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故事

    颜瑶卿

    在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和策略促进孩子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也让我自己获得成长。以下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小故事。

    快乐皮影人

    2006年3月的一个早上,翔翔小朋友将录制了当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的光盘带到了班里。其中皮影舞蹈《俏夕阳》吸引了孩子们。孩子们为老奶奶们的精彩表演喝彩,我也被导演将皮影戏通过真人搬上舞台的做法感动。我想,如果能让孩子接触优秀的民间舞蹈,培养他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敏感性,领略其中的真、善、美,该有多好。

    于是,我决定将皮影舞蹈《俏夕阳》改编成适合大班孩子的韵律活动。我根据孩子的感知、理解和表现水平将原乐曲改编为ABA的结构。A段音乐诙谐有趣,设计为走皮影步,让孩子学习皮影舞蹈的动作。B段音乐前半句有旋律的设计为皮影造型,后半句加了敲击锣和木鱼的节奏,设计为造型静止定格……经过一番精心设计,大班韵律活动“快乐皮影人”的方案形成了,并在班里尝试实践,效果很好。

    可是,在一次教学活动比赛时,我借班组织韵律活动“快乐皮影人”。活动中,孩子们情绪低落,完全无法根据音乐进行创编。我使出浑身解数,努力调动孩子的兴趣,但孩子们只是被动地跟随着我做动作,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本没有调动起来。最后,活动只能草草收场。

    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在自己班里组织活动效果很好,而借班组织活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周园长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你不了解借班小朋友的经验水平,没有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组织活动。”我恍然大悟:了解孩子的經验水平,基于孩子的经验施教是有效教育的前提,而我面对不同的孩子,却采取同样的支持策略,怎么能成功呢?另外,我认识到自己在引导孩子进行创编方面的经验和策略还不够,需要进行相关的学习。

    我努力寻找相应的学习机会,听说南京师范大学暑假要举办关于奥尔夫原创音乐教育活动的培训。我想奥尔夫音乐非常注重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一定会对我的教育教学有所帮助。于是,我报名参加了培训。一周的学习,我获益匪浅,我明白了孩子创编需要丰富的知识经验,创编只有在动作模仿高度熟练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师要为孩子的创造提供一定的思路……学习结束之后,我对原来的“快乐皮影人”方案进行了调整,并迫不及待地组织孩子开展相关的活动,我不再只是简单地鼓励孩子创编不同的动作,而是提供思路让他们自主创编。

    后来,韵律活动“快乐皮影人”作为浙江省唯一被选送的活动在全国第五届音乐研讨会上展示。同样是借班组织活动,这一次,我提前去班级里了解孩子们的经验,发现孩子们对皮影戏还不是很了解,我就让他们观看了我带自己班级孩子参观皮影馆的录像,还引导他们学习操纵皮影偶以及各种皮影造型动作,模仿皮影人行走。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活动兴趣,我在活动现场拉了一块长长的布,打上灯光,使活动场地变成了皮影小舞台。在活动中,孩子们想象着自己变成了“皮影人”,不断创编各种有趣、可爱的动作,孩子的天性被激发了出来。我和孩子们都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快乐皮影人”活动设计获得了全国音乐教学设计二等奖,活动实录视频光盘在全国发行。

    敲敲乐

    第一次韵律活动“快乐皮影人”的成功体验,激发了我继续探索的热情。2009年,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基金会创设了自主研修丰叶奖平台,使我有机会申请去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当时我真的很希望自己能够系统地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音乐教学法等专业理论知识以充实自己,希望自己能设计出更好的音乐活动带给孩子们。于是,我主动与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界的领头人许卓娅教授取得联系,在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单位领导的支持下,我申请去南京师范大学跟随许卓娅教授访学一年。

    在南京师范大学访学的日子里,最令我难忘和期盼的是每周四与导师共进午餐的时光。我们一边进餐一边聊学习与教学,导师经常会和我做一些小游戏,帮我理解相关理论。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她用“一枪打四鸟”的动作告诉我只有动作高度熟练才能转为技能,她还用生动形象的方法让我理解什么是“变式练习”“近迁移”“负强化”……学习从来都不只是读书,还有各种讨论和交流。

    我主动要求参加在南京市举办的各种音乐教研活动及全国各地的音乐研讨会等。我还加入了许卓娅教授的实践团队,成为一名外援教师,每周二和周三,都会跟着许教授到南京的幼儿园进行实践研究。我非常庆幸能加入这样的研究团队,我们经常走进教育活动现场进行观摩,然后讨论反思,提出改进策略,再进行实践探索。我也多次尝试将所学的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反思、调整,不断追求自我成长。

    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更加意识到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儿童的经验、基于儿童的经验,要关注儿童个体差异,促使每一个孩子在每一次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欣赏到由一群中学生表演的一段蕲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蕲竹舞》。这段舞蹈动作简洁明了,节拍明快,比较适合大班孩子表演。我想根据大班孩子的学习特点对这段舞蹈进行相应的改编。这段舞蹈的主要动作是双人反复串场对击竹棍。我根据大班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上、中、下)分别进行尝试。在孩子们探索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使用两根竹棍敲击容易手忙脚乱,看来用两根竹棍对于当前的大班孩子来说有难度。于是,我就让孩子们先尝试使用一根竹棍进行敲击。通过再次观察我发现虽然只使用一根竹棍,但表演中孩子们还是光顾着敲击竹棍而忘了听音乐。看来过早地使用竹棍,容易干扰孩子体验和感受音乐。音乐活动首先要解决的是随乐问题,于是我决定先让孩子们尝试徒手进行随乐表演。这样,那些动作水平较弱的孩子也能较顺利地进行随乐表演。两两合作进行造型敲击对于大多数孩子是适宜的挑战。动作水平较高的孩子可以尝试多人合作进行造型敲击。

    当孩子们在第一层次的活动中解决了随乐表演的问题后,在第二层次的活动中,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根竹棍,让孩子们尝试使用一根竹棍进行造型敲击。在A段音乐声中,孩子们用竹棍敲击身体的不同部位;在B段音乐声中,一名孩子尝试用一根竹棍做各种造型,另一名孩子尝试用手中的竹棍敲击对方的竹棍,发出了“咚咚”的敲击声。真是太有意思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给这段表演活动取了一个好听的名称,叫“竹儿响咚咚”。

    孩子们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在第三层次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尝试使用两根竹棍进行造型敲击,以丰富敲击动作。孩子们创造出了各种竹棍相互敲击的动作,有用竹棍口对敲的,有用棍身相互敲击的,还有用棍身交替敲击的,等等。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给孩子们提供了竹叶,引导他们制作竹叶头饰。孩子们带上亲自制作的竹叶头饰,扮演小竹娃跳起了“快乐的竹棍舞”。这次活动我关注每一个孩子,并将活动内容进行分解,让每个孩子在每一个环节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从“徒手随乐表演”到“竹儿响咚咚”,再到“快乐竹棍舞”,层层递进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在每一个活动环节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支持并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发展需要。这个活动成了层级化教学的经典案例,活动设计方案在全国第七届音乐教育研讨会上获教学设计一等奖,活动在研讨会上展示,活动实录光盘在全国发行,课例发表在相关的杂志上。

    从此以后,我设计音乐活动更加贴近孩子,孩子们也学得更加快乐。

    真假美猴王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我们越来越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和人格品质的培养。2014年,许卓娅教授将第九届全国幼儿园音乐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我感恩、我担当、我幸福”。我在以往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往往是让孩子在玩中感受并表现音乐,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喜欢音乐。这一次,我准备设计一个渗透人格品质教育的音乐活动。于是,我带着这样的思考去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

    有一天,我听到了一首非常特别的音乐,我好奇地问歌唱者这是谁的作品。他告诉我,他唱的是龚琳娜的新曲《金箍棒》。经典名著《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孙悟空是孩子们心中的英雄,他的勇气、胸怀和担当正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我敏锐地感觉到,基于这样的音乐素材设计的音乐活动,可以渗透人格教育内容。我找来了几名孩子,向他们了解是否知道“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金箍棒能打妖怪,我好喜欢。”“我看过真假美猴王的影片,打来打去,分不出输赢,最后如来佛祖用金钵将假猴王直接收走了。”“不对不对,是如来佛祖用金钵让假猴王现了原形,孙悟空用金箍棒将假猴王打死在地上。”“不过,假猴王没有被打死,是被打晕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看来孩子们对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还是比较熟悉的。于是,我想通过故事情节渗透人格教育,让孩子在故事的情境中体验真、善、美。我让孩子们充分地交流,分享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引导他们体悟孙悟空急切地想救回师父的心情。孙悟空虽然被师父赶走了,但他还一心想着师父,当他得知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后,非常伤心,赶紧跑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挥向假猴王。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孩子感受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感恩之情、宽容的胸怀以及除妖降魔的勇气和担当。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孩子们带着积极的情感,演绎得更到位、更有激情。例如,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选择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又能渗透勇敢人格价值的故事情境:孙悟空勇敢地将现了原形的假猴王打晕在地上。一半的孩子扮演勇敢的真猴王,另一半孩子扮演假猴王晕倒在地。孩子们表现了各种不一样的被打晕的控制造型:有的孩子吐着舌头坚持一动不动;有的孩子眼睛闭得紧紧的,坚持不出声;有的孩子用一只脚稳稳地控制住身体不倒下……孩子们在故事情节渲染及角色扮演中,不仅感受了中国味的音乐美,而且感受到孙悟空是一位有胸怀、有责任、有担当并懂得感恩的人。当然人格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次活动完成,而需要我们心中有目标,将渗透人格品质培养的音乐活动落地开花。

    《真假美猴王》获得了第九屆全国音乐研讨会音乐活动设计一等奖。这个活动先后在南京、西安、银川、格尔木、常州等20多个城市展示,分享给了很多教师。活动方案发表在了相关杂志上,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幼儿教育导读》转载。

    在探索原创音乐活动的道路上,我不断成长着,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设计出更多的优秀音乐活动带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