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叙事策略

    李子豪

    【摘 要】《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由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由饺子执导兼编剧。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争到底”的成长故事。该片虽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却进行了大量改编,不仅在角色形象上与传统神话人物的形象背道而驰,而且在剧情的叙事上大胆创新,将传统神话故事与当下时代背景相结合,给观众展现了不一样的“哪吒闹海”。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叙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6-0071-02

    一、文学作品及经典影视作品概述

    一个叙事是一系列事件的整体,一部影片是一个完整性的话语。电影是向观众讲述一个故事,如何向观众讲好一个故事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尤为重要。

    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其形象起源于元代宗教神话典籍《三教搜神大全》,活跃于《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多部古典文学作品中。关于哪吒人们最为熟悉的故事便是“哪吒闹海”,主要取自《封神演义》,但在《封神演义》中,幼年哪吒可谓是睚眦必报、蛮不讲理的小魔头,之所以如此与其父李靖有着很大关系,李靖从哪吒出生时就对其不满,在哪吒的成长过程中也是缺乏管教,随后哪吒接连闯下三桩大祸,李靖的態度使得父子关系破裂,哪吒复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父报仇,由此可见,哪吒对于其父李靖的恨意之深。后来在太乙真人的教导之下,哪吒帮助姜子牙兴周灭纣,最终肉身成圣。

    在影视作品中,哪吒这一形象最为经典的就是1979年王叔忱执导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导演在《封神演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在剧情内容上相对于原著,摆脱了其原本的黑暗色彩,将时间的起因重新定义为妖龙作祟,残害百姓,从而引出哪吒挺身而出,将哪吒塑造成充满正义感的少年英雄,并且弱化了哪吒与父亲的矛盾,树立了哪吒不畏强权,敢作敢当的动画形象。

    二、剧情叙事:经典神话创新改编

    《哪吒之魔童降世》取材于《封神演义》,但在其基础之上进行了颠覆性改编,给观众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哪吒。《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脱离了原著,只是借用了原著中的故事背景,对哪吒的故事进行了完全性重构,将神话故事世俗化,更贴近现实生活,这种改编在创新的同时也是极为大胆的。如何在传统之上做出突破,吸引观众眼球,显得尤为重要。

    哪吒从出生就背负着“魔丸”的诅咒,不仅如此,百姓对哪吒的成见是使其叛逆的导火索,影片自哪吒出生就已经埋好了伏笔,也铺垫了全片的矛盾点——成见,无论是百姓对哪吒,还是仙界对妖族,从一开始就布满了深深的成见,就如影片最后申公豹所说的:“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样努力,也无法搬动。”

    哪吒的成长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可一世的小魔头,他假装不在乎,甚至自暴自弃,敖丙的出现,让观众看到了哪吒的脆弱,他终究是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可,幸运的是,哪吒有着父母和老师的守护,亲情使得哪吒敢于逆天改命,友情使得哪吒在逆天路上并不孤独,影片结尾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大团圆,并点出了该片的中心思想——打破成见,我命由我不由天。

    三、形象叙事:人物形象大胆颠覆

    本片不仅在剧情上大胆创新,在人物形象上的塑造也是另辟蹊径,不仅对角色增加了大量的地域文化特色,还将角色对善恶的概念定义进行了模糊化,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富,夸张大胆的人物风格,也为该片增加了很多喜剧色彩。

    (一)哪吒与敖丙形象

    在人们传统印象中,哪吒是一个天真烂漫、正义凛然的少年英雄形象,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大闹陈塘关时就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天生邪恶的印象,无论是其外形塑造还是其行动,都不是传统意义上正义角色应该有的,其外貌俨然是一副不良少年的形象,而其行动更为“恶”,刚出生就火烧陈塘关,伤害百姓,少年时期更是以捉弄陈塘关百姓为乐。反观敖丙,在传统影视作品中,他是一个掠夺百姓、吃童男童女的反派角色。在本片中,敖丙却代表着正义的一方,不仅形象英俊潇洒,性格更是善良,正义感十足,与魔童哪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在影片的最后,想要覆灭陈塘关的是正义的敖丙,拯救陈塘关百姓的却是魔童哪吒,该片将两个主要角色的形象、性格反转,传达给观众的是善恶界线的模糊,其角色性格不再是先天注定的,反而更贴近于身边的普通人,使角色更有灵性,也更能走进观众的心。

    (二)父母及老师形象

    在传统作品中,哪吒父母的形象扎根于封建时代背景之下,遵循规则维护道统,尤其是李靖,宁可牺牲哪吒也要顾全大局。但在该片中,李靖和殷夫人更贴近现代的严父慈母形象,不再是封建社会下皇权至上的拥护者,而更像是父爱和母爱的实体化表现。殷夫人在哪吒大闹陈塘关,人人得而诛之的时候,全然不顾自身安危,在太乙真人的拂尘之下抱住哪吒,被哪吒咬住手掌,也不顾疼痛一心只想保护其安危,一句“娘在这儿”将其母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李靖随太乙真人去找元始天尊求助的时候,殷夫人不仅要看护哪吒,还需要镇守陈塘关,隐隐影射了当今的新时代女性。而李靖父爱如山的形象直刺观众心脏,一句“他是我儿”引得无数观众落泪,更不用说李靖为救哪吒长跪虚空之门;为还哪吒清白捉住了被敖丙放走的海夜叉;为了哪吒不畏死亡以命换命。李靖夫妇为哪吒所做的,充分诠释了什么叫不抛弃、不放弃。

    太乙真人承担了本片绝大部分的笑点,肥肥胖胖的身躯,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以及做事马马虎虎,喝酒误事,都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除去其身上的搞笑因素外,太乙真人也是一位成功的老师,善良耐心且脾气温和,哪吒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而一位懂得循序渐进的老师正是这时候的哪吒所需要的。虽然该片呈现给我们的太乙真人本领不大,集各种缺点于一身,但不得不说,太乙真人为了哪吒的成长也是尽心尽力,虽是哪吒的师傅,但无任何架子,反而以一种平等的关系对哪吒进行教育,甚至当哪吒学会了他都还不会的变身术时,更是不耻下问。对哪吒的各种恶作剧也不生气,与其说太乙真人是哪吒的老师,不如说他是哪吒成长过程中一位温暖的陪伴者。

    该片对于父母与老师形象的塑造,影射了社会现实,观众在观看的时候甚至可以感受到角色创造时的社会原型,通过焕然一新的人物形象吸引观众,取悦观众,并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该片想要表现的情感主线。

    (三)“恶人”形象

    该片并没有将恶人塑造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形象,反而有种怜惜的意味,本应大放异彩,却因他人成见终无出头之日。最大的恶人理应是“成见”二字。申公豹因为其师元始天尊对妖族的成见,偷换灵珠魔丸;龙王因天界对妖族的成见,暗藏敖丙,望子成龙;魔童哪吒因百姓的成见,自暴自弃,肆意捣乱陈塘关;敖丙也是因为妖族身份,不得不冰镇陈塘关;百姓孩童因惧怕魔丸,对哪吒恶语相向,也不过是因为自身的恐惧。

    没有真正的正道,也没有绝对的反派,有的只不过是立场不同,“恶人”形象的设定更像是为了影射现实社会中形态各异的人物,使故事更加完整,使剧情更具有真实性和戏剧性。通过角色之间的形象性格反差,引导观众去思考。

    四、结语

    《哪吒之魔童降世》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现代风格的神话故事,将哪吒的故事与现代语境相结合,立足当下,娱乐的同时又不乏理性的思考,通过传统故事讲述当下的普世价值观,而人物形象的重塑又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视觉冲击,角色性格的多元化也使得剧情叙事更具有戏剧性。《哪吒之魔童降世》自上映以来好评不断,也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刘云舟.电影叙事学研究[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2]魏源良.浅析《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角色性格设计[J].艺术科技,2019,32(12):85-86.

    [3]蚌非.是我非我,孰善孰恶[N].文艺报,2019-08-16(008).

    [4]易其洋.讲好故事,再说道理[N].宁波日报,2019-08-13(B04).

    [5]严鑫超.《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命由我不由天[N].海南日报,2019-08-05(B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