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前预习对策探究

    方小慧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师在教学中需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和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预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课前预习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课程标准中不断强调学生是课堂主体的观念,只有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课前预习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开展课前预习,让不同水平学生均能感受到该学科魅力,在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过程中认可自我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超越自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精心设计预习任务

    语文新课程有着显著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特点,大部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普遍认为只要查阅生词和阅读课文即可,这种预习方式必然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这一预习误区,而语文教师需先深刻钻研教材,明确学生预习任务,体现课前预习的开放性和层次性。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師还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以及认知规律设计预习单据,使预习任务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预习任务还要坚持“低入高出”原则,将笼统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便于学生操作的单个小目标,提高学生预习针对性。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为例,该篇课文预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深深怀念之情以及热爱大自然和向往自由的热情。对于三味书屋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没有必要深度度量或运用现代的眼光去解析。语文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可行性较强的预习任务,再运用现代多媒体呈现或运用纸质文本形式发放给学生,预习任务涉及对该篇课文的生字、词语、句子、语篇以及写作技巧等多方面知识梳理,或适当延伸和拓展语文教材内容,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语文知识不仅内容繁多且易懂难记。

    很多语文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经常运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即要求学生记忆和背诵重点课文和诗词。同时为学生布置大量练习作业,一方面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强化学生知识记忆,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在讲解知识之前可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又如,以《藤野先生》一课为例,在讲解到该篇文章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和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信息,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中会了解鲁迅先生学医为了治愈国人身体和精神,由此反抗外来者的侵略,还需了解鲁迅先生在日本求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结下的深厚友谊。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可结合学生预习内容进行补充讲解重难点知识内容。

    二、优化课前预习方式

    在初中语文课前预习设置相关任务便于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知识的文本写作背景、作者以及其他相关作品,从而以良好的状态听教师讲解。设置预习任务优势还在于可以有效落实基础知识,增强学生思辨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相关研究学者指出,认知和发现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相结合并建立全新的学习体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知识中的难点问题,实现一边预习一边更新知识体系的有机学习。

    以《背影》一课为例,语文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其设计预习案,先结合课文背景设计“时代链接”和“知人论世”两个板块,目的在于揭露这篇散文中“我”的家庭在当时社会发生的变故,其中就涵盖本文的写作背景。与此同时还要设置基础知识积累板块,即语文教师带领全班学生浏览全文并在“读一读和写一写”中解决课文中的生词汇问题,也借助词汇让学生了解课文基本梗概。在最后的自主阅读板块则让学生熟读全文并找出“四次背影”,了解其作用,在正式教学阶段师生共同分析讨论该问题。课前预习方式是学生培养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本学习需要,巧妙引导,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

    三、实施小组合作预习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直好评,该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彰显了学生主体作用,更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因材施教打下良好基础。初中语文课前预习同样可以应用小组合作预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课前合作要抓住“合作”两个字,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合作,合作过程中要抓住什么关键词进行预习,合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怎样解决。只有系统地研究合作预习的方法,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效合作预习。

    首先,划分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需要语文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明确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并合理设置难易程度,尽可能设置与学生学习以及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任务。语文教师在分组之前可先向学生准确阐述合作学习目的和具体要求,在尊重学生需求和意愿的前提下协调各个小组,目的在于使每个小组成员的个性特征符合互补性和差异性原则。一般合作学习运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这种分组方式能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多元性,更能增添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其次,合作预习,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课为例,小组长先阐述对这篇课文的想法,之后小组成员依次发言和补充。小组记录员要准确记录其他学生发言概要和质量并作为后续互参考依据。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这篇课文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水平,把握诗歌内容,充分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并在此基础上阅读诗歌,感悟美好的生命。课前预习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任务,学生要做好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教师则要做好课前预习教学导案,设置课堂任务目标,引导学生按照教师制定的学习轨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大限度提高师生和生生合作效率。以《列夫·托尔斯泰》一课为例,语文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前一部分主要描写哪些内容,突出哪些特点。在课文中找出表示作者倾向的语句并体会学生思想感情。在阅读思考中,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朗读第二部分,教师顺势提出问题:该部分从哪几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课文通过描写眼睛展示哪些内容,如何理解作者极力写出心中伟人丑陋、粗鄙、平庸的一面。之后引导学生进入自我学习状态,通过教师释疑和小组相互讨论回答上述所有问题。

    总之,课前预习作为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端,需要教师给予高度重视。在新课程全面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基于学生自身学习意愿、学习能力以及学情等多方面因素引入正确且有效的课前预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初级中学(22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