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传统文化例谈

    卜宜花

    

    

    

    摘要:社会越来越进步,传统文化的作用越发重要。小学数学课程里蕴含有很多传统文化知识,跟学生讲授这些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本文通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教学例子,谈一谈小学数学里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渗透 体验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逐渐展现出了强大的魅力,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参与课堂活动、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能够得到有效提高。本文将从成语(谜语),古诗词、对联,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数学学具的角度,结合实例,谈一谈小学数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成语(谜语)走进数学课堂

    让成语(谜语)走进数学课堂,数学课堂的气氛立马就不一样了,学生不仅仅觉得有趣味,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味道。我们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1)认识大写数字时,可以这样利用成语出题

    ( )心( )意

    ( )( )成群

    ( )面( )方

    ( )全( )美

    ……

    只出示部分例子,剩下的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或者查阅资料进行补充列举,课下也可以进行相关的填字游戏,将课上知识延伸到课下,不仅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还能让数学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一举多得。

    (2)可以利用数字谜语这样出题

    12345609 (打一成语)

    1+2+3 (打一成语)

    ……

    同样的道理,也是只出示部分例子,剩下的交给学生自己去搜集、探索、体验、感受。

    (3)成语还可用于课堂教学某个环节

    1.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可以简单地利用成语这样导入

    PPT显示:一分为二、七上八下

    教师:从这两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来看,你能联想到什么数学知识?

    学生:1/2、7/8。

    师:真会观察,分数在生活中见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那分数到底还有哪些秘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分数的更多秘密吧。

    2.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我们也可以这样列举

    PPT显示:百里挑一、百战百胜……

    教师:读读这些成语,读完思考一下,这些成语和我们数学上的什么知识有关联呢?

    学生:百战百胜,意思就是打100次仗,就能胜利100次,战胜率是100%。

    学生:百里挑一,是从100个里面挑出1个,挑中的概率是1%。

    ……

    教师:说得真好,百分数的应用可远不止于此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分数的世界吧!

    2、古诗词、对联走进数学课堂

    诗歌,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缜密。那么,数学入诗又会是怎样一幅美妙画面呢?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列举,如:大家熟知的《山村咏怀》这首诗。

    一首诗中就蕴含了数学中的10个数字,诗中前两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呈现的是数学上的线状感知,后两句“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则变为点的感知:亭台座座,鲜花朵朵。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认识20以内的数》时,可以让学生背一背,想一想,学生经历具体的几个事物抽象成数字“1,2,3……”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也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像这样跟数学有关的诗词还有很多,虽然有的诗里面就蕴含了简单的几个数字,却能勾勒出一幅非常精美的画,而有的诗本身就可以呈现出一道有趣的数学题。

    如: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写的一本经典应用数学书《算法统宗》中就有这样一首诗:

    一百馒头一百僧,

    大僧三个更无争,

    小僧三人分一个,

    大小和尚各几丁?

    诗词大意:有100个僧人分100个馒头,刚刚好可以分完。分法是大僧一人分3个,小僧3人分一个。根据这些条件,你能算出大僧和小僧各有几个人吗?

    在学习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出示此题。看到新颖的题目,学生解题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假设100人都是大僧,那需要300个馒头才够吃。但是只有100个馒头,这是因为100人中有一些是小僧,每位小僧只吃1/3个馒头,100人中每有一位小僧,就少用了8/3个馒头,一共少用300-100=200(个),所以小僧有200÷8/3=75(人);大僧则有100-75=25(人)。

    在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出示此题:

    设:小僧有x个人,根据题意,大僧则可以用(100-x)来表示。

    13x+3(100-x)=100 通过解方程得到x=75,100-x=25

    所以小僧75人,大僧25人。

    除了在这些诗词中的趣味数学外,在对联中也会发现数学的影子。我们可以用此来活跃课堂气氛,做一些趣味的闯关游戏等。

    如:

    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对联中缺少一和十,意思是缺少衣服和食物,只有南北而没有东西过年。可以利用这类对联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自己编一编对联。

    古诗词和对联走进数学课堂,不仅仅让学生了解到了这些经典著作,还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几何图形与传统文化

    几何图形在数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几何图形与传统文化更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几何图形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四、解决问题策略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些非常经典的故事,我们也可以用在数学课堂上。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学习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就列举典故《田忌赛马》

    先故事概述一下: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齐王和大将田忌赛马。比赛规则是先把各自的马分为上、中、下三等,然后依次让同等马进行对战。比赛了几次,田忌都战败。这时候孙膑来了,他告诉田忌有办法可以让他赢。

    你们知道孙膑用的是什么方法吗?同样的马,战术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在这一对战中,有很多的对战方法,可以用表格列举出来,请看下表:

    从表格中列举的情况来看,只有第五个策略是田忌获胜的唯一办法。这就是数学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五、数学学具中的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我们用的七巧板就是代表性的数学学具。七巧板是把一个正方形,利用图形之间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分成7个形状和大小都不同的图形,利用这七块图形可以拼成各种几何图形、人和动物形象,数字和英文字符等。利用七巧板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数学中的几何图形。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里面的传统味道还是很浓郁的,但是需要我们主动思考,挖掘数学教材,将这些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到学生心中,刻印在学生的脑海。除了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韵味,课外同样可以,让学生走出去,去实际体验,切身体会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如数学名家所说,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世界——用数学的眼光,思考世界——用数学的思维,表达世界——用数学的语言。

    参考文献:

    [1]周小丽.增强数学趣味性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探究[J].成才之路,2015(24):31.

    [2]李秀芝.构建文化味的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5(21):48.

    [3]张正华.巧解数学文化中的诗歌趣题[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9(0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