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普兰森林博物馆的一次参观学习

    张曼雯

    拉普兰森林博物馆位于芬兰拉普兰区罗瓦涅米地区内,于1968年对外开放,是全世界唯一一个集中展现芬兰拉普兰地区森林历史的博物馆。

    该馆集中展示了拉普兰地区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森林密集型劳动时期的历史。博物馆内的引导老师生动地向我们讲述了森林工业原始阶段的情形,说明建立该馆的主要目的是保存遗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拉普兰伐木工地以及伐木工人的生活、劳动用品等。每年芬兰各个教育机构及园所都在组织和鼓励幼儿来参观与学习,了解芬兰的历史文化,感受森林生活的趣味。

    一进拉普兰森林博物馆,就看见树枝搭建的原始房屋结构。搭建帐篷是野外生存中的重要技能之一。芬兰人民把在森林里生活的基本技能称为必备技能,除了搭建帐篷,还有树枝的收集、长短判断和切割工艺等。

    我们来到了一个木工教室,博物馆引导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木工活动最受孩子们的欢迎。木工教室内组织集体活动的地方被称之为“坐点”,孩子们进入木工教室首先需要思考一个“焦点问题”,如我们可以用树枝做什么?在这里,孩子们需要安静地思考5~15分钟,仔细观察教室里的材料,设想所要构建的艺术品。为了鼓励孩子们设计他们想做的“藝术品”,从基本的结构搭建到装饰,指导老师会引导孩子们畅所欲言。制作艺术品时,孩子们可以使用锯子等锋利的工具。木工教室会有些吵闹,这是因为孩子们用木棍互相敲打,通过听觉判断木头的密度高低,以及是否容易切断。在木工教室,孩子们解决问题,与人充分地沟通讨论,发展自己的精细动作等。

    我们参观时,一位老师正带领一组孩子测量树枝的长度,而另一位老师带领另一组孩子用木棍搭建平面或者立体的英文字母。午餐前,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搭建火堆,要在火上准备午饭。两位幼儿搜集树枝,一位年龄较大的幼儿尝试捆绑。架子搭好之后,将插在树枝上的面团架在上面,不停翻转烘烤,但没过一会儿,架子塌了,孩子们哈哈大笑。他们再次搭建,在一次次尝试中终于成功。午餐结束后进行清理,老师提醒幼儿要用水将火扑灭。

    在木工教室里,幼儿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体验到了自主与被信任的快乐。

    站在博物馆向外望去,三个女孩一边用芬兰语唱着歌曲“去小溪!去小溪!”,一边在树木之间蹦蹦跳跳。其他的孩子许是被自由快乐感染,也加入了她们的行列。两个男孩把棍子插进雪地,再拔出来,反复好多遍,似乎在模拟垂钓时拉起鱼儿的动作,带出来的雪就像一条条小鱼;几个孩子双手打开,摇摇晃晃地踩在倒在地上的松树上,有小朋友掉下来了又会立刻踩上去;还有几个孩子穿梭在树与树之间,互相追逐,笑声不断。博物馆引导老师向我们介绍,除了这些幼儿自发的游戏,如果在森林里遇到问题,幼儿也会讨论交流,及时和老师沟通。这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态度、知识和技能才是终身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