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教材编辑理念的整本书阅读 有效推进策略*

    高枫

    

    

    

    【摘? ?要】如何在實际教学中改变统编教材教学与整本书阅读互相割裂的窘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以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国民间故事》的阅读为例,教师可以将整本书阅读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与口语交际教学相结合、与习作教学相结合。这些策略能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从而有效推进整本书阅读。

    【关键词】统编教材;整本书阅读;策略

    统编教材十分重视整本书阅读。每册都设置了“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结合统编教材,有效推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课程化、有效化?以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其主题是阅读民间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将本册教材的教学和《中国民间故事》(南方出版社,闻钟主编)整本书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统筹安排。

    一、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带领学生阅读民间故事

    一本书按构成一般可以分为“篇章集合式”和“内容贯通式”两种。《中国民间故事》是一本由五十个民间故事汇编而成的书,以“篇章集合式”进行编排。每个故事单独成篇,前后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故事长短不一,短的只有五百多字,长的有将近三千字,与课文《牛郎织女》的篇幅相当。这样的读本适合引入课堂。

    要提高“篇章集合式”书籍的阅读效率,须在研究问题的统领下,引领学生选取整本书中的核心阅读材料,以此带动其他单篇的阅读,将其纳入系统的知识网络,不断与以往的阅读经验联结起来。基于此,《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可以结合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即第二单元)的学习,同步启动以下导读活动。

    横向来看,每当学生学习完一篇课文,习得了提高阅读速度的一两种方法,教师就同步选取《中国民间故事》一书中的故事作为阅读实践材料,让学生练习巩固。这一过程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既解决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短缺的问题,又能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进行当堂检测和反馈。

    纵向来看,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由于每次阅读都会记录时间、计算字数,经过阶段性的集中练习,学生能在直观的数字变化中看到自己阅读速度的提升,阅读的自信心得以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曾指出: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单一的一种。应该依照读物的性质与复杂程度,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每一本书都有可以略读和值得细读的部分。因此,“提高阅读速度”不应该一味地追求单位时间内阅读字数的增加,还要关注对文本的理解掌握程度。结合《中国民间故事》的阅读,学生在读完后可以针对每篇故事后面的“要点思考”进行交流,或互相出题考查,由此巩固和深化认知。

    二、与口语交际教学相结合,助力学生讲述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结束阅读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讲好民间故事,要求讲得生动,有吸引力,由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为“讲民间故事”,要求学生“适当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要把故事讲好,就要深入仔细地阅读故事。如果说之前结合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而展开的整本书阅读只是“略读”故事,旨在了解故事主要内容,那么,结合口语交际讲述民间故事就要求学生“精读”故事,关注故事中的关键事件、重要语言和特殊细节等内容。有了新任务的驱动,《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向读细、读深、读透推进。教师可以开展“民间故事小能手”选拔赛,用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持续、深入地阅读整本书。

    那么,如何结合整本书阅读讲好民间故事呢?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典型案例,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如结合课文《猎人海力布》的教学,教师让学生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主要内容,抓住主要事件,按顺序复述故事。学生明白遇到人物对话时,可以将直接引语转化为间接引语,抓住主要语言;关注故事开头、结尾、过渡的语句,用上“很久很久以前……”“传说……”“转眼几年过去了……”“从那以后……”等短语连缀整个故事,凸显民间故事口口相传、通俗易懂的特点。之后,学生再在《中国民间故事》一书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故事,用以上方法练讲。

    以《蒙古族的马头琴》为例。学生在导读课初步完成阅读的基础上,梳理出主要事件示意图(如图1);之后再次阅读,找到主要事件之间表示过渡的语句进行罗列(如图2);接着进一步阅读,关注故事中苏和、王爷、小白马的重要语言、特殊细节;最后选择其中一个场景,为故事创作一幅插图,用来辅助讲述。

    这样一次次的阅读,使学生“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在实践活动中走近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学生在“讲好民间故事”这一任务的驱动下,有意识地复述阅读内容,一遍遍深入地阅读读本,实现由“读过”到“读懂”的转变。“读懂”不是指获得某个结论性的知识,形成标准的答案,而是指学生已经获得对于读本的“解释性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因此,“读懂”内隐为缜密的思维,外显为畅达的言语。教师要借助整本书这块厚实的土壤,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底蕴丰厚、见多识广、言语可采。

    三、与习作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缩写、改编民间故事

    整本书阅读应该坚持自主阅读、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原则。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率,读写结合不失为一种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做法。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是“缩写故事”,要求学生把较长的故事缩写成简短的故事,掌握缩写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教材以课文《猎人海力布》中的部分段落为例,进行了缩写示范。教师可以选择《中国民间故事》一书中篇幅较长的单篇故事,让学生进行缩写练习。在学生初步完成练笔以后,教师可比对不同学生对于相同故事、相同段落的缩写结果,加以指导,使学生在直观的习作案例中习得缩写的基本方法:摘录、删减、概括、改写。

    学生除了结合单元习作进行民间故事的缩写,还可以结合课后小练笔来改编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这其实是要求学生换一种方式来讲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课文采用的是顺叙的方式,而在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一书时,学生可以发现很多故事在结构上是首尾呼应的。很多关于地名来历的民间故事,如《松花江的故事》《天下第一关》等,常常采用倒叙的手法来讲述,以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在帮助学生改编民间故事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打开思路,可以改变故事的叙述视角,也可以改变故事的叙事结构。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推荐一本书”。结合“快乐读书吧”中的“相信你可以读得更多”这一板块,教师可以让学生向同学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其他民间故事,在交流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比对不同民间故事创作上的异同之处。在持久、深入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的阅读不再是笼统感知的程度,而是对整本书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有了深入理解。

    阅读力就是学习力。统编教材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一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和接受。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基于统编教材,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有效推进整本书阅读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刷馆,2018.

    [2]李煜晖.探索和发现的旅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3]罗良建.统编教材背景下儿童阅读趋势刍议[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9(7-8).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中心小学? ?214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