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EE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李宏利 费攀峰 李亚军

    摘? ? 要:文章从“Java EE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中心,从课堂与实习、教与学相结合等方面入手,思考“Java EE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等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习方式等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夯实学生就业基础。

    关键词:Java EE技术;计算机;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3-0016-02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这些新教学理念如何体现到教学中?怎样建立适应新教学理念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这些都是教学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Java EE技术”课程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必修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具备进行企业级软件开发必须具备的高级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够较快胜任相关方面的软件开发工作。因此,该课程要紧跟市场需求,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本文从“Java EE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课程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对课堂教学与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一些建议。

    一、突出课堂讲授

    (一)课堂讲授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的“表演化”。课堂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进入了多样化时代,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是富丽堂皇、装饰华美、理论摆设的“表演课”[1],这种只注重表达方式而忽视课堂内容的教学理念在时下的课堂教学中很受推崇,而结构简单、通俗易懂的教学理念变得很难入流,被边缘化。“Java EE技术”课程尤其如此,过多的形式主义,影响了“Java EE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环节繁琐。教师每堂课由回忆上节内容、本节内容展望、内容讲授、本节内容总结、作业布置等环节组成,而课堂的弹性空间、学生自由思考空间被严重挤压甚至取消,整个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第三,教师任务单一化。教师只是把教材知识加上自己的理解直接或强制性地传递给学生,当然,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学生也利用教师传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学生对问题认识的能力却被弱化了。

    总之,在上述问题的影响下,“Java EE技术”课程教学沦为教师的“表演课”,成为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

    (二)注重核心理论知识讲授

    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需要对“Java EE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去“伪”存“真”。但保留什么,去除什么是个难点问题。教师应该根据教學大纲,理出本门课程主线,如:SSH2为教学主线,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更新为SSM,无论是SSH2,还是SSM,表现层、服务层和持久层是主线(也是核心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师应围绕核心知识展开教学。

    核心知识一旦确定,课堂“廋身”活动就应运而生了。与核心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应置于课堂的主要位置,教师应该在核心知识上多下工夫,要确保其在教学中的突出位置,相对于核心知识而言比较边缘的内容,在教学中应弱化,以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过多占用课堂时间。核心知识是底线,不能弱化,否则,课堂教学就会因为失去“主心骨”而偏离教学方向。

    (三)厘清学习主线,强化“学”地位

    对“Java EE技术”课程课堂知识进行“廋身”活动后,核心知识就呈现在教师面前,这才是教学根本价值所在,是构建以学为本的教学架构的基础。“教学”就是“教学生去学”“以教辅学”“融教入学”的过程。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教”弱化了学生的“学”,“学”成了“教”的配角,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核心知识教学就是要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过滤,把有用的要“学”成分明白无误地呈现给学生,这样才能突出“教学”重点。这种教学理念要融入“Java EE技术”课程中,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知识点放课堂上讲,部分内容要学生自己学习。

    二、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在“Java EE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也很重要。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也是一种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会学、爱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1.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顺畅进行,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了解和认识学生,是教师“教好”的前提。教师施教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因为掌握了学生学习习惯,才能因“学生”施教。同样的道理,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也是学生对教师认可的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尊重学生,与学生真心交流,真诚对待学生,也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同时,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在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在不伤他们自尊心、不侮辱他们人格的同时,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正确的,是在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是由衷的爱护和帮助,学生才会真正地从心里接纳你,才会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Java EE技术”课程,难度大,问题多,教师要强化与学生的交流,教师要不厌其烦地给学生回答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能。

    2.增强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事物或活动) 的心理倾向”[3]。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丁肇中说过: 兴趣比天才重要。兴趣“需要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使其茁壮地成长起来”[4],成功的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ava EE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是很灵活,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的地位消极被动,教学氛围沉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感到有趣、新奇和有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从而使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活泼、练得更加扎实,要让学生感觉到从“Java EE技术”课程中收获很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关怀,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5]。

    (二)培养学生意志

    “Java EE技术”课程内容多而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极易放弃,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意志的培养。首先,在课堂上多提问,强化师生互动,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使学生有成就感。其次,在教学中应扬长避短,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三,要对个别学生有计划地指导,及时给予必要的肯定和鼓励。第四,鼓励学生在学习“Java EE技术”的过程中要坚持每天都要看(看别人程序,琢磨、理解、借鉴、模仿)、每天都要写(把借鉴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消化吸收),坚持两个月就会看到学习效果。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有收获。

    总之,要让学生感受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难学”的“Java EE技术”课程经过自己努力也能学好。

    三、优化实践环节教学

    “Java EE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实践环节教学,通过集中实践环节,模拟公司软件设计的工作环境,使用“情景教学、角色训练”法,进行软件设计方面的技能培训,真正做到实践方面的教和学有机结合。 一个优秀的软件设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必备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模式,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环节的学习,这也是“Java EE技术”课程实践环节的最终目标,而不是简单地完成一个个“项目”,因此,要用“专业工程师素质”要求学生。

    学校应根据用人单位和畢业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专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修改培养方案,特别是实践环节的培养方案,以适应用人单位对软件设计方面人才的需求。培养方案应是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并重的培养方案,而且要符合市场对人才需求。有了好的培养方案,“Java EE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就有了指导思想,就可以适当调整课时,增加实习环节的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内容上可以侧重公司常用的框架,如MyBatis和Spring MVC的教学和训练。通过“Java EE技术”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又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作了充分的准备。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高校 “Java EE技术”课程实践环节以基础性实践为主,学校或学院需要加大投入,强化以项目开发为主的实践环节教学。

    四、结论

    通过“Java EE技术”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协作精神,具备脚踏实际地、刻苦学习的精神,具备多实践、快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接收更多新概念、新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深化“Java EE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紧跟市场需求。“Java EE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者应该勇于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把学校打造成软件人才的培养基地,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这些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龙宝新.走向核心知识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时代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2,(3).

    [2]方运意.师生和谐关系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9).

    [3][4]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教育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4,(7).

    [5]刘信阳,何云峰.论高校“师生成长共同体”[J].高等农业教育,2014,(4).

    收稿日期:2019-06-02

    作者简介:李宏利(1974—),男,陕西蓝田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数字图像处理研究。

    基金项目:201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级培育(数学专项)(JY17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