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精神”的初步研究

    张国

    【摘要】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情况下,“北京精神”得到了全面而准确的归纳和概括,它主要包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北京精神”具有时代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在北京创建社会主义世界城市的进程中,必须大力践行“北京精神”,在努力抓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使得“北京精神”在渗透到北京市内各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中去的同时,也能够深刻地影响到广大北京市民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北京精神”;内涵;特征;践行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1-0051-03

    进入21世纪,在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城市精神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在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世界城市这一新的阶段,北京市对自身城市精神的概括和提炼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为了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在经过专家讨论和市民投票的环节之后,在2011年11月2日,新时期的“北京精神”终于问世了,它主要涵盖“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方面的内容。为了使“北京精神”更好地指导北京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工作,就有必要对它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通过学习和研究来促使其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在此,本文对“北京精神”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对“北京精神”的界定

    在建设社会主义世界城市的历史进程中,北京市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城市精神对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极端重要性,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对自身的城市精神——“北京精神”给出了比较准确和相对全面的界定。所谓“北京精神”,就是指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精气神,也是它的灵魂所在。具体而言,“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这就意味着北京市要以为国争光的标准来大力推动自身的各项工作。“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它主要體现在理念创新、工作创新、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多个方面。“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这就意味着要培育海纳百川的非凡气度,并努力营造出不同的阶层和群体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氛围。“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这就意味着要不断提升广大北京市民的道德文明水平。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了“北京精神”的丰富内涵,欠缺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也就不是全面的“北京精神”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了尽快建成社会主义世界城市,全体北京市民都应当从以上四个方面去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中的各项任务。

    实事求是地说,在北京创建社会主义世界城市这一新的历史阶段,对“北京精神”的概括和提炼不是凭空产生的。可以说,“北京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北京不断地积淀和持续性发展的集中体现。同时,“北京精神”还是北京在完成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阅兵这两大历史性任务的实践中,对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财富的高度概括和凝炼…。既然“北京精神”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和北京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它必然会对北京建设社会主义世界城市的实践起到凝聚人心和鼓舞干劲的重要推动作用。

    二、新阶段“北京精神”的基本特征

    在积极创建社会主义世界城市的大背景下,北京在2011年11月初提出了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精神”,是顺应了时代发展进步的根本要求。新阶段“北京精神”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其一,时代性。可以说,“北京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今的北京,既不是封建贵族占据统治地位的封建王朝的都城,也不是官僚资产阶级掌权的中华民国的都城,而是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国际大都市而存在的。“北京精神”,既反映出当代北京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也体现了北京致力于社会主义世界城市建设阶段的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其中的“爱国”,是指对处于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之中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无比热爱和眷恋,它体现在北京市民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创新”,主要包括北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创新、政治参与民主化的创新、高新科学技术上的创新、文化建设中的创新等诸多的方面;其中的“包容”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世界城市的历史进程中,北京对来此地工作、学习、生活的国内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们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与地区人们的包容,能够包容他们文化、风俗、生活习惯的诸多方面,也就是允许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其中的“厚德”,主要是指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要涵盖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这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而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北京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既是从北京目前所处的时代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也必将对新阶段北京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二,继承性。既然今日的北京是昨天北京和前天北京的继续和发展,那么,对新阶段“北京精神”的概括和提炼就不能忘却历史,而是要铭记历史,尤其是要铭记那段不堪回首的近代中国的苦难史和屈辱史。在此,以对“北京精神”中的“爱国”的简要分析来加以说明。纵观北京漫长的历史,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爱国精神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元初,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因不愿意背叛南宋故国而在北京城内慷慨就义。到了明朝中期,大臣于谦在此写下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千古名句,他带领北京全城的人民为保卫国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到了近代,北京的青年学生纷纷走上街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他们全力开展内惩国贼、外争国权的伟大斗争。到了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的第一枪也是在北京打响的。从以上对北京部分历史的简短回顾中不难看出,北京确实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所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在新阶段,“北京精神”中的“爱国”主要指的是北京市民对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无比热爱,是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感。

    其三,发展性。可以说,从另一方面来分析,“北京精神”的时代性也就是其发展性的体现。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北京精神”也是在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形势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要不断地进行调整的。北京要根据这两个方面的情况来及时调整自身发展的定位,并由自身的定位来确定城市发展的精神。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壮大和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北京自身国际化的色彩将会越来越浓厚,“北京精神”的完善将会更多地体现在国际化的特色方面。在此,需要指出的一点就是,在北京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对“北京精神”的概括应当力求更加准确和到位,也要更加慎重地与时俱进,仓促地进行总结和发布不利于充分发挥“北京精神”凝聚人心和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北京精神”的总结要力求浅显易懂,能够很容易为广大的北京市民普遍地理解和真正地接受。此外,在对“北京精神”进行概括和总结时,心态应当是平和与积极的,平等、合作、共赢的理念应当体现在“北京精神”之中。不论是对待国内其他地方的人,还是对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这些理念无疑对北京城市吸引力的进一步增强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大力践行“北京精神”

    在“北京精神”正式提出后,只有将它真正地落到实处,才能够切实发挥它对北京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积极促进作用。“北京精神”的本质和生命力就在于其实践特征,它是在推动北京本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必然会对今后北京的发展和进步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发扬“北京精神”,既有利于团结凝聚全市的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追求,也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全体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历史进程中,要将“北京精神”真正地落到实处,至少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首先,要大力加强对“北京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所有北京市民都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把握“北京精神”的科学内涵。只有在对“北京精神”的科学内涵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后,北京市民才能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北京精神”。而要宣传和讲解“北京精神”,首先应当有相应的讲解材料。为此,就应当组织好有关的专家学者编写好讲解“北京精神”的小册子,并在北京的各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中进行普遍性的发放。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属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应当通过开展相应的学习竞赛活动来推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日益走向深入。与此同时,京城地区的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各大网站也要积极地宣传“北京精神”,从而进一步扩大受众的范围,真正地使“北京精神”进入北京地区的千家万户。

    其次,北京市属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都要在深入学习“北京精神”的基础上,认真践行“北京精神”,将“北京精神”渗透到各自的本职工作中去,为北京市建设社会主义世界城市目标的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积极贡献。北京市属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各个社区都要认真践行“北京精神”,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推动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并重的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积极主动地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既然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那么它们在践行“北京精神”中所发挥的作用既是不同的,也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在此,以北京的高校在践行“北京精神”方面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在“爱国”方面,北京的高校要以为国争光的精神来大力推动具有国际性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在“创新”方面,北京的高校既要切实发挥自身在科学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承担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任务,又要努力做好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工作,着力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识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二是专业课程方面的创新教育。两者应当实现很好的结合,但各自的侧重点應当有所不同。具体而言,通识教育所侧重的是基本的创新理论、创新的技能与技巧,虽然其中也有相应的创新实验操作;而专业课程所侧重的则是创新的实际训练和操作,即大学生将在通识教育中所学到的创新理论和技法运用到实际的创新实践中去。在“包容”方面,北京市的高校应当着力促使教职工和学生在工作与学习中形成相互谦让、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实际上,这就意味着在教职工群体和学生群体内部形成包容差异化存在的良好局面,从而有助于这两大群体分别在工作和学习中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厚德”方面,北京的高校既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全体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水准,也要努力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营造出高校内师生员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良好氛围。

    最后,全体北京市民都应当积极践行“北京精神”。在实践中,要将“北京精神”落到实处,既离不开北京市各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与广大北京市民的实际行动息息相关。一方面,广大的北京市民应当加强对“北京精神”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即要充分认识到“北京精神”的贯彻执行对自身素质提升和北京市综合实力增强的重要促进作用。在这一点上,北京的社区应当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推动广大社区居民对“北京精神”的深入学习。另一方面,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广大的北京市民要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好“北京精神”。在每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北京市民都应当将“北京精神”作为人生的基本信条来看待,多做一些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事情;以创新的方式去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不是得过且过地混日子;善待和包容周围的每一个人,形成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向“慎独”的精神境界进发。当然,鉴于每个人各方条件的差异性,他们在贯彻落实“北京精神”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