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徐春兰

    【摘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利于大力弘扬现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想政治;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2-0060-02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体现在一种职业精神,它是道德、能力、品质三种元素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体现在三点:

    (一)恪尽职守无私奉献

    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内容。工匠精神要求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不求回报。把热爱工作当成人生中追求人生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路径,甘于奉献,敢于担当。

    (二)矢志不渝精于专研

    矢志不渝、精于专研是工匠精神的本质体现。工匠精神要求做事坚韧不拔、精益求精、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这是体现工匠精神的必备要素。细致入微是工匠的追求,是工匠精神的深刻体现,要专心于全局,专注本职工作,不越雷池、不踩禁区,这种矢志不渝、精于专研的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三)脚踏实地追求卓越

    脚踏实地、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实现保证。工匠精神要求不能好高骛远、三心二意。追求目标和理想要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在不断的琢磨和实践中提高自身技艺水平,超越自我、实现创新,最终达到卓越。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基于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出新的时代价值,对推动高校思想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创新型人才

    “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是提高人才质量的现实需求。不论是敬业文化与精神的宣传,还是企业家精神的弘扬,以及微观层面的教育系统内的培育,都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在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逐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培育创新型人才正是当下所需,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更要弘扬好“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满足社会需求培育更多的复合型、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培育工匠精神正是培育创新人才、增强的创新能力、激活创新热情、构建创新体系、搭建创新平台的根本要求。

    (二)有利于加强精准性教育

    一是加强道德观教育。工匠精神反应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社会道德需求。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当中,充分发挥道德引领作用,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踏实专注等优良品质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基本行为和价值导向,起到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道德观教育作用;二是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很多内容与工匠精神呼应,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利于当下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时代进步脉搏、实现自身价值。

    (三)有利于推进专业化建设

    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当中,有利于思想教育向创新化、专业化、规范化进一步深耕细作。工匠精神的引入填补了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操作缺位的漏洞,使得思政教育更加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工匠精神使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能在日常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践行职业道德,创新和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对推动思政教育创新有机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

    (一)意识形态坚守不严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复杂多元、五花八门的信息已经覆盖各个角落,部分高校在意识形态阵地的坚守上不够严格,迟滞、延后等现象时有发生,不良西方文化利用微博、微信、网络平台等各种社交和宣传平台和软件入侵,使得多元化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不能准确及时的把握好舆情、辨别正确的价值导向,不能正确树立理想信念,行为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支撑和引导的重要作用。

    (二)工作积极性不高

    主要体现在部分辅导员的工作方面。辅导员工作任务较重,工作任务量多,压力较大,工作人员少,容易导致积极性不高,忽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效果不佳,工作效率较低,对自身工作内容的定位不准确,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工作热情不足,缺乏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不能把本职工作当做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平台。因此倡导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必要选择。

    四、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精准原则

    精准原则要求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要找准落脚点和切入点,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在准确无误中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二)要坚持精深原则

    全面渗透、整体把握,使得思政教育更有深度、更高质量、更强效果。

    (三)要坚持精细原则

    精细原则要求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要坚持深耕细作。细化思政教育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步骤,在精益求精中把控全局、统筹发展。

    五、“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等教育的方式,因此,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

    (一)融入思政课的教育课堂中

    1.在思政课内容里增加工匠精神的内容教育,高校思政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匠精神所代表的是一种认真执着努力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是把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中,高校思政教育是目前高校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主要阵地,通过思政课把工匠精神的内容融入到思政课内容中,是通过开展工匠精神教育让学生能够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来提高大学生的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美德的培育,更是通过思政教育把工匠精神的中精益求精的精神继续发扬和传承。

    2.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上渗透工匠精神。高校思政课担负着对大学生價值观的塑造的重任,把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学中就是在思政课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上,就是要朔造持之以恒塑造攻坚克难的价值观。工匠精神的内涵丰富,其中持之以恒执着坚守就是其中一项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这种攻坚克难执着坚守的精神,思政课上通过很多的实例和人物的真实故事来教育启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因此,在思政课上融入关于两弹一星、中国匠人等真实案例,从中启发和教育当代大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工匠精神与职业教学结合

    工匠精神说到底是一种职业教育的精神,是在职业生涯中所形成的优良的品质。在高校思政中融入工匠精神就是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容。其一,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职业品德教育上。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技能等情况,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坚持职业品德教育,把工匠精神中的专业、精益求精和敬业的精神贯串到职业品德教育全过程。把具有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大学生职业品德教育的核心,以达到提高大学生和道德品质和职业的竞争力的目的。其二,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现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目的。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实践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亲身体验践行和掌握工匠品质。

    (三)融入校园文化和生活中

    工匠精神所代表的是一种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需要环境的融入和烘托。高校思政教育通过校园文化来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推进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首先,要推进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环境的融合。

    1.推进工匠精神与新媒体的结合。当前新媒体网络平台是高校宣传培育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阵地之一,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中就是将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等精神品质融入到新媒体的宣传教育中,通过新媒体宣传和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上开展优秀校友主题宣讲、开展职业精神等主题活动,弘扬执着坚持精致等工匠精神。在新媒体平台上积极推送关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美德等宣传主题的文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重要内容之一。把工匠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就是要利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和活动,开展教育活动。把具有蕴含工匠精神的传统手艺和传统文艺等通过校园文化传递给广大学生。引导学生了解传承和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古代匠人们的工匠精神。

    3.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道德观。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在思政课堂上,更要把这种职业道德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在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思政课教师或职业课教师要聘请一些知名的匠人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校友对小学进行宣讲和讲座。要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在知识层面上具备工匠精神的内容在自身层面上也必须具有工匠精神的品质。高校其他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工匠精神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