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王成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刺激学生的感官,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纳。教师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静态的模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海量存储信息,提供丰富资源

    网络用户可以彼此联系、相互沟通,能打破地域的界限。学生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获得散文、诗歌、小说等体裁多样的文章,有社会焦点、热点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文本,要将教学资源向课外拓展延伸,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完善、更加丰满。如在学习部编本六上《书湖阴先生壁》一诗时,教者要借助于网络了解诗作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寫诗缘由,品味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王安石赠予杨德逢的诗作,有《寄杨德逢》《示杨德逢》《再次前韵寄杨德逢》《元丰行示德逢》《游城东示深之德逢》《招杨德逢》《过杨德逢庆》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要尽可能地拓展教学内容,改变内容单一的现状,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二、借助多样技术,增进学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画面、声音、动画、视频等资源再现学习内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行为投入,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教师要依据文本教学目标,提出促进思考的问题。如在学习部编本六上《草原》一文内容时,教者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草原美景图,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源,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大家喜欢草原吗?你能用一个词、一首歌、一首诗表达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吗?教师借助于图片,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期待,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的词和句子,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关键词搜集文本信息,通过人机交互,促进学生对文本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并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借助信息平台,构建活力课堂

    语文学科实践性强,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的语文实践,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优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去感悟、体验。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促进对语言知识的感悟与运用,能促进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向学生再现写作情景,再现生活画面,能促进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让他们在言语互动中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信息技术情境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写作,从而感到写作不再困难。

    四、借助交互特点,引生合作探究

    优秀的课件一定具有交互性,这样才能促进人机、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对话,能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建构。除PPT外,教师还可以借助Flash等交互软件制作课件,或通过Dreamweaver等网络课件实现互动,能促进资源的共享,促进学生的协作交流,让他们在主动协作学习中获得提升。计算机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互评互学的空间,让学生开展线上的讨论交流,让他们有了充分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评价也由过去教师的评价转变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能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让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互评他人的习作、自我推荐作品、共同赏读评改,能在交互的交流中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让他们在互动中促进语言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