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力量

    段钰涛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时代变迁,曾经的墓冢已化为沙土,传统经典仍需守护。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曾悲鸣:“再也找不見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憩的亭台”,我国城市的经典正在消逝。随着时代的前进,曾经的古风古韵、古街古楼在历史长河中已隐去了身影,换来一栋栋耸立的高楼。固然,过去的院落、城镇已然不适合今天的人口居住,但是现代化机械的替代不免有股淡淡的悲凉。

    弘扬经典,究其本质是让我们在精神上回归以往的归宿,这归宿必须经过改造,过去的古都不可能全部保留,但尚应留下历史的痕迹。对于文化,我们也应恪守现代文明对历史文化的最后一丝温情。

    京剧,仍保留着几千年来的精华,才子文人对其也进行了改进创新。常言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必须明确其核心和精华,不随意进行删改,要保留其“味”,让那婉转悠扬的曲调永远成为老北京的文化印记。

    反观当今,古老的艺术正逐渐回归,传统文化正在默默地渗入我们的生活。唐装汉服逐渐成为潮流时尚,京剧昆曲如百花齐放,剪纸等民间工艺也大放异彩。融入古风的歌曲也开始流行。但愿这不是一时的流行,而是永流传的经典,但愿这不是一时的红火,绚丽之后只存旧忆。

    综艺节目也在将经典引回社会。《朗读者》将文字化为声音,勾勒出一个个纯净高尚的灵魂;《中国诗词大会》将诗词外化,展示了诗词温润淡雅的气质;《经典咏流传》将豪情壮志谱成激昂音符,把一腔柔情化为曲调飞扬。各类媒体将传统文化以崭新的表达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被赋予了时代意义的它们,如同星火,点燃了现代人的激情。

    汉语之美,若行云流水,行之为象,流于幻化。如无底宝库,其博大与深奥更是引人惊叹。可是当今提笔忘字现象不禁令人心寒。汉语毕竟是中华文化之根,怎容我们轻慢?这一经典必须保持活性,不可弃如敝屣。

    大江东去,万物更迭,愿经典永流传,随时代大浪且歌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