一个表格时,也应编号。表题与图题不同的是,表题末不可用标点符号。表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注释时,宜按出处注、全表注、内容注的顺序排列,如图3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全表注的注文如果多于一条,各条之前宜加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序号。而内容注是在备注文字或数字的右上角标注注码,在表下排注码和注释文字。要注意注码应避免与上角标混淆。全表注每条注独立为一段,而内容注可分项接排,也可独立排为一段。表注末尾都要使用句号。

    表身中行和列的数字、文字、图形不得错位,应相应对齐。表身中同一列中相同量的数值宜对齐,可以个位、范围号、正号“+”、负号“-”等为准。如果只有数字,以个位数对齐。如果在数字之前有正号“+”、负号 “-”、正负号“±”,或者其他符号的,各号宜对准。表示数值范围的,宜以范围号对齐。

    图3? 表格的构成示例

    四、统一与否

    新编辑在入行时,往往会先看老编辑处理过的书稿学习如何改稿,等到自己改稿时,容易陷入一个怪圈:害怕自己修改太少,显得不认真,把很多精力放到可有可无的格式统一、并无差错的表达统一中,这些无效修改对书稿质量的提升并无益处,而只会增加排版、核红时的负担,甚至会产生一些衍生错误。

    那么有哪些是一定要统一的呢?除了前文所述图表的编辑加工要点外,以下举几点:①封面、序言、版权页中所有出现的书名、作者、著作方式都必须一致;②目录、索引、参见文字一定要和具体内容指向一致;③章节标题层级全书一致;④参考文献的格式必须统一;⑤表示同一概念应使用同一科技名词,也尽量不要中文名称和英文简写不停混用,易使读者混乱。无须统一的本文也列举几点。如果原稿已经统一成一种格式,不用统一成另一种:①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不用全书统一,而是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做到局部统一;②科技出版物中常有公式居中排的情况,公式结束后可以用标点符号,也可以不用,全书用法统一即可;③居中排公式符号说明的排法,可以用接排式,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分列式。

    编辑校对人员大多不是出版专业出身,而是各具学科背景,进入出版行业后更应注重学习出版专业规范。在日常工作中,编辑校对人员多是通过专业书刊、专题讲座的形式学习编校知识,有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专家们似乎讲得不大一样,这是因为他们基于自身的工作性质,在一些细节上有不同的看法。标准化专家更注重统一、规范。而从事具体的编校工作的编辑前辈,则更倾向于减少无效劳作、多做增值修改,为校对和编辑减负,也为排版减负。虽然略有不同,有的要求“宽”,有的要求“窄”,但也不能说是一家之言,编辑应做到“兼听”,多查规范、多查规范标准、工具书,仔细甄别,不断积累,把更多精力用于内容的把关、完善,消灭知识内容差错、逻辑错误、语言文字错误,为提高书稿的品位、质量助力。

    參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 表格:CY/T 170-2019[S].北京: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

    [2]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 插图:CY/T 171-2019[S].北京: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

    (作者单位系厦门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