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养老的政策实践与问题研究

    吴岚

    【摘要】中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式,我们必须探索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让智慧社区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模式探索的新方向。2015年以来,国家颁布了很多智慧社区养老的政策,这些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智慧社区养老的发展,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智慧社区养老方向正确,但还要继续积极探索新模式。

    【关键词】社区养老;智慧养老;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2-0075-02

    1956年,联合国确定了当一个地区65周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7%以上时,这个国家或者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时代。早在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7%,标志着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后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在逐年增加,2016年达到了10.8%。现今主要的养老模式有三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2015年实行全面放开二胎的生育政策后,大部分家庭由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变为“422”家庭结构,而目前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比较薄弱,养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年轻人经受着养老、育儿和工作等多重压力,无法承担起居家养老的重担。因此,探索中国社会的养老之路,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年轻人能安心工作,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对于社会的发展大有裨益。

    养老问题不仅是一个人口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养老模式的设计和探讨,应充分考虑我国老年人口的现状、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养老意愿,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智慧社区养老这种创新模式应运而生。

    一、智慧社区养老概念

    智慧社区建设是通过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各类群体提供现代政务、商务、文化娱乐、远程教育、家庭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社区服务管理,从而推动社区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智慧社区是我国社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智慧社区养老。

    (一)智慧社区养老的含义

    智慧社区养老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将老人、老人家属、社区、服务机构、医疗机构、政府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高效化、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有机整体,满足人们在家就能养老的需求的一种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养老模式。智慧社区养老提供的服务内容与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包括紧急健康救助服务、远程健康管理服务、居家安全管理和生活服务、定位服务、社会交往及老年就业服务等。

    (二)智慧社区养老的优势

    1.养老管理和服务更加科学

    智慧社区养老信息平台收集信息、整合资源、提供服务,可以提高政府对于老年人口的管理效率。智慧社区养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设计具有科学性、可控性的日常健康检测和安全监控设备,以保证老年人的健康和居家安全,并为他们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分类管理和服务。

    2.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老年人不但有物质上的需求,精神方面,特别是情感方面也有较高的需求。智慧社区养老弥补了机构养老的劣势,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养老,在不离开家人的情况下,既满足了物质需求,也获得了情感和精神陪伴。

    3.减轻了政府和家庭的养老负担

    智慧社区养老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分支,如果在发展“智慧城市”的大框架下发展智慧养老,既能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又能创造出更好的养老模式,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每个家庭的养老负担。

    二、智慧社区养老的政策支持与实践

    (一)智慧社区养老的政策支持

    结合当前国情,智慧社区养老越来越受国家重视,党和政府对此多次出台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全面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服务水平。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养老服务业结合。支持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化产品、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健康养老移动应用软件等设计开发。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月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系统集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这是国家第一次正式以“智慧养老”为主题发文;工信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8月颁布《关于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指出开展智慧医养示范项目,为医养结合树立标杆;民政部等三部门于11月颁布《关于组织申报的通知》,鼓励各地申报《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为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采购选型提供参考依据。2018年,民政部印发《“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相結合、多主体参与、资源共享、公平普惠的互联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各省根据政策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如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等13部门印发《广东省“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智慧养老服务等。

    (二)智慧社区养老的政策实践

    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较为重视养老事业的发展,也在积极探索养老模式改革。由于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才刚刚起步,现如今还未有真正成熟的发展模式,处于应用和发展的起始时段,导致其在不同地区应用情况大为不同。目前来看,我国的智慧社区养老主要以试点为主,东部地区如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福州市、江苏省南京市、山东省济南市,中部地区如湖南省长沙市、湖北省武汉市,西部地区如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等都开展了智慧社区养老试点,开展试点的省份呈现出东中西部地区间不平衡的特点,并且主要是各省的省会,其他地级市较少开展此类实践。

    从已经开展试点的区域来看,智慧社区养老试点主要的做法是:按照一定标准选取若干数量的老年人,为选定的对象配备可穿戴设备,这些可穿戴设备可以监测老年人的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并传送到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平台发现指标异常会及时通知老年人。除此之外,可穿戴设备还通过卫星定位,将老年人的位置实时发送到信息平台,防止走失事故的发生。另外,有的试点还为老年人配备了“一键呼叫”的呼叫器或类似功能的智能手机,在老人遇到突发意外情况时,能够以最简单的操作通知信息平台监控人员或老人家属。

    三、智慧社区养老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数据互联不畅,智慧社区养老应用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在实施智慧社区养老的过程中,一方面因为对于人口基本信息的掌握不全面,信息数据互联不畅,各种信息平台对接困难,有些措施的盲目实施,不仅没有实际的效果,而且还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另一方面,我国对于智慧社区养老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探索都是试验性的,高科技设备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非常成熟的经验体系,也没有构建全国通用的模式,难以自上而下布局推广。

    (二)智慧社区养老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

    智慧社区建设是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建设内容,其发展是一种比较现代化的方式,由于各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智慧社区养老在地区发展上还是很不平衡的。东部沿海城市和各省中心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智慧社区养老发展比中西部地区更快,即便在东部沿海城市,智慧社区养老还只在几个社区开展试点,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应用。

    (三)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架构设计不合理

    智慧社区养老建设是以老年人口的幸福感为基點,从而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推动区域社会进步,而我国现阶段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在设计时很少考虑使用对象的实际需求,因此很难给老人们带来特别需要的服务。另一方面,平台架构设计简化程度不够,当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觉得复杂麻烦时,往往会放弃使用,这样就失去了养老服务平台应该有的作用。

    (四)智慧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低

    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工作量变得更大,目前我国养老方面主要的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持为主,缺乏市场工资的活力,使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服务效果无法实现最优。养老行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从事养老服产业的队伍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养老服务培训,取得相关专业正规学历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此外,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又与互联网紧密联系,工作的技术性要求更高,专业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的管理和培养是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