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骑行

    车建国

    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下了一尺多厚,大地冰封,银装素裹。德令哈的气温一下降了十几度,一眼望去是冰雪的世界。傍晚时分,风雪弥漫,小赵、小周和小王三位少年从河西出发,骑上自己得意的当时最为流行的“永久牌”轻便自行车,在冰面上飞舞,去河东电影院看电影。多少年前的往事,仿佛就在今日,让他们历历在目,一次雪夜骑行,令人难忘。

    他们每人一辆自驾车,在结满冰碴的路面上尽可能展示着自己的车技绝活。三人冰上骑行,形态各异,从小到大在雪地里长大的小周独领风骚,他始终骑在小赵和小王前边,不时还回头看看他们。自行车轮胎发出“咯咯”的叫响声,提醒着他们,车胎打滑得就像风雨后房檐上消融的流水,小赵和小王一会儿往左倒,一会又往右倾,跌跌撞撞,在冰面上拐着“8”字。骑过了巴音河他俩已是大汗淋漓,头上直冒热气,整个人像在蒸笼中,成了冰天雪地里的一道风景。路面凹凸不平,他们就像耍杂技一样,艰难地骑车,在晶莹剔透的冰面上缓慢前行。

    久违的感觉,一下子让三个年轻人回到了三十年前他们参加工作前快乐的时光。自从他们招工去了花土沟,离开了生长的德令哈,再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风雪场景。在这银色的世界里,树木穿上了冬装,大地盖上了棉被,人们裹得严严实实。空前新鲜,气候湿润,白雪皑皑,沁人心脾。触景生情,他们想起了久别的德令哈,勾起他们童年美好的记忆,那是一个快乐无比的年代,无忧无虑。不像今天的孩子们被学习和各类补习班压弯了腰。下雪天,他们穿着厚实的冬装,带上防冻的狗皮帽子,脚上蹬着母亲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棉布鞋,脸蛋冻得通红,双手肿的像发糕,可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岁月匆匆,无忧无虑的日子和快乐的时光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已不复存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冬天,他们三人很幸运地招工到冷湖石油局当了一名石油工人,结伴同行去了花土沟。虽然久居花土沟,环境恶劣,风沙走石,气候干燥,天寒地冻,但很少能看到像德令哈这样大雪纷飞的景致。当他们看到这雪的世界,冰的海洋,享受这银色世界清晰的空气,心情是那么的愉悦,充满了希望,激情四溢,焕发生机,孕育着生命。长期置身于沙漠腹地的石油人,被眼前白茫茫的环境所感染,那种感官的刺激和心胸的豁达,感到大自然的释怀和惬意,就想返璞归真,享受这些年难得一见大自然的淋漓畅快的表现。冰雪天地之间,有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品味,享受这难有的恬静和冬季孕育万物的胸襟。他们在冰面上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失去平衡,便会翻个跟头四脚朝天。正常情况下他们去河东看场电影,要不了半个小时,可今晚却足足用了50多分钟。

    到了巴音河东电影院,门庭若市,快到电影放映的时间了,他们马不停蹄,抓住一分一秒,要么三天前排队购买的电影票《街上流行红裙子》就要打水漂了,一旦电影放映就禁止人员入内。停放自行车、排队、取票、进场。等他们找到座位屁股刚一落座,银幕上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就映入眼帘。他们顺着影片的情节进入了故事之中,模范女工陶星儿的思想变化,将人们对心灵美、行为美的追求与外在美的追求有机地结合,反映了纺织女工对美的渴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改革开放初期,故事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主题、新旧思想的碰撞,再现了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和需求,通过对外在事物的感受与认识逐渐得以完善的过程。这部电影当时以时装为题材,反应人们的心灵美。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还不多见,它记录了80年代开放初期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劳动模范也敢穿上“袒胸露臂”的红裙子,而且在大街上招摇过市,还到各个服装店去“斩裙”,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是一部引领时尚的好作品。年轻人喜欢新潮、爱美、热爱生活,符合他们追求新生事物的心理。

    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在不知不觉中结束,走出电影院,他们还陶醉在故事的喜悦之中,在人们的欢笑中看电影的人朝着四面八方散去。骑上自行车,他们兴高采烈地回河西,在大街上又练起了来时的车技——冰面上表演。他们谈笑风生,被眼前白茫茫的雪地上的一团黑色物体挡住,他们急忙过去看个究竟,一个喝醉酒的人匍匐在雪地里,以冰当床,蜷缩在地,呼出的热气已把冰面化了个核桃大的坑,看到他呼气困难的样子,小周大声叫了起来。酒精中毒的人喊破嗓子一时半会也是叫不醒的。看到陌生人被冻得缩成一团的样子,他们怜悯起来。怕有不测,小周守候,小赵和小王放下自行车分头去找人。直到凌晨,天气越来越冷,他们也没有找到认识的人,心里没有底,也很无奈。再这样下去陌生人将被活活冻死,他们一个个心急如焚。没办法,还是一个人守着,两个人沿街询问。两个小时没有结果。喝酒的人最怕后半夜,身上的热量慢慢地散发,这在高原寒冷的季节被冻死不足为怪。他们四处寻找他的家人和认识的人。漆黑的夜晚,举步维艰,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只要看到灯光和行人我们就过去打听,一条街整个问过来也没有认识的人。这时小王冷不防儿冒出一句话,“向前走拐几个弯好像就是河东派出所,把人送到哪儿会安全些”。夜深人静,寒风瑟瑟,他们三人安置醉酒者心切,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给喝醉者找个歇息的地方。在万般无奈之下,他们把两辆自行车锁在一起放到原地。用一辆自行车驮人,小周在前边推着自行车(雪地骑车他技术较好),小王和小赵各扶一边,拐了两道弯,看到了前方有微弱的灯光,他们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下子有了精神,向有灯光的地方奔去。“望山跑死马”,怎么走也走不到头,加上要送一个喝醉酒的人,可想多么艰难,就这样,他们一米一米向有灯光的地方前进。灯光就是他们黑夜冰天雪地的灯塔,是他们前行的希望,虽然脚下打滑,站立不稳,可他们心里还是热乎乎的,总归有了希望。折腾了一个多小时,三个人喘着粗气,终于看到了“河东派出所”的牌子。这下,他们可以松一口气,总算有个着落。为了给醉酒者找个安全的避风港,一分一秒不敢怠慢。小周急忙上前敲门,看到民警“威武”的样子,如释重负,赶紧说明原委。屋漏偏遭连阴雨,警察的态度令他们大失所望,说派出所只管治安,不管喝醉酒这些事,还说你们把人从哪里弄来再送到哪里去,三个年轻人听了一头雾水,不知何去何从。三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一下子凉了半截,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他们没有错啊,警察怎么这样冷漠,这样对待人命关天的事?初生牛犊不怕虎,和警察于理一争,他们争吵起来,谁能见死不救?在这紧要关头,三个臭皮匠也能顶个诸葛亮,为了救人,他们斗智斗勇,出了个损招,一个人先把自行车骑走,两人再把喝醉者抬进值班室,开始和警察周旋,说暖和一会,就会把人弄走,不慌不忙给警察留下他们的联系地址,声东击西,一放下钢笔,两个年轻人撒丫子就往外跑。警察没有设防,被三个“愣头青”给耍了,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敢这样做,当警察追出来时,三个年轻人已经在黑夜中消失的无影无踪。还是小周脑子活番,他说一句顶十句,这是派出所,看他还敢把人扔到雪地里,咱们赶紧走。

    折腾了将近5个小时,他们顶着严寒拖着疲惫冻僵的双腿去原地找那两辆锁在一起患难与共的自行车,虽然很累,可他们心里踏实了许多,感觉又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晚点回家能睡个安稳觉。

    第二天一大早,河东电影院门口救人一事就被传的沸沸扬扬,海西州少数民族电影译制厂职工家属给派出所送去了锦旗,他们四处打听昨晚救他们家人的三个小伙子,他们没有露面,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一件人之常情而再平凡不过之事,如略有良知的人都会像他们这样。后来醉酒者按他们留的联系方式找上门来,家里人不知道这件事,此时三个年轻人已经坐上了返程回花土沟的班车,听说他们是冷湖石油局的职工,高高地伸出了大拇指。

    三个年轻的石油职工回了一趟德令哈,不枉此行,他们参加了成人自学考试,取得了合格成绩,雪夜骑行,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们的善举是人生之路上又一份满意的答卷。

    丰富阅历,洗涤灵魂,才是对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的深层次思考。

    (作者单位:甘肃敦煌七里镇青海油田企业文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