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据备份与恢复》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王玉立 贺欢欢

    摘 要:数码产品在人们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存储在这些设备中的电子数据的安全也愈发重要,掌握简单的数据恢复技术也渐渐成为社会对信息技术从业者的基本需求,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也在逐渐将《数据备份与恢复》引入到教学中。本文从《数据备份与恢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课程定位、培养目标、教学现状三个角度,初步探讨此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据备份与恢复;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已经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据丢失或残损现象日益严重,个人、单位重要数据的存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种原因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已经成为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数据恢复从业人员的短缺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因而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设数码产品、数据存储及数据备份与恢复等相关的课程。鉴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对数据恢复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设计应与普通高等院校也进行区别。

    1 中职《数据备份与恢复》课程定位

    经本地区人才市场调查得知,数据恢复行业需要侧重于实用技能的中等技术人才,而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数据恢复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势在必行。笔者将从课程定位、培养目标、教学现状三个角度来分析,初步探讨该课程的改革思路并提出建议。

    工作文档、通信信息、生活照等资料大多都以电子数据方式存储在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设备中,但存储卡、u盘、硬盘等存储器的误格式化、数据的误删除、设备故障以及网络病毒的破坏等因素造成了文件丢失、文件损坏、分区表损坏等现象。在计算机的数据维护中,掌握有效的数据恢复方法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保障。掌握數据恢复技术,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应用各种软件实现数据恢复的方法,此外还须着重培养学生面对不断变化的数据破坏行为,不断探索数据维护和恢复的新方法的能力。

    2 中职《数据备份与恢复》课程的培养目标

    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经手案例分析,得知数据备份和恢复面对的问题繁杂不一。既有单机操作中的问题,又有网络环境下交叉破坏;既有普通文档的管理问题,又有应用程序中的数据库数据还原及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修复问题;既有误删误格式化问题,又有病毒破坏后的数据挽回的问题。这一课程即要解决数据恢复问题,还要涉及数据安全与维护问题。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尝试,归纳出《数据备份与恢复》课程要完成的五个培养目标:一是了解计算机系统及数码产品中存储器的组成结构、电路原理,掌握FAT32、NTFS、EXFAT、RAID文件系统的文件管理机制,了解现行的PNG、MP3、WMV等多媒体文件的结构,甚至SQL sever等信息系统中常用数据库技术,具备扎实的数据恢复理论基础。二是掌握计算机应用中的数据备份技术,具备数据安全长期维护的能力。在计算机及其他数码产品网络化作业的大环境中,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操作系统的备份与还原、单机数据的备份、网络环境中的数据备份、常见数据库的备份等技能。三是掌握应用R-Studio、Easy Recovery等软件对丢失或受损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扫描和修复。四是掌握应用WinHex等专业化的数据恢复软件进行文件系统修复和文件碎片提取和还原等高技术要求的处理。五是掌握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常见硬件故障的诊断以及硬盘开盘、存储器件电路板维修的能力。

    3 中职《数据备份与恢复》课程的教学现状

    3.1教学内容仍以理论教学为主

    从目前现状来看,职业中专的教学方法仍然强调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的知识传授为主。《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如果重点依靠理论和案例教学,会降低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3.2偏重于软件数据恢复,硬件恢复教学资源配备薄弱

    数据恢复领域内,软件数据恢复和硬件数据恢复所占比重通常要求各半。受实训资源及数据恢复硬件操作技术难度高的局限,数据恢复课程内容设置中,软件恢复技术所占教学内容比例过高,培养出的学生只能够解决比较简单的硬盘故障,如在分区丢失、文件丢失破坏、误删除、误格式化、病毒破坏等情况下造成的数据恢复的提取,而对存储器件物理故障的数据恢复无能为力。

    3.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

    《数据备份与恢复》课程要完成的五个培养目标对于任课教师的理论认识和动手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中职学校专业老师理论知识的更新通过个人理论学习尚能保证教学需求,但是数据恢复领域专业化的数据恢复能力和硬件维修能力的提升则需要在专业化实用的背景下,才能达到专业化水平。因此与专业的企业合作,培养数据恢复方向的双师型教师,是该课程体系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3.4教材方面滞后明显

    新的理论和技术一问世,先有专家进行总结著书,再有编者根据读书对象编写教材印刷出版,再到学生使用,时间上往往会滞后。《数据备份与恢复》这门课尤为特别,许多技术都是比较先进的,但是有些知识在教材上却没有涉及,教材滞后现象比较明显。

    3.5考核办法不能反映实际水平

    传统的闭卷理论考试对于《数据备份与恢复》课程来说不能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实际情况。会存在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很好,但是实际操作技能不一定过关的情况。

    4 中职《数据备份与恢复》课程改革思路

    4.1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整合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的设置要以数据恢复工程师的岗位需求为依据和导向,以培养数据陕复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本位,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数据备份能力、对被损害数据的数据恢复能力、数据安全方面的维护能力。

    4.2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数据备份与恢复》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遵循“教、学、做”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有条件的话,可以依托学校已有设备,开展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下,通过问题的解决、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4.3注重教学资源建设

    可以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实现学习资源的汇集。在日常备课、上课的时候,搜集一些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案例、例题、习题、试卷、图片、表格、flash动画、电子课件、视频、网站、微博等资源同时,还要尽量搜集比较高级的教学资源,如仿真、测试等相关资源,逐步丰富教学资源的建设。

    4.4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邀请相关企业的数据恢复工程师共同制定数据恢复人才培养计划,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授课,积极运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同时注重学校教师师资水平的提升,开展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活动,让数据备份与恢复课程逐渐专业化。

    4.5改进考核方式

    考核是方式,检验才是目的。《数据备份与恢复》课程中应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理论和实践分数分配为4:6或3:7,并且要有一定比例的日常操作考核作为配合。希望能通过课程教学改革,让学生全面掌握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知识并培养出勇于探索与思考的精神,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孟.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17,(17):76.

    [2]冯诚.计算机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的应用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0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